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年来《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

2024-11-22 00:00:00李哲
今古文创 2024年44期

【摘要】汉字是文化的载体,《说文解字》不仅仅是一部字典,还是一部蕴含着我国丰富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几年来对于《说文解字》文化的研究更是多元化和具体化,总结概括《说文解字》的文化内涵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古代各个方面的文化认识。本文就近四年来《说文解字》文化相关研究论文为基础,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对近四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4-013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4.033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称《说文》)作为我国历史上首部辨识声读,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汉字是文化的载体,《说文解字》中收录的汉字,蕴含着我国古老而又丰富的文化。它不仅仅是一部字典,还是一部蕴含着我国丰富文化的百科全书。关于《说文》的文化研究,前人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按照年份总结概括《说文》的文化内涵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各个方面的文化认识,为《说文》文化研究开拓新的局面。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作为研究《说文》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四年来在物质文化研究上主要围绕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器物文化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服饰文化

马莉《〈说文解字·巾部〉汉字文化的分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0期)从《说文》79个“巾”部字释义出发,分析出了三个古代服装种类,分别是头衣、上衣和下衣,下衣又细致地分出裙和绔两种;又分析了“巾”的用途以及古代服装和军事之间的关系。邵雨《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说文解字〉衣部字字义研究》(西安工业大学2023年硕士学位论文)系统地整理了《说文》“衣”部字的意义体系,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深入分析了“衣”部字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心理文化四个方面所反映出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在物质文化方面,根据“衣”部字字义分析出其反映的多样服饰样式、服饰材料、服饰功能,体现出当时较发达的古代服饰文化。蒋悦《〈说文解字〉“巾”部字文化意蕴及行废分析》(《汉字文化》2023年第S1期)从“巾”部字字义入手,分析出“巾”所蕴含的实用意义文化、审美文化以及等级制度文化,其在实用意义文化中分析出来的服装配饰、装饰以及擦拭织物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樊诗洁、贺菊玲《〈说文解字〉革部字的文化内涵》(《汉字文化》2024年第5期)从“革”部字中体现的手工艺、服饰、出行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化内涵,其中在服饰方面通过对“革”部字鞋的构成分析以及对服饰礼仪的关系的分析,感受其中所呈现出的服饰文化。

(二)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主要集中在“食”和“酒”两个方面的研究。

1.对“食”文化的研究

谢月涵《〈说文解字〉“食”部字与饮食文化探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通过对“食”部字的字形、字义进行分析和归纳,阐释了在上古时期饮食文化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刘敏洁《文化视域下的〈说文解字〉“食”部字》(《今古文创》2021年第34期)将“食”部字分为以食物为主体和以人为主体两个部分来阐释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2.对“酒”文化的研究

陈翰昭的《由〈说文解字〉中“酉”部字看中华酒文化》(《新纪实》2021年第6期)。通过对“酉”部字的构造和字义的分析,从酒的起源文化、酒的礼仪习俗、酿酒文化以及酒器的介绍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盛大、久远。同样从《说文》“酉”部看中国古代饮酒文化的还有张焕《从〈说文解字〉酉部字中管窥中国古代的饮酒文化》(《今古文创》2023年第6期)通过对“酉”部字字义和字形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酒文化,包括酒的起源、造酒工艺以及酒的用途,展现出在酒文化中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也同样有精神的追求。陈迪《〈说文解字〉酒器类字探析以社会功能及文化内涵为研究视角》(《收藏》2024年第2期)将《说文》中酒器类的字整理归纳,通过对酒器的种类、酒器的计量以及酒器的功用三个方面的分析,将酒器中的酒文化展现出来,不同形制、用途各异的酒器,不仅可以显示出古代工匠们的技艺高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

(三)器物文化

1.玉文化

樊圣薇《〈说文解字〉“玉”部字的玉饰文化及传承》(《汉字文化》)2022年第8期)通过对《说文》“玉”部字的分类,分析其象征意义、驱邪功效以及审美需要三方面的文化内涵,并将玉文化与现代玉器和书画艺术结合起来深入探究。

2.鼎文化

近年来关于鼎文化的研究主要有黄交军、李国英《元语言理论视界下〈说文解字〉蕴含上古鼎文化抉隐》(《地方文化研究》2021年第3期)通过对《说文》中含“鼎”的字词分析,从鼎实鼎味、鼎型鼎用、铸鼎定鼎三大维度集中剖阐中国先民的鼎文化意识;黄交军《汤盘孔鼎有述作:〈说文解字〉宝鼎文化意识钩沉》(《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以及黄交军、李江义《鼎立华夏:汉字文化学背景下〈说文解字〉“鼎”之文化审视》(《语文学刊》2021年第6期)。

综上,近四年来在《说文》物质文化方面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器物文化。饮食文化可分为食物文化和酒文化,器物文化可分为玉文化和鼎文化。研究者多以分析《说文》中相关部类字的字形字义为基础,进而探究相关的物质文化内容。

二、精神文化

长久以来,精神文化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当然也是研究《说文》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关于精神文化的研究可分为女性文化、祭祀文化、鬼神文化、农耕文化、医学文化、雨文化、刑罚文化和动物相关文化八个方面。

(一)女性文化

许娥《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古代婚俗文化》(《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以《说文》“女”部中的七个字为例,从字形和字义着手分析其婚俗文化,阐释了劫掠婚、交换婚和代聘娶婚三个方面与女性相关的古代婚俗文化。徐冰怡、徐利颖《〈说文解字〉“女”部字及其文化内涵》(《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将《说文》“女”部字按照“以类相从,以义相贯”的原则分为五个类别,即姓名、称谓、婚嫁、女性价值评判标准、中性字。其从母系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探究“女”部字中蕴含的古代女性主流社会地位;并从掠夺婚制、媵制、聘娶婚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女”部字中蕴含的与女性相关的古代婚姻制度,较全面地展现出“女”部所反映的女性文化。王冰《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女性审美文化——以女部字为例》(《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9期)通过对《说文》中表示容貌、品行的女部字进行分析,阐明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对女性的言行举止有着很大的约束,对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女”部字内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女”部字所承载的女性审美文化。

(二)祭祀文化

王维佳《由〈说文解字〉看先秦祭祀文化》(《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从祭祀对象、祭祀种类、祭祀方式及物品三个方面来阐释先秦时期的祭祀文化,说明先秦时期的祭祀文化系统庞大。陈庆华《〈说文解字〉及其“示”部字的文化价值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对《说文》“示”部字的语义进行分类,划分出了五种类别,通过对这五种类别的分析,阐明“示”部字中不同的语义所蕴含的我国古代自然崇拜下的祭祀文化和祖先崇拜下的祭祀文化。刘斌《〈说文解字〉中“示部”字的文化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8期)结合前人对“示”部字的解析,重新分类汇总“示”部字的意义,并从新的共时角度出发通过对“示”部字所反映的“神”是怎么产生的、古代先民是如何得知“神”的需求以及古代先民是如何解读所谓“神”表现出的征兆三个方面来分析古代的祭祀文化,并对祭祀文化中的吉凶文化也做出了阐释。陈莹《〈说文解字·宀部〉祭祀场所字与古代祭祀文化》(《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从表示祭祀场所的“宗”“室”“宫”“家”等字入手,分析商周到后世祭祀场所的变化以及祭祀场所的相关字词所反映的祭祀对象、祭祀者以及祭祀目的,还阐明了祭祀场所的相关字词所表现出来的祭祀文化特征主要为宗庙祭祀文化。

(三)鬼神文化

刘壮《〈说文解字〉“鬼”部反映的鬼文化及演变》(《汉字文化》2024年第4期)将“鬼”部字分为鬼的性质以及鬼的类别,并且从一个新的角度“魔”字看佛教的传入对鬼文化的影响,认为佛教中的“魔”文化使中国古代的鬼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单博、胡丽玲《〈说文解字〉鬼部字蕴含的中国古代关于鬼神文化的认识》(《汉字文化》2024年第10期)将《说文》“鬼”部字分为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古代人民对鬼神文化的认识与态度,让人们更清楚地理解古代鬼神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四)农耕文化

张硕勤《从〈说文解字〉的农耕词汇训释看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通过对《说文》中与农耕有关的汉字进行分析整理,从作物种类及发展、农作器具发展变革、田官祭祀三个方面阐释了古代先民重农敬农的思想追求,并且赞扬了古代先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出的灿烂的农耕文化。童元昕、孙雅芬《〈说文解字〉“土”部字蕴含的农耕文化》(《今古文创》2024年第25期)通过对《说文》“土”部字字义的分析,将其分成土地、土壤、农业相关三方面内容来认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

(五)医学文化

隗宁《〈说文解字〉中医类心部汉字的文化内涵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年第18期)将《说文》中表示中医类的“心”部字进行整理归类,阐述了中医类“心”部字所反映的人的思想、情感、性情等中医文化,对中医学理论和汉字学知识相融合所带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六)雨文化

林娇、姜同绚《〈说文解字·雨部〉字形演变及文化内涵解读》(《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通过对《说文》“雨”部字字形字义的分析,将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总结为对雨的认识、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人们情感的载体,阐释了雨文化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以及精神上的重要性。

(七)刑罚文化

吴妮、安丽荣《从形义角度管窥〈说文解字〉的刑罚文化》(《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从《说文》中与刑罚相关的部首字入手,对重文字形字义进行分析,阐述了当时刑罚手段的多样和残酷,并说明了当代刑罚体系与上古时期刑罚之间的关系。

(八)动物相关文化

1.龙文化

朱勇希《从〈说文解字〉龙部字看中国龙文化》(《新纪实》2021年第11期)从《说文》“龙”部下的几个字着手,分析其字形字义,从古代人们对龙的认知、龙的象征以及龙的功能变化等方面阐释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2.牛文化

黄交军、李国英《牛行华夏:〈说文解字〉牛部字涵括上古牛文化意识斠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通过对《说文》“牛”部字字形字义的分析,从汉字文化学角度阐释“牛”部字所反映出的牛是上古人民农耕下的得力助手,是祭坛圣物和图腾徽识等文化内涵,并表现出中华人民与牛文化之间深深的羁绊。魏萍萍《〈说文解字〉牛部字与相关文化》(《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将《说文》中45个“牛”部字分为自然牛和文化牛两类,其中文化牛中体现了用来祭祀以及农耕的牛文化,并且在《说文》“牛”部字的编排上分析出相关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牛文化。

3.鳄鱼文化

黄交军、李国英《鼋鼍出没蛟鳄横:〈说文解字〉鳄鱼文化考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从《说文》中含鳄的字词着手,从汉字文化学角度分析出龙、鳄同源,并通过斩蛟屠鳄、驱鳄逐鼍、崇鳄尚龙几个方面来阐释《说文》中的鳄鱼文化。两位作者同年又发表了《〈说文解字〉涵摄中华鳄鱼文化意识审视》(《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再一次详尽地阐释了《说文》中所蕴含的鳄鱼文化。

4.兔文化

黄交军、李国英《兔隈明处弄精神:〈说文解字〉兔文化意识谫论》(《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通过对《说文》中与“兔”有关的字词在字形、字义上的分析,从兔子的动作习性、对兔子的狩猎及烹饪和兔所反映出的月神崇拜文化等三个方面集中阐释了中华先民的兔文化意识。随后两位作者又发表《日乌月兔神丹古:〈说文解字〉兔部字文化记忆解读》(《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以《说文》“兔”部字为研究对象,从阿斯曼文化记忆论角度分析兔在生殖崇拜、天人感应下的政Wa4wkqNi0bv9hgmoGeDlsl3wEoseughddSqiVOehwRo=治功能、生肖民俗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兔文化,并且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兔所呈现的精神文化内涵已经远远超过其自身的生物属性。

5.犬文化

范珊珊《〈说文解字〉中的“犬”文化管窥》(《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通过对《说文》中含有“犬”字部件的字进行字形、字义上的分析归类整理,从犬的名称及分类、犬的性状及特征、犬的狩猎三个方面来阐释其中蕴含的深厚的犬文化内涵。

6.狼文化

黄交军、李国英《与狼共舞:〈说文解字〉狼文化意识精义锥指》(《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以《说文》中与狼有关的字词作为研究对象,从万物有灵下的图腾崇拜、中华先民对狼的认知以及生态文明下的天人哲思方面阐释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狼文化内涵。

综上,近四年来有关《说文》精神文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女性文化、祭祀文化以及鬼神文化等,在动物相关文化的研究上也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对象,如狼文化、兔文化、鳄鱼文化等。

除了上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研究外,还有一些综述类研究对《说文》文化内容的归纳梳理。王雅婕、王斐《2016-2021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从三个方面的文化对2016—2021年的《说文》文化研究进行了内容上的梳理。白佳欢《〈说文·示部〉字研究综述(2005—2021)》(《名作欣赏》2023年第18期)整理学者对“示”部字的研究情况,从六个方面对2005—2021年间的《说文·示部》字研究内容进行梳理。

通过对近四年《说文》文化研究的梳理发现,在《说文》文化方面的研究依然是重点以及热点。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内容,今后应从更为新颖的研究视角研究《说文》中的文化内容,来更好地展现《说文》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雅婕,王斐.2016-2021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4):1-7.

[2]白佳欢. 《说文·示部》字研究综述(2005—2021)[J].名作欣赏,2023,(18):173-175.

[3]陈亮.21世纪《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二)[J].湘南学院学报,2015,36(01):49-53.

[4]陈亮.21世纪《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一)[J].湘南学院学报,2013,34(06):67-71.

[5]袁晓光.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D].天津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李哲,女,汉族,黑龙江嫩江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