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会话分析的各种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话轮转换规则。话轮控制策略是对该规则的运用,言语打断是该策略中争夺话轮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可以从打断者的身份、打断的具体位置、打断的方式以及打断的功能这四个方面来探讨《锵锵行天下》中的言语打断现象。本文发现看似违背合作原则的打断,其实在更大意义上是对该原则的遵循,节目能更好地传播得益于言语打断的运用。
【关键词】言语打断;会话分析;话轮控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4-0133-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4.034
Sacks等人指出,在理想的会话中,一方完成发言后,另一方才有可能接续发言,话轮的转换通常发生在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TRP)上。但在实际对话中,一方打断另一方的情况频繁发生。适当的言语打断对于会话的进行可以起到助推的作用。根据Zimmerman和West(1975)的研究,言语打断被界定为一种违反话轮转换规则的行为,即在没有遵循正常话轮转换规则的情况下中断当前说话者的发言,并因此干扰了该说话者构建的会话主题。本文采用Zimmerman和West关于言语打断的界定,对《锵锵行天下》进行分析。
香港作家马家辉认为“没有纯粹、随意的聊天”。访谈节目更是如此,漫谈如《锵锵行天下》每期也必有一个主题,谈话也必有一个目的,主持人负责在规定的时间框架内,引导嘉宾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探讨,确保谈话内容具有深度,并尽力挖掘出更多相关的细节信息。这就需要发挥话语权力,适时打断,以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可见,打断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是一种言语策略。匡小荣认为,访谈节目中出现的打断一般是为了达到平均话语权、帮助嘉宾更好地表达自己、进一步阐述说话者的话语以便听众更容易理解,以及提出新的问题等目的。
《锵锵行天下》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机构话语中会话的拘束感。节目中,几位嘉宾和主持人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以朋友间聊天的方式开展,更多地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会话,使得节目的氛围更加轻松自然。
本文随机抽取了已播出的三季《锵锵行天下》中的四期,对其中出现的会话进行描写和分析,从互动语言学理论出发,对相关会话中的打断现象进行阐释。
一、《锵锵行天下》中言语打断的分类
学者Murata基于功能角度,将打断分类为两大类型:合作型打断和冲突型打断。在节目中,合作型打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认同型打断和帮助型打断;冲突型打断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认同型打断和话题转换型打断。
(一)合作型打断
1.认同型打断
打断者对当前说话人的话语内容表示赞同和支持。在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或嘉宾发现对方正在说的话语是他们想要立刻做出认同反应的内容时,他们会实施打断行为,表达对观点的赞同。
窦文涛:但是我主要关心的是通过这一次的这个锻炼是吧,你这个有没有意识到今后这个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呢?
林玮婕:又提这茬,又提这茬。
许子东:是,我这个有几个深刻的教训▲
窦文涛:▼对,你这次回去。
许子东:爬山,这一次呢爬一个楼梯都爬得我这个快趴下了。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五期
这里窦文涛就是否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与许子东展开对话,许子东在回答窦文涛的问题时,说到几个深刻教训,窦文涛尽管表现出高度赞同的态度,但在许子东尚未完成其发言时,便接过话轮,明确表示了对许子东话语内容的支持。
在某种程度上,打断可能被视为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背离,但是并非所有的打断都会构成对这些原则的违反。匡小荣(2005)指出“如果打断对被打断者有益,那么这种打断是礼貌的,并且打断用的话语越直接礼貌程度越高” ①。因此,在访谈节目中,出于对节目整体效果的考量,适当的打断是被允许甚至是鼓励的。从其目的来看,这是为了更好地遵循合作原则。
2.帮助型打断
窦文涛:照咱们今天讲,也算是一种较为单一的成功的那个成功学,对吧,他们厌弃这些东西,他厌弃是为什么呢,厌弃你就得问活着为了什么嘛,其实也是为了说生命▲
林玮婕:▼知道自己的生命意义在哪里。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五期
窦文涛在表达遇到困难的时候,嘉宾林玮婕明白他的意思,接过话轮并提供语言帮助。这种打断填补了主持人短暂的表达空窗,有助于保持对话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二)冲突型打断
1.不认同型打断
当前说话人的话语令打断者不满,打断者立即做出打断的反应并加以否定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
许子东:我听一个人说过,女孩子,咱们这个弱势群体的▲
周轶君:▼什么女孩子弱势群体。
许子东:希望,希望认识有钱的人怎么办?
周轶君:就是,有进取心的,应该这么讲,什么弱势群体。
——《锵锵行天下》 第一季 第一期
听话者周轶君不认同当前说话者许子东认为的女孩子是弱势群体这一观点,未等许子东说完当前话轮就急于在此刻发表评论,并对许子东的观点给予反驳。周轶君的言语行为属于非合作型的故意打断。
2.话题转换型打断
当表达时间过长,或者主持人根据当前说话人的内容产生了新的疑问时,主持人会通过打断来转换当前的话题,进而引入新的讨论点。
窦文涛:哎呀太好吃了,我看着就好吃,我跟你说陈老这个家宴是有名的。
陈立:今天因为是冬季啊,我先介绍一下菜……我给你们用的酱油都是浙江酿制的土酱油▲
窦文涛:▼先介绍人。
陈立:徐医生,我跟她相识不久 ……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一期
会话场景是主持人和众嘉宾在陈立老师家中。双方正在谈论陈立的家宴,陈立是美食家,谈论菜品时非常细致,表达时间过长,窦文涛适时打断,提醒陈立应先介绍人,菜可以后面聊,成功完成了当前话题的转换。
二、《锵锵行天下》中打断者的身份
(一)主持人对嘉宾的打断
许子东:你可以出去,你可以出去吃饭的地方大家可以social,那像一个酒吧一样,而且它时间多你最知道,他一你▲
窦文涛:▼是,当时就是就是首列横跨欧洲的这个东方快车,你看要走80个小时,三天多。
——《锵锵行天下》 第一季 第一期
会话双方以东方快车为话题展开对话,嘉宾许子东提到坐火车旅行在车上的时间多,还没说完,窦文涛就将其打断,补充了东方快车的相关信息。主持人的言语打断是为了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对当时火车出行的时间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主持人在这里承担了解说者的话语角色。
(二)嘉宾对主持人的打断
窦文涛:这反应了苏东坡的装修美学,他就是说这个湖啊,要是这么大这么一片,我要中间建一条堤呢,它就有两个湖面,而且人呢可以在中间散步,你散步的人,你看你可以▲
林玮婕:▼你可以看两边的景。
窦文涛:相看两边。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一期
嘉宾林玮婕打断了主持人窦文涛的话,表达谈话时对苏堤的直观感受。节目中主持人权利被削弱,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所以才会出现嘉宾打断主持人的现象。这在机构类会话中是很少见的,主持人和嘉宾界限的模糊让节目具备了独特的文化漫谈效果。
(三)嘉宾对嘉宾的打断
陈艺丹:道长我特想问问您,就是这个选择,为什么您要选择这个呢?
道长:缘分,因为当初我来的时候呢▲
许子东:▼你是偶然的机会从杭州来=
道长:=对,偶然被我们那个系主任给拉过来玩的。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五期
会话以道长为什么要选择道教作为话题展开对话,道长在述说自己和道教的缘分时,许子东打断了他的话语,提出疑问。许子东的打断使得道长的回答变得更通俗、简洁,是偶然还是有计划地来杭州这一问题可以让道长更直接地回答前面陈艺丹的提问。
通常情况下,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话语权大于嘉宾的话语权,而《锵锵行天下》这一非机构类会话的访谈方式却打破了这一点,使得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界限模糊。嘉宾和主持人处在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中,主持人可以打断嘉宾,嘉宾也可以打断主持人,大家都不需要太多顾及社会身份地位,可以就讨论的话题进行谈论,真正实现了嘉宾和主持人的真诚对话。就像嘉宾许子东说的“‘无效聊天’就是最理想的聊天形式。人们暂时剥离了社会身份,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彼此打断,也彼此反馈。”
三、《锵锵行天下》中言语打断的位置
(一)说话人话语自然停顿处的打断
自然停顿处出现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句法单位之后。尽管说话人在话语的自然停顿处已经表达了相对完整的结构,但是并未完成整个话轮的构建,而是希望继续拥有话轮。
何善蒙:比方说寒山……就是跟我们的那个生命经验是非常地接近。
林伟杰://接地气//
何善蒙://比如说//可能有一天我也会这么做,对吧▲
许子东:▼他这样讲我有点能够理解了……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五期
嘉宾何善蒙说道:“比如说可能有一天我也会这么做,对吧”,停顿自然,句子完整,仅用“对吧”承接话语,希望继续拥有话轮,但是嘉宾许子东迅速接过话轮,表达了自己关于寒山隐居的观点。
(二)说话人话语非自然停顿处的打断
说话人话语非自然停顿处的打断是指说话人未能及时组织好语言,在话轮完成前出现了短暂的停顿,此时听话人会适时实施打断行为,以填补说话人的思维表达空白,维持对话的连贯性。例如:
许子东:那就是像他说的这个,我们一般人想找一个出路的话,你看陶渊明没有用,那你就▲
何善蒙:▼看看寒山诗吧,对。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五期
此处许子东老师在完成话轮之前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何善蒙适时打断,填补了许子东的思维表达空白,一起完成了会话。这类打断有利于话语更好地衔接,确保会话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四、《锵锵行天下》中言语打断的方式
节目主要运用的打断方式有评价总结式打断、提问式打断和压倒式三种。
(一)评价总结式
打断者通过评价或总结当前说话人的话语内容或观点来中止其话轮,随后结束当前话题或引出新话题。这种打断方式巧妙地淡化了打断的痕迹,显得自然流畅,既考虑了被打断者的感受,也没有给观众造成生硬或突兀的感觉,从而维护了对话的连贯性和参与者的舒适感。
许子东:爬山,这一次呢爬一个楼梯都爬得我这个快趴下了。
窦文涛:咱们上一季我还说呢,我说这许老师咱们还得再聊五十年呢,对吧▲
许子东:▼浪漫主义的想法就是,和你们的节目以后去南美啊,去什么南极啊等等,现实的想法这大概是最后一季了。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五期
会话围绕为许子东送行展开,窦文涛说还要和许老师再聊五十年时,身体前倾,头部前倾,嘴唇颤动,显然还没有说完,许子东及时打断,委婉总结。
(二)提问式
打断者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当前说话人进行打断,以此达到转换话题的目的,或是对当前说话人话语内容中被忽略或引起疑问的部分进行追问,以延伸或深入话题,甚至转移发言权。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对话的深入发展,同时保持对话的连贯性和参与者的互动性。
窦文涛:对//有点儿像薏米。//
林玮婕: //对有点薏米的。//
陈立:尝一下这个▲
窦文涛:▼是你发明的吗,还是你从什么菜谱上学的?
陈立:这个是你们今天吃的所有菜都是陈家菜谱,菜谱上没有的。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一期
会话是从陈立老师家宴展开的,陈立请各位嘉宾品尝时,窦文涛立刻用提问的方式将其打断,问他菜是自己不是自己发明的,接下来,陈立老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这类打断起具有阐释功能,使当前话题得到了延伸和深入,有助于对话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将话语权传递给了美食家陈立老师,让他就自己熟悉的陈家家宴菜的用料为话题开始漫谈。
(三)压倒式
打断者通过提高自己的音量来覆盖对方的话语,以此阻止对方把话说完,并寻求自己说话的机会。打断者超过当前说话者的音量被视为打断信号,它附着于目标话语之上,与目标话语同时出现并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话轮的转换。
窦文涛:你看,还有一个小女孩,还有一个一个一个小女孩儿,个子矮一点,你看她飘得就斜一些,是吧
林玮婕:所以文人的想象//就会看那个景色而来。//
窦文涛://更活泼一些,哎呦(音调升高)//你看前方又一个大小姐。
——《锵锵行天下》第一季 第一期
林玮婕故意打断窦文涛,然而此处虽不处于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但是窦文涛并没有因为林玮婕打断就停止说话,两人均未退出话轮,从而二者在同一话题上形成了叠加,窦文涛提高音量进行打断,重新获得话轮,最终嘉宾退出话轮。这样打断嘉宾的言语行为,看似是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违背,但其实是另有深意。主持人窦文涛极力强调通过语言来构建西湖的女性美。如果不打断嘉宾来表达主持人自己的情感,可能会冷场,甚至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整体来说窦文涛的打断是为了活跃气氛,保证节目质量。又如:
赵丰:就是上面只有一根线,下面有四根线=
窦文涛:=你指的是纬线还是经线?
赵丰:经线,它这里有颜色的都是▲
窦文涛:▼哦它这不是一层唉(音调升高),你看到了吗?
赵丰:对很多层。
窦文涛:我的天,它不是一个面,我才知道。
——《锵锵行天下》 第一季 第一期
打断者窦文涛在目标话语还未完全说出之前,单独发出一个打断信号,即用盖过嘉宾赵丰的声音,直接将目标话语说了出来,使得当前说话人未能将他想说的话说完。这种打断方式是话轮转换的一种形式。这里的打断也是起到活跃节目氛围的效果,如果平铺直叙地讲述则会流于说教,使节目缺少活力。
五、《锵锵行天下》中言语打断的功能
节目中涉及的言语打断功能大致有四种,分别是促使会话通俗凝练、仅为表达自己想法、活跃节目气氛以及帮助完成会话的辅助型打断。
(一)促使会话通俗凝练
朱云骄:这个可能是因为我常年在都是在练,就磨损了,对我就是老碰在这个地方,它就把这个笛子就磨损了,因为吹了挺久的时间▲
窦文涛:▼像是一块笛子的老茧。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一期
窦文涛这里的打断是在嘉宾讲述了很多关于自己练习吹笛子的事,主持人的话帮助了嘉宾,把笛膜比喻成笛子的老茧,也为观众做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这里的打断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符合节目平民化的视角,用最朴实的语言聊出文化,接地气,但不晦涩,不俗气。
(二)仅为表达自己想法
窦文涛:人生是不是还有一些别的所以▲
许子东:▼比较文学界一直是把这个当做一个课题研究的,就是“寒山热”。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五期
嘉宾许子东是大学教授,对于寒山有着专业领域内的认识,于是打断主持人,就此话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活跃节目气氛
林玮婕:欲把西湖比西子▲
窦文涛:▼比你。
林玮婕:淡抹浓妆总相宜。
窦文涛:淡妆浓抹总相宜。
——《锵锵行天下》第三季 第一期
窦文涛的打断是为了活跃节目气氛,夸赞嘉宾,拉进和嘉宾的关系,符合礼貌原则里的赞扬准则。
(四)帮助完成会话的辅助型打断
窦文涛:甚至连到底有没有这个人//我们也不能百分百的知道//
何善蒙://对所以有一些//日本的学者的学者就主张没有。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第五期
听话人何善蒙针对当前说话人主持人窦文涛所说的内容产生了认同感,并进一步补充日本学者的相关观点,于是打断对方的会话,目的在于为窦文涛关于是否有寒山这个人提供佐证。打断后的话题还是围绕着主持人的话题展开的。
六、结语
打断本质上是打断者在话语上对被打断者的控制,言语打断常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通过对《锵锵行天下》中言语打断的分析,发现言语打断看似违反了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实则是在更大意义上遵循了这两种原则。通过打断,主持人和嘉宾的话语权得到平衡,节目话题能够持续,同时也能将话题深入下去。所以,从打断者的身份、打断的具体位置、打断的方式和打断的功能四个方面来看,打断对节目效果都起到促进作用,这使得《锵锵行天下》更好地得以传播。
注释:
①匡小荣:《口语交谈中的话语打断现象》,《修辞学习》2005年第4期,第78页。
②转写符号
= 在前一话轮结束和后一话轮开始中间没有间隔
// 话语的重叠
…… 省略的部分
▲ 话语被打断
▼ 打断他人话语
() 括号内文字是撰写人的观点
参考文献:
[1]Selting,Margret&Couper-Kuhlen,Elizabeth(eds.). 2001.Studies in 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李悦娥,申智奇.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01):25-32+94.
[3]匡小荣.口语交谈中的话语打断现象[J].修辞学习, 2005,(04):74-78.
[4]于国栋.机构性谈话的会话分析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7(02):22-25.
[5]李勃奕.控制与表达:从《锵锵三人行》到《圆桌派》的窦式话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6]王新宇.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与《圆桌派》会话结构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23.
[7]吴鹏,张璘.会话打断研究30年的回顾与展望[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57-60.
[8]黄红敏.电视脱口秀节目中的打断现象研究——以《金星秀》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7.
[9]周子力.电视谈话节目《圆桌派》的会话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10]张悦晨.文化旅行谈话节目的破与立——以《锵锵行天下》为例[J].青年记者,2019,(08):81-82.
[11]张韧.文旅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功能——以《锵锵行天下》第三季为例[J].声屏世界,2023,(16):34-36.
[12]赵方.浅议主持群中的话语打断现象——以《快乐大本营》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3):84-86.
[13]闫冬冬.浅析访谈节目的言语打断——以自制访谈节目《倾听》为例[J].新闻传播,2023,(20):99-101.
[14]赵玲玲.从会话结构分析看电视谈话节目[D].黑龙江大学,2008.
[15]王欣.电视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会话结构比较分析[D].广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茆颖,女,江苏镇江人,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