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同教育背景下,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及分校开展了家庭心理指导课程的探索,将家庭心理指导课程的内容聚焦环境适应、情绪调适、亲子沟通、学业管理、升学指导、危机干预六大主题,并将整个实践命名为“琢·育”行动,以提升家长改变的动力,帮助家长走向“雕琢”和“培育”的学习之路。学校整体设计、分类统筹、全程推进,在实践中对课程模式进行调整,形成了“琢·育”行动的“1+2+N”家庭心理指导课程实施模式。
“1”个目标,一体化建设。学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家长认知特点进行课程推进,其目标是内容上有序衔接、方法上循序渐进;策略上注重小升初、初升高、高中毕业等关键节点的指导内容和形式,确保实施过程载体丰富、横向融通;成效上力求有效提升初高中不同学段家长心理知识水平和家庭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种课型,精准定位。包括用于解决学生常见问题的“通识课程”和用于解决特殊需求下短期、危机问题的“特需课程”。其中,“通识课程”以不同年级学生可能出现的发展性问题为参考,同时添加学生家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大孩二宝如何互促成长”“家长怎样参与孩子的学习”等。“特需课程”单独为少量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大多通过家庭辅导和小型沙龙或工作坊形式开展。
“N”个方法,灵活运用。这是指多样化的实施方法,如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指导主题班会、专题心理课、家长讲座、图文推送、亲子阅读、家教案例、一对一的家庭心理辅导等。以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指导主题班会为例,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围绕主题聚焦小切口问题,帮助本班学生和家长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针对主要指导对象设计合适的课程,家长会主要面向家长,而主题班会主要面向学生;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以班主任为主导、心理教师辅助,提供符合家长或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工具或方法;四是依据“情景导入、看到问题—互动体验、分析问题—改变思维、理解方法—尝试应用、解决问题”四个环节层层递进,最终回应现实;五是课后对家长进行特别提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班会内容,引导家长与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改变。
生命成长是一条单行道。学校通过“1+2+N ”实施模式将家庭教育指导的六大主题系统实施,通过家长与学校间的共享、交流,共同寻找适合的育人之道,用温暖、关爱的积极心态和科学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协同育人视域下中学生家庭心理指导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研究”的结题成果(课题编号:CEDB22385)。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