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世界,探寻教育的“未知”与“未来”

2024-11-21 00:00:00姜乃强王昭媛刘煜
留学 2024年22期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以“教育:为人人,为未知,为未来”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11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

从全体大会到平行论坛,从合作洽谈到教育展览,百余场双边与多边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中外教育界人士、驻华使领馆官员和企业代表等参加,谱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教育交流合作新篇章。

聚焦国际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教育大会之后的重要国际教育活动,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动服务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实举措。于10月31日上午举行的全体大会,是本届年会活动的重头戏。

“中国将深入推进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学习交流,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促进国际协同创新,深化同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丁仲礼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说。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为大会作视频致辞。怀进鹏表示,中国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积极与世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适应全球变革,需要通过教育赋能个人、重塑社会、引领未来。怀进鹏倡议,要更大规模推动资源普惠共享,更高质量推动学术科研与国际合作,更深层次推动人文交流。

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部长帕特里克·埃特泽尔为大会作视频致辞,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督玛格丽特·加德纳等现场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美国国际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艾伦·古德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中国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校长纳里曼·法瓦丁等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

嘉宾们从多个角度深度剖析教育发展的关键议题,分享了他们对教育未来的独到见解,为与会者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前沿理念与创新思路。

汇聚全球智慧,共话教育前沿成果

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和国际教育重点和热点议题,本届年会共举办了42场主题论坛,涵盖了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区域教育合作与政策研究、教育数字化、职教出海、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等领域,500余位中外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分享了真知灼见。

年会期间,“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举行。会议聚焦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和高质量发展趋势,就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办学模式、优化管理机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探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监管和办学处处长毛冬敏,就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培养质量,不断追求创新。

年会期间举行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传播力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泰国、保加利亚、韩国及国内的百余位国际传播领域专家、职业院校校长参加。代表们聚焦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品牌的国际传播,共享经验成果,共建传播平台,共谋创新发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智在会上表示,打造知名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是提升中国职教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与各国分享中国职教经验的重要路径。

年会期间,“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论坛举行,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等主题,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相关教育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与了研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常务副校长周荫强认为,教育机构应充分相信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无限潜能。“未来希望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更多合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徐天启在演讲中表示。

在年会期间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一作了“艺术与健康研究新框架”的报告。她指出,艺术治疗已经从最初的“绿色处方”变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处方”,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健康干预手段。她认为,要整合国际经验和在地智慧,通过艺术教育实现美育浸润,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全龄”人口的身心健康,为艺术服务于全球健康事业和人们的美好生活、增强跨文化理解提供中国方案。

携手多方资源,共谋教育未来发展

教育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新动力,也为教育的公平化、个性化和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技术受到了更多关注,正成为重塑教育未来的关键力量。在本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中,多个教育论坛关注了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议题。

如何以人工智能撬动教育变革?在“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未来”的论坛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学男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如果人类文明想要传承发展,主动面对人工智能是人们必须走出的一步。要加强对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培养,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备人机协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创新思维、计算思维和情感能力等高阶能力将成为人类的关键竞争力。

在年会“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与创新,助力中国高校国际化发展”论坛上,全球教育公司培生旗下受到全球广泛认可的英语语言测评培生PTE,邀请了中英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与高校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语言测评领域中“AI+HI”的创新应用,包括人工智能驱动的语言测试伦理、人工智能和考试测评的未来、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塑造数字化时代的就业市场等,为教育国际化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途径。

年会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医学数字教育与领军人才培养论坛” 吸引了来自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及国内的专家学者参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瑶琪在会上表示,探索和实践数字化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二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三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医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四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在“智能时代中法工程教育国际论坛”上,代表们探讨了AI时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引领未来的创新型工程师的培养路径。在“技术和技能驱动的未来人才培养与测评”论坛上,代表们围绕未来人才的技能需求与培养、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技能测评助力人才发展、面向未来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等主题,交流各方最新研究与洞见。平行论坛上,如何在变革的时代中赋能人才培养,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等话题,也受到代表们的普遍关注。

推动务实合作,搭建中外对接平台

年会上,相继有13项国际教育研究相关报告及成果发布,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报告摘要》《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状况研究报告》《2024年“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摘要》《2023—2024年出国留学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中国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丛书》《迈向世界一流:对中国内地高校基于声誉视角的分析报告与建议》等,为推动教育交流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与创新思路。

年会现场,中法院校专场洽谈会组织了法国29所综合性大学、工程师学院、商学院及专业技术学院与200余所中方院校代表的面对面洽谈。年会推出了专场洽谈与合作洽谈等两种模式的线下洽谈,同时配以线上洽谈程序,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交流。在年会合作洽谈展上,设置了33所中外教育机构的互动展示场景,为参会代表提供了多元的合作机会。

年会上,英国教育科技协会与天津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助力职业教育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助力职业教育师资提升与数字化课程建设;培生与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项目管理中心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中国围绕培生PTE英语测试展开合作,并共同加强针对英语学习者的技能型教育……近400所国外院校、教育机构与参会代表共商合作,互动交流收获颇丰。

年会期间,主办方还特别举办了中外嘉宾的文化交流活动—CACIE之夜。中外代表们共享相聚的美好时光,感受教育与文化的多元碰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等嘉宾分别致辞。作为本届年会的主宾国,法国充分展示了其国际教育发展的成果并带来了精彩的霹雳舞等表演。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局长阿曼达·曼路,作为2025年第26届中国教育国际年会主宾国代表发言。

在年会举办的CACIE跨界漫谈环节,美国艺术疗愈协会主席娜迪亚·帕雷德斯以“艺术疗愈的力量:创造性疗愈的过往经验和未来愿景”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艺术治疗的基本理念及其在促进个人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与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分享了各自在专业领域的思考及精彩的人生故事,引发了中外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反响。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国际教育盛会之一,在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深度合作、应对未来挑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