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法治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面对小初高法治教育内容庞杂,重复点多的问题,教师需对此进行科学整合,教学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保证法律教学主线的完整连贯。同时,教学还要避免只教知识,实现理例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法能行”,进而“行法治”,从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把握教学内容,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信仰的根基在于“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我们按照个人、社会、国家层面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结构,梳理了小学、初中、高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定位。
小学阶段是规则意识、守法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认识到守法的重要性,还要通过德育、班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班规、校规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阶段法治教育要使学生打牢法治的思想基础,形成民主法治观念、辨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在具体情境中锻炼法治思维。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思辨与讨论,使学生认清自由、权利的边界,厘清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的关系,能够在一些法治问题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高中阶段学生要能够站在社会、国家的高度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高中生需要经常用到的法治思维是权利义务意识、规则程序意识和公平正义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既要考虑公民,也要考虑国家。教师要借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权责清晰、权责统一的重要性;规则程序意识是指不管是在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过程中,都要用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公平正义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每个个体都能在法律面前得到平等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深入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
分析法治意义,突出价值引领
法治信仰的关键在于“信”。法治学习要突出法治精神的价值引领,要追问“为什么”,突出“说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法律规定或法律案件处理背后的法治意义,让“说理”的思维过程更丰满,以理服人。
小学生初识法律,应从感性认识入手,启蒙学生的法治情感。在教学中,要善于依托情境,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教学,如向学生提问:“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你认同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是如何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还可以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背后的意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对自己的保护。
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其教学过程应把握以下要点。首先,从多主体、多层面认识法律案件及其道德意义。学生要能认清法律案件的各方主体,能从法治角度说明双方当事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能够用道德的尺度衡量与评判,懂得换位思考,促进社会和谐。其次,初中法治学习要学会辩证思考两难情境。一是要正确把握重要的法律关系,如法律与道德、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规则、法治与自由等。二是要训练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既要看到对立性,也要看到统一性,用全面观点,认识法律案件的本质。三是要认识到法律与道德二者作用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法律与道德二者既能相互促进,但有时也会产生背离,要做到二者兼顾。四是要让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如要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考虑其正义性与合法性。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高中阶段的内容要求中强调:要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思辨性,结合现实案例、法治实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高中知识容量大,法治教育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国家立法、执法中的法治举措,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性论证,如课本“法治国家”一节以排污费改成环境保护税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之前的排污费与改革后的环境保护税的不同,认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依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的动力在于“行”。要让学生感受到“法能行”,进而自觉“行法治”。
首先,要让学生相信“法能行”,意识到法治的健全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行动。如教师可借助法治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不是药神》《第二十条》等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法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系统性过程,法治建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行法治”,善用法律解决问题。高中阶段的教学要做到理例结合,使学生能明确当事主体各自的行为或主张,进而找到双方争议焦点,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定性分析,做出公正判断。例如,在劳动争议中,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要学会断定哪种权益被侵犯,以何种方式来赔偿。
(作者单位: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