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11-21 00:00:00何钻雄
留学 2024年22期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大,通过巧设相关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解疑学习习惯,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问题”在日常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很多老师对“问题导学法”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老师逐一提问,学生逐一回答的教学方式,且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评判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问题导学法”中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目的。又如很多老师不注重问题的价值性和关联性,以致“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策略。

注重导学问题的价值质量。所谓的“问题导学法”就是指以“问题”作为主要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兴趣学习,其中“问题”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问题的生活性、关联性、针对性等多方面考虑来设计问题。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这一章节时,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这些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定义中心对称”等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的理解。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很多老师认为“问题导学法”就是单纯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问题导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设疑能力、解疑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设计问题并找出答案。然后,老师再对每个学生的设疑、解疑的情况进行汇总和补充,并将整理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们根据自学情况,进行回答。从学生出发来设置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帮助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注重课后问题的精心设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多数学老师的课后问题以练习作业的形式呈现,且秉着熟能生巧的原则,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课后任务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因此,老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一定要本着“宜精不宜多”的原则,用精简的练习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根据每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做到知识点与练习问题一一对应;设计综合性题目,贯通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

(作者单位: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罗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