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助力阅读教学走向深入

2024-11-22 00:00闫芳静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1期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当前,不少教师为了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一味地追求“热闹”的课堂,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浅层次上,不利于落实单元要素,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的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领悟文本思想主题外,还需要关注编者意图,较好地将单元要素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注重思维深刻性的同时,也能实现内在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深度学习

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而文本却较为抽象。教材编者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编排中穿插了大量图画。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编排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创设趣味情境,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深度学习点燃“引擎”。创设趣味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多种形式的朗读、角色扮演等,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对这些方法进行组合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猫》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趣味情境,通过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各种小猫的生活画面。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微信群征集学生在家养小猫的视频,以此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此外,也可让学生说一说记忆中的小猫,引导他们关注作者笔下的小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深度学习“引擎”。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边朗读边发挥想象力,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家中有一只小猫,想象它的行为、自己与小猫的互动,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形成的关系。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进而帮助他们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实现情感共鸣。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与教材配套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小猫的可爱,对小猫产生喜爱之情。最后,教师需要再次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为下一阶段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助推深度学习

《课程标准》强调构建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情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习任务。统编版教材中课文大致分为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落实单元要素的责任。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情,结合课堂需要,围绕课题、关键语句、重点细节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可通过问题情境有效启迪学生思考,为其深度学习纵深发展埋下伏笔。

例如,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基本情节,然后设计主要问题,并以此逐层设计次要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品析文本重点内容,从中感知船长的高贵品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遇难”,引导学生思考“遇难前,哈尔威船长与其他人的不同表现;遇难时,哈尔威船长与其他人又有怎样的不同表现?通过对其他人不同表现的描写,对哈尔威船长人物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再次精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交流思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统领课堂,引导学生对人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阅读,继而让学生掌握文本人物主线的同时,也能在比较阅读、交流研讨中深入感知哈尔威船长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以及在遇难时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落实单元要素、掌握侧面写作技巧,而且能让课堂教学变得简单高效,助推课堂精彩生成。

三、创设回味情境,指导学生归纳,升华深度学习

回味,即归纳概括,一般处于课堂总结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提炼概括,从中梳理主要知识点及其相关单元要素,助推学生将其内化。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的精彩之处,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发散且活跃的,但如果一味地“发”,没有“收”,结果反而会冲淡主题。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回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梳理,通过拓展应用或逆向探究等方式,升华深度学习,助推精彩生成。

例如,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即老屋累了,想倒下休息,但因小猫、小母鸡以及小蜘蛛等先后求助,最终坚持支撑着疲惫的身体没有倒下,表现了老屋那种善良的母爱品质。随后,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对话,按照三个小动物先后出场的顺序,创设相应情境,使课文内容变得情节简单,学生稍微阅读,就能理解。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较为深刻,需要教师进一步提炼。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回味主题,在完成主要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龙点睛,提炼故事主题,升华文本思想。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顺着文本故事延续,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可能会求助,那时老屋该怎么做?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假如你看到老屋如此疲惫,你还忍心让她一直不休息,继续硬撑吗?如有必要,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故事对应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感知老屋的善良品质,使文本思想得以升华,让深度学习得以延续,让学生也能从中得到思想教育,为单元要素的落实奠定基础。

四、创设导图情境,锻炼学生思维,巩固深度学习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实质。学生的思维较为具体形象,但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最终还要归结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还要创设导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继而实现单元要素的内化。通过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教材中的抽象文本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而且可以使教师更深层次地把握学生思维发展轨迹,为进一步推促要素内化创设条件。

例如,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时,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海上日出图。教师需要明确本课所在单元要素,是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技巧。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梳理不同阶段日出特点,形成初步感知。接着,要求学生精读文本,找出日出不同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最后,教师需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继而借助导图呈现整篇文本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内容清晰形象地呈现在导图中,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助推单元要素的落实。

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师生一起合作绘制,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概括不同时间段日出的特点,助力加深文本理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助推课堂精彩生成。在学生掌握一定技巧后,教师可以选择一篇自读课文,引导学生按照导读要求,结合课后习题,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推进深度学习,从中学会学习,实现语言思维发展,而且能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实现师生多元互动,助推课堂精彩生成。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至关重要,学生通过与作者、文本多元互动,可以深入把握文本主题思想,同时,有力落实并巩固单元要素。具体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语言,在纵深推进深度学习的同时,助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富力城分校)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