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价值及路径

2024-11-22 00:00王舰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1期

民族音乐是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义深厚、教育价值极高,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又能使学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所在,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本文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音乐。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

在当前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日韩、欧美等音乐风格受到大部分年轻人的追捧,而文化内涵深厚的民族音乐却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有时会错误地将传统民族音乐贴上“呆板、枯燥”的标签。音乐课堂作为传承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平台,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此外,教师借助音乐课堂为学生传承民族传统音乐,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学生从基本的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音乐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含义,从德育、美育、智育等多元层面赏析民族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民族音乐。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路径

1.开发与利用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体系,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其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一首民族音乐的创作是作者真实感受的具体体现,也是其长期积累的生命体验。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资源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音乐学习路径。具体教学时,教师既要做好流行音乐教学,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学习传统民族音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音乐派系,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赏析能力。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歌词为学生导入音乐知识。待学生了解了歌词的含义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韵味和美妙旋律,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演唱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歌曲演唱理论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连音和休止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

再如,教学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这首歌的文化内涵,即该歌曲是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以交响大合唱的方式歌颂了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精神,也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黄河船夫拉船的画面,从动态化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这首歌的理解,激发学生通过民族音乐传承民族精神的自觉性。

2.课堂展示民族音乐节奏

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和可塑性较强,差异化的民族音乐其节奏特点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民族歌曲,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节奏感,领略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其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蒙古族民歌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梳理歌曲内容,包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银杯》《牧歌》《天边》《万马奔腾》,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我国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从不同的蒙古族歌曲中体会到当地人民对其故乡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无伴奏人声合唱,让学生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同时为学生展示“骑马、抖肩”这两个最基本的蒙古族舞蹈动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蒙古族民歌的热情奔放以及明快节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每首歌曲表达的内在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分辨能力,为传承民族音乐做好铺垫。

再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及西班牙民歌《爱的罗曼斯》,并为学生讲述不同国家民歌的艺术特点,以此促进学生感知不同民族乐曲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力度变化方面学习《伏尔加船夫曲》节奏的强弱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意识;通过欣赏排箫演奏完成对《云雀》乐曲的学习;通过欣赏木吉他弹奏学习《爱的罗曼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不同音乐的演奏节奏,提高其对不同国家民歌的欣赏能力。

3.以音乐艺术活动完成理论与实践学习

教师传承传统民族音乐不仅要依靠课本教学,而且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打破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其音乐创造能力。开展音乐艺术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民歌与舞蹈相结合,通过演唱和舞蹈的形式,体现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彩云追月》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艺术活动的表演要求,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演唱的方式感知民族音乐。合作演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既要保证自身声部的演唱效果,又要聆听他人演唱的声部。此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待演出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演唱这首歌的感受,体会作者歌曲中云月相随、交相呼应的场景。学生通过参加演出活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歌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馈赠的感激之情及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欣赏歌曲的意境美和内涵的同时,学生可以有效学习音乐知识,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民族音乐。

再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藏族民歌《献上最洁白的哈达》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形成音乐教学闭环。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完整学唱一遍歌曲,以抒情、自然且正确的方式模仿歌手的演唱风格,体会藏族民歌的生命情调,了解装饰音的运用方法,感受民歌中“同头变尾”的独特创作方式,以此增强学生对藏族歌曲的学习兴趣和表演能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藏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如藏族有壮丽的雪山、广袤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使学生了解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带领学生开展歌舞情景剧表演,在音乐中融入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表演积极性,让表演者与欣赏者都能感受到民族歌曲的力量。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又要提高其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民族音乐多由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而产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贴近人民生活及音准节奏活泼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感,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而且能增强其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资源,通过课堂展示、实践学习等方式传承传统民族音乐,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