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海报作为多模态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反映出电影的主题并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电影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环节,会涉及模态的翻译转换,其中也包含跨文化交际。本文将以多模态翻译的视角,分析电影《长津湖》在中、美、日三国上映的宣传海报的多模态特点,并借此探讨中国电影文化如何在海外更好地传播。
【关键词】多模态翻译;《长津湖》;电影;海报;海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4-0084-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4.021
一、引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领导下,跨文化交流逐渐成为中心议题。电影的核心就是文化,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舞台就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长津湖》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属于我国的“主旋律”电影。王一川(2022)将《长津湖》称为中式大片民族美学范式的定型之作,在观众中激发强烈的共情和共鸣[1]。从票房情况来看,《长津湖》是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和年度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全球票房破57.5亿元,体现了超强的传播力。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国内好评如潮的电影可能在海外无人问津。据数据表明,《长津湖》登陆北美院线后,只取得了26.8万美元的票房,约合人民币170万元,可见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效果不佳,让文化真正地“走出去”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电影海外传播的其中一个宣传途径——电影海报,作为多模态的一种形式,是一个兼具文字与图像为一体的载体,在电影推广和宣传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报宣传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尺寸和视觉冲击力[2],海报作为了解电影的窗口,其审美设计会影响跨文化传播效果[3]。例如,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海外市场广受好评,却未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由于视觉意象和符号意象的构建展现了符号语境下的文化成见,电影海报在中、日、美、韩四国发行时,不同的海报风格便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网友对中国版海报的批评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审美取向,也导致该电影在中国传播的效果不理想[4]。由此可见,电影宣传离不开电影海报。鉴于此,本文将聚焦《长津湖》在中、美、日三国上映的宣传海报,从多模态翻译的角度对比在三国上映的宣传海报,并借此来探讨中国电影文化如何在海外更好地传播。
二、理论背景
(一)多模态
多模态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来生成一个符号产品”[5]。电影海报中存在多种符号模态,包括语言、字体、颜色、图像等。同一部电影在不同国家发布的海报会在图像选择、片名、文字等符号上有不同。翻译行为则是多模态符号的活动[6]。
(二)多模态翻译
多模态翻译主张“翻译就是在受到一定文化规约的跨文化交际中,把作为跨文化交际实体的文本模态要从原语受众转而传递给目标语受众”[6]。多模态翻译研究的内容应该包括多模态翻译的影响因素、原文的多模态特点与风格、译者的多模态素养,多模态翻译策略、多模态译文评价、多模态译文对读者的影响等方面[7],目前关于多模态翻译的研究范式还没有理论框架被广泛使用,甚至对于多模态翻译的定义都是模糊的。许渊冲(1999)提到,翻译是再创作的过程[8]。在电影海报中,除了语言要素外,还涉及图像、色彩、版式等要素的互动。因此,多模态翻译不仅仅是符号间的转换,更是对原文本内容的丰富。本文将根据海报的多模态特点,从图像符号、文字符号、色彩符号还有其意象和隐喻等方面对三国的不同版本海报进行对比分析。
(三)相关研究
近年来,学者对于电影海报的分析大多数从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语篇的角度来进行讨论,比如张妙青(2020)在对《我和我的祖国》(前夜)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中得出优秀的海报设计能对电影宣传起到良好效果的结论[9]。王叶凡(2022)通过对《长津湖》海报的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语篇分析,证明了视觉语法对分析图像的可行性[10]。但是,学者们都是进行模态内的同文化分析,很少从跨文化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在多模态翻译方面,学者们主要集中在静态和动态多模态语篇两方面的研究。武建国(2021)等通过分析纪录片《美丽中国》原文语篇中的多模态关系,探讨译者如何利用多模态翻译策略改变“他塑”的中国形象[11]。林轶(2023)分析电影改编的小说《红高粱》在不同媒介中如何被转译,讨论多模态翻译在当代文学海外译介推广中的意义和价值[12]。但是,学者们从多模态翻译的角度分析电影海报的研究很少。
三、从多模态翻译的角度对中、美、日版海报进行
对比分析
图形作为电影海报构成的主要元素,承载着将电影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大众的重任[13]。文字在电影海报中能够起到叙述电影故事情节、增强感官审美效果和交代海报主题内容等作用[14]。与图像符号和文字符号相比,色彩在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5]。色彩在电影海报中的常见手法有主调、平衡、强调和分割[16]。本文将通过图像符号、文字符号和色彩符号三个方面对海报进行分析。
(一)原版海报的多模态特点
1.图像符号
原版海报的图像符号由人物意象和环境意象组成。从人物意象看,原版海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影片中的主角——支援朝鲜的战士们,这些人物形象占了海报三分之二的版面。他们由吴京饰演的七连连长伍千里为首,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和其他主演胡军、李晨等饰演的战士们紧随其后,吴京、易烊千玺和胡军三位演员位于海报的最前方,他们在中国电影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是票房保障,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吸引观众,有利于电影宣传。从环境意象看,在他们身后还有数不清的战士们匍匐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这些战士们目光坚毅地望向了右前方,暗示了信息的未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这些图像符号表明了该片的背景信息,并渲染了一个自然条件严苛的战争环境。
2.文字符号
在人物形象的下方,是该影片的片名“长津湖”三个字,它的英译标题为“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翻译策略为增译,增添了“BATTLE”,指出“长津湖是一场战役”这个信息,如果只是直译成“LAKE CHANGJIN”,则不能明确该影片的主题,这个英译名补充了相关信息,便于观众理解。它位于中文标题的下方,字体大小小于中文标题,体现了该片的受众群体是中国观众。在标题的下方是制作人、导演和主演们的名字。海报的左上角是上映日期“9月30日”和一句话“如今繁华盛世如你所想”,这句话体现了该海报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的互动结合,图像符号体现了为国争光的战士们和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文字符号传达了正是由于过去这些战士们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这样的信息,9月30日也正是我国的烈士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寄托着全体中华儿女对英烈的深情追思的日子上映了一部爱国主义电影,有其特殊的含义。
3.色彩
原版海报的主调呈冷色调,整体质感是一种做旧感,传递了该片抗美援朝战争主题的历史感。该海报的明暗度平衡,纯色和暖色的面积比冷色面积小。强调就是利用色彩的对比,将画面中的主体凸显出来。中英文片名都使用了鲜艳的红色,代表着“血腥战场”。导演与制作人的名字颜色与主演们的名字颜色不同,用红色凸显了导演和制作人的名字,这三位导演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是为了达到宣传效果选择了显眼的红色。海报的左上角的上映日期“9月30日”和一句话“如今繁华盛世如你所想”使用的字体颜色是与海报整体呈现的冷色调相辅相成的白色和蓝色,突出了上映日期和该影片想要传达的主旨。同时,该版海报也运用了色彩分割,使画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不显得杂乱。
(二)在美国上映的海报
1.图像符号
《长津湖》在美国的发行是由我国的上海华人影业有限公司负责,该海报也是由该公司负责发布。首先从图像符号来看,由该影片的主角七连战士们在奔赴战场的火车上,以面向镜头的姿态站立。每个人的动作都体现着人物角色的性格,站在正中央的是吴京饰演的七连连长伍千里,他以敬礼的姿态、眼神坚毅地望着前方,体现了以他为首的这些战士们都对这场战役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还有该影片的另一位主角由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他的神情和姿态都体现着一个新兵的胆怯和对这场战役的担忧。战士们身着的服装与原版海报有不同,美版海报是正奔赴战场时还较为干净整洁的军装,原版海报则是为了抵御寒冷的薄棉袄。在这些战士们的图像下方,还出现了一些做了虚化处理的战士们的背影,他们目送着眼前的战士们,体现了悲壮的氛围。
2.文字符号
与原版海报相似,该影片的标题设计“长津湖”位于海报的下方,但字体设计不同。在该海报的上方,是该影片在海外上映的时间和地点,“11月19日美国加拿大,12月2日澳大利亚”,该字体颜色使用了白色,在整体海报色调为暗色的情况下,这个文字信息更为突出,强调了该影片的上映时间和地点,但是文字使用了中文而不是英文,吸引了更多的海外华人而不是本地观众。从整体上看,该海报传递了较为紧张、压抑的压迫感。
3.色彩
美版上映海报选择的主色调偏暗,其标题颜色也使用了红色,但与原版海报相比,这里使用的红色并不是鲜艳的红色,色调更加暗,并且还带了一些冰雪般的白色,体现了破碎感,也更加符合该海报的整体色调。英文标题“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色调是以黑色和红色为主。原版海报的中文与英文都用了红色,不仅仅象征着战士们在战争中战死沙场的鲜血,还表达了爱国主义的中国红,体现了祖国不会忘记这些为国争光的战士们,是他们过去流下的鲜血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从侧面反映了该影片的教育意义。“11月19日美国 拿大,12月2日澳大利亚”,该字体颜色使用了白色,在整体海报色调为暗色的情况下,这个文字信息更为突出,强调了该影片的上映时间和地点。
(三)在日本上映的海报
1.图像符号
在日本上映的《长津湖》是由日本发行商株式会社Twin负责电影引进,该海报是由该公司负责发布。首先从图像符号来看,该海报上方是一架又一架的美军飞机从天空飞过,给人一种压迫感。片名的背景图像是炮火轰炸的场景,凸显了该战争的激烈。该片名的下方是我方战士在漫天的炮火轰炸中依旧奋勇向前的背影,体现了我方战士视死如归的决心。不同于原版海报的人物形象,这一版是以正面的形象呈现在海报中,中国演员的影响力在国外市场还不足以成为宣传的卖点,所以人物形象的选择以影片主题为主,并且由于日本海报文字符号较多,如选择正面形象,太多的文字信息可能会遮挡人物形象,从而构成不好的海报审美设计。视觉符号语言运用于海报创作能生动重现电影内涵,引发观众产生观看的欲望[17]。从整体来看,日版海报的图像符号能给观众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
2.文字符号
其次,片名“长津湖”在日本上映的片名为“1950鋼の第7の中隊”,译为“1950钢七连”,与原版不同,该日译片名突出的主题并不是这场战役,而是更加突出在这场战役中冲锋在前的七连战士们,歌颂他们钢铁般的意志,用“1950”交代了该影片故事所发生的年代。“1950”占据在海报的正中央,突出该影片的年代感,吸引一些喜欢历史片的观众。在海报最上方有一句话“世界興収1130億円のメガヒット”,指明了该影片的票房收入高达1130亿日元,是一部杰作。这句话的下方是导演的日译名,能吸引一些了解这些导演的观众。在海报的左侧,有一行文字方向为垂直向下的文字“命を賭して戦う”,若隐若现地呈现在图像上,译为“这场战争是这些战士们赌上命的孤注一掷”,与海报所呈现的图像相辅相成,也是图像符号与文字符号的互动。在海报的最下方还有一句宣传语“マッカーサー率いる国連軍と中国人民志願軍の激闘を描いた実話!”指出该影片是描写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激战的真实故事。麦克阿瑟在日本的影响力较大,提到他的姓名也增加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期待。
3.色彩
日版海报从整体来看,整体色调与原版海报相似,都呈冷色调,但是更加突出了这场战役的激烈。从上方的天空中的战机到下方的地面上的战士,从天空到地面,是与现实中一致的场景画面,体现了真实感。片名“1950”的字体颜色为白色,与背景图像的冰天雪地相呼应。“世界興収1130億円のメガヒット”这句话的字体颜色使用了黄色,在整个海报的冷色调中处于显眼、突出的位置,强调了这句话的重要性,能第一眼吸引到观众。“命を賭して戦う”,字体颜色为虚化的白色,若隐若现地呈现在图像上,表明了该片的背景信息。
与日版海报类似的一版海报来自CineAsia,它主要负责英国地区的亚洲电影海外发行,图4为该公司发布的海报。该海报的图像符号与日版海报的图像符号一样,但是他们的色调有不同,该海报的天空颜色为深蓝色,与文字符号的色彩相呼应,而日版海报为浅蓝色。
文字符号方面,首先位于海报正中央的是该电影的英文标题“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字体颜色为蓝色,与天空的颜色属于同色调,选择蓝色是与海报整体色调相呼应,并且突出了“BATTLE,LAKE CHANGJIN”这几个核心词汇,字体要大于“THE,AT”,让观众第一眼就能注意到该片的核心主题。海报上方是CINEASIA的标志,位于该标志下方有一句话“THE BIGGEST BOX OFFICE WAR FILM OF ALL TIME”,意为战争电影影史票房第一。海报下方“MASSIVE BATTLE SCENES”,意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场景,这些文字符号都是该海报增添的信息,便于观众多方面了解该电影的具体内容,增加观众的观影兴趣。
四、从多模态翻译角度探讨电影海报价值对文化输出的意义
《长津湖》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在海外传播中承担着塑造中国形象、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目前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海外市场上映的国产电影也只是吸引一些海外华人,并未真正地吸引到更多的海外观众。
《长津湖》在不同国家发布的海报涉及模态的翻译转换,其中也包含跨文化交际,也就意味着海报设计需要考虑到中外文化的差异,需要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多模态翻译在海报中的应用不仅是单纯的符号翻译,而是内容的再创作。例如日本版的海报在原有的信息上增添了票房信息、宣传语等,大大增加了观众的期待。美版海报只是对图像符号进行了转换,最重要的上映时间和地点都使用了中文,这样吸引的受众群体范围就缩小了。
通过对三个国家上映的海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海外发行公司在海报设计上投入精力相对较少,在营销、宣传中也力度不够。海报作为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是面向观众的第一印象,海报设计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决定了传播的效果。所以,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内容制作、字幕翻译等环节,海报设计的多模态翻译角度也需要重视。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到片名、图像、色彩等方面的多模态翻译,做到符合每个国家的文化审美,做到“文化语境化”。同时,在宣传途径、海报设计上给予更多关注,可以让中国电影、中国文化真正地让海外观众看见。
对于多模态角度的海报设计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海报图像的选择。这可以综合视觉符号的互动来考虑。电影海报中的各个视觉符号的隐喻性和象征性的体现,能彰显海报设计的艺术内涵[17]。人物形象和场景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电影内容价值观的传递,还要考虑到适应海外观众的审美,给海外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2.片名的选择。在不同国家上映的电影,应该要注意电影片名的翻译,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会影响观众观看电影的意愿。电影《大话西游》的英译名为A Chinese Odyssey,使用了西方人熟知的希腊史诗,不仅隐喻符合电影内容,还能让海外观众很快理解其中的内涵,值得借鉴。
3.多模态翻译角度的补充说明信息。在海外传播中国电影文化,需要合理地增加一些辅助信息作为说明,有利于观众的理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电影主题内容和内涵。
五、结语
面对当前文化多样化的环境,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让中国电影“走出去”且“走进去”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长津湖》已经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还是没有让中国文化真正地走入海外观众的内心。我们不仅iefotOKwxJPkdaOrYdIQTw==需要在内容制作上下功夫,更要在传播途径上花心思。电影海报是大众获取电影信息的窗口,是电影给予观众的第一印象,在不同国家上映的电影海报设计需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审美,多模态翻译就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在不同模态的翻译转换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多元化地将中国文化呈现在世界舞台中央,让它以一个更加舒适的姿态展现给海外观众,通过积极地展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去传达中国主流价值观,进一步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好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王一川.《长津湖》:中式大片民族美学范式的定型之作[J].电影艺术,2022,(01):90-93.
[2]王丽丽,张英.海报在电影宣传中的应用研究[J].电影文学,2014,(24):144-145.
[3]陈静茜,高嘉玮.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四国海报为中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8(02):137-150.
[4]Kaindl,K.Multimodality in Translation[A]//In:Millan,C.,Bartrina,F.(Eds.),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C].New York:Routledge,2013.
[5]Kress 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Arnold,2001.
[6]杨增成.多模态翻译研究范式的构建[J].中国外语,2022,19(04):105-111.
[7]许渊冲.再创作与翻译风格[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3):72-76.
[8]张妙青.视觉语法视角下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我和我的祖国》(前夜)电影海报为例[J].大众文艺,2020,(16):71-72.
[9]王叶凡.电影海报《长津湖》的多模态语篇分析[J].今古文创,2022,(12):93-95.
[10]武建国,李玓桥,张宏珊.《美丽中国》解说词的多模态翻译及国家形象建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21, 42(05):31-41.
[11]林轶.多模态翻译与文学地图的生成——从小说、电影到绘画的《红高粱》[J].上海翻译,2023,(04):73-78.
[12]韩晓倩,郄君.电影海报的视觉要素与色彩构图技巧分析[J].出版广角,2016,(18):69-70+73.
[13]张玲珠,张谦.浅析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要素[J].电影文学,2011,(11):138-139.
[14]周潇.海报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力[J].包装工程, 2017,38(14):238-240.
[15]周新.电影海报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力[J].电影文学, 2012,(11):144-145.
[16]刘芳,鲍丙峰.艺术的视觉宣言——揭示视觉符号语言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6,(02):110-112.
[17]陈慧姝.电影海报中的视觉传达表现[J].包装工程,2019,40(12):3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