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也为地方主流媒体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地主流媒体“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为地方主流媒体推动融变转型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以此深思细悟总书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归纳出地方主流媒体应聚焦“新”“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融变促转型的实践路径,进而更好地实现众媒齐鸣、奏响和声的主流舆论宣传新格局。
【关键词】地方主流媒体;新质生产力;融变;转型;实践路径
近年来,随着全媒体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走深度融合之路,促融变转型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我国媒体融合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磨一剑,成效显著,但是在一些地方主流媒体中,也因“形融神不融”面临着发展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和其释放的实践伟力,无疑会为地方主流媒体占据转型主动注入源头活水和强劲动力。
一、新思想催生新概念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2023年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1],2024年1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入阐释和科学回答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这一论断闪烁着真理光芒,具有普遍指导性。因此,地方主流媒体要想更好地履行媒体使命任务,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既势在必行,又刻不容缓。特别是作为总书记新质生产力“首提地”的地方主流媒体,更应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蹚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融变发展的新路子。
二、新概念赋予新内涵
创新是理论的生命,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生产力、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基本范畴,我们最为熟知的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即在一定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后两者又可称为生产资料;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发生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等[3]。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赋予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典论述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4]。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基础、时代特征和目标任务,针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瞻远瞩提出的全新概念和重大命题[5],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延展了新范畴、赋予了新内涵、作出了新贡献。
新诠释新内涵为地方主流媒体融变提供了新遵循新动能。地方主流媒体以深度融变促转型,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维度看,地方主流媒体深度融合中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也存在“相加”未“相融”,“正融”未“深融”,“融合”未“融活”等瓶颈。客观上,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理顺生产关系,进而提升媒体全要素生产率,赋能媒体高质量发展。从总书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来看,地方主流媒体要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关键点就在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对应于地方主流媒体业务内核,无外乎就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技术及基于技术支撑的平台和应用、作为第一资源的劳动者(人才)、作为第一产品的全媒宣传及内容生产、作为第一坚实支撑的产业。当然,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提升媒体竞争力,无疑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成长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激活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打通束缚地方主流媒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科学论断,让地方主流媒体融变转型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牛鼻子”就是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重要论述一脉相承[6]。这也要求地方主流媒体在学懂弄通创新理论之后,在做实上下功夫。这就是地方主流媒体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的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新内涵拓展新实践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总书记新质生产力“首提地”地方主流广电媒体的探索与努力看,地方主流媒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融变转型发展,着力点和落脚点自然应当放在“新”“质”“力”上,这也为业界实践路径提供了案例和注脚。
(一)“新”声夺人,实效为要,坚守党媒性质,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
概括地说,“新”声就是“新宣传”。这是地方主流媒体的主责主业。但是在坚守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必须用全媒手段,在叙事、语态、形式、内容上脱胎换骨,避免谁拍谁看、拍谁谁看的窘境,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变“大水漫灌”为“浸润心田”,变“单向灌输”为“双向奔赴”,变“我说你听”为“我说必听”,从单向传播变成多维立体传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黑龙江台”)在卫视《新闻联播》中开设《聚焦新质生产力》等多个全媒专栏,改变过往叙事过于宏大、刻板套路的问题,要求每篇报道都要有设计感、创新点。为了跳出成就性报道的传统模式,尝试了用悬念开篇等设计。《聚焦新质生产力》专栏有关煤城转型的报道,通过双视窗,将两个毫不相关的“马路标线”和“吃饲料小鸡”放到了同一屏,然后画外设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通过引发悬念、揭晓答案,改变以往“一段画外一段同期”简单罗列的成就报道形式,让联播报道更有“网感”。在“用小屏思维、做大屏文章”的同时,也“用大屏严谨、正小屏方向”,达到“用流量增产量”“用流量聚能量”的目标。
(二)“新”风扑面,内容为王,坚持价值品质,提升新时代品牌创造力
概括地说,“新”风就是“新产品”。内容为王永远不会过时,全媒时代的内容,不但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更要“人新我特、人特我变”,像企业做产品一样做内容。地方主流媒体的内容产品,除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更要弘扬主流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当前全网创作风起云涌,内容也泥沙俱下,价值引领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迎合盲从,而是用匠心致敬初心,坚守文化价值底色;用品质锻造品牌,夯实文化传承本色;用创新引领创造,构筑文化自信亮色。今年春天,为接续黑龙江冰雪旅游“泼天的富贵”,黑龙江台创新推出《故事里的黑龙江》全媒传播项目。项目以全媒体融合传播的方式,以感人的黑龙江故事为载体,创新采用全方位一体化的沉浸式推介,推出的100个短视频故事及相关话题,全网传播量迅速破亿,预热卫视推出的同名节目,带领全网观众“听龙江故事、读绿水青山、享夏日清凉、弘核心价值、传精神血脉、增文化自信”。
(三)“新”新向融,移动为先,坚实平台介质,提升新型融合传播力
概括地说,“新”新就是“新平台”。全媒时代,移动互联,传统的平台介质越来越不适应传播需要,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延平台、扩渠道、建矩阵,以新型融合传播力实现传播效果的倍增,扩大“势力范围”和影响力版图。对地方主流媒体而言,“造船”“借船”“两条腿走路”是比较现实可行的选择。黑龙江台审时度势,坚持移动为先,“造船”建设自有客户端极光新闻,目前累计下载量近5000万,正致力打造竖屏频道,蓄力原创短视频,乘“视”而上,极“竖”前进。在第三方平台“借船”,攻坚“千万级”粉丝新媒体号,目前全网粉丝近2亿,2024年一季度网络传播力位居全国省级台第六。
(四)“新”潮澎湃,技术为凭,坚固硬核实质,提升新兴科技支撑力
概括地说,“新”潮就是“新应用”。人类历史上四次工业革命,都是以标志性新技术为支撑的。因此,“新媒体的故事都是从新技术开始的”[7]。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支撑了新平台新传播,还赋能内容生产和呈现,浸透人心的技术更彰显传播和产品的温度与力量。特别是今年被称为“AI元年”,技术应用给传播和呈现提供了无限可能、插上了隐形翅膀。今年全国“两会”报道,黑龙江台创意海采系列短视频《两会·这Young说》,借助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让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互融合,实现跨代际破圈层传播;黑龙江台《新闻联播》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从春天出发》,利用VR虚拟技术制作“北京两会直播间”,拥有深度学习、语音克隆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龙广电超仿真AI主播“于小硕”横空出世。极光新闻成立AIGC实验室,将AI技术应用向短视频生产、宣传片制作、大型直播延展,“黑科技”畅享“新视听”。
(五)“新”益十足,发展为基,坚挺产业潜质,提升新域营销拓展力
概括的说,“新”益就是“新业态”。地方主流媒体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也要生存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文化软实力增强的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地方主流媒体要依靠创新向内容要效益、向融合要效益、向需求要效益、向挖潜要效益,以产业增收反哺事业增效。黑龙江台面对较大经营压力和行业下行趋势,下大力气找新机、挖潜质、增活力。多渠道加强营销策划,拓展新媒广告增收;多端口生产全媒内容,推动内容产品变现;多领域开展创意服务,打造政务创意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文旅、新媒电商、少儿培训、IPTV等轻资产朝阳产业,收入、利润保持正增长。
(六)“新”秀辈出,人才为本,坚实从业素质,提升新锐队伍保障力
概括地说,“新”秀就是“新生代”。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最核心部分。要引进、培养、使用好各类适应全媒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新锐人才,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黑龙江台在以往坚持标准引进人才的基础上,今年4月,启动考试录用编制全媒人才工作,已完成首批60名编制人员考录。办好“龙广电大讲堂”、实施“青年导师制”,传帮带、提技能。建立公平公正评价体系,让有能力的人担重任,畅通人才上升渠道,用好融媒支持政策优势,数十名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走上内设机构部门副职甚至一把手岗位。系列举措营造了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七)“新”机焕发,改革为重,坚韧系统本质,提升新体系变革驱动力
概括地说,“新”机就是“新体系”。地方主流媒体犹如一台庞大的机器,为适应融变进程的节奏,如何添加润滑油、更换零部件甚至改装发动机,让这台老机器焕发新机能至关重要。深化改革,无疑是重要而关键的一环,唯其改革,才能理顺生产关系、释放融变动能、激发创新活力,产生积聚效应,履行职责使命。今年年初,黑龙江台基于融变需要,撤销9个内设机构,新建9个与融媒宣传、生产相关的内设机构,以新机制促融变。实行“揭榜挂帅”,有能力、敢担当、适岗位的人才走上内设机构领导岗位。绩效分配、评奖评优向业务条线大幅倾斜,形成了“加油干、奔一线、促融变”的生动局面。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新质生产力“首提地”的地方主流媒体,以七个“新”“质”“力”实践,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也将会同各地方主流媒体合力奋进,形成群星闪耀的融变格局,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0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1).
[3]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程[M].1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1-12.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1).
[5]高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6):127-145.
[6]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01).
[7]主力军占领主阵地 高质量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N].湖南日报,2023-06-09(03).
作者简介:李洪志,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高级记者(哈尔滨 150090);卢占恒,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主任记者(哈尔滨 150090);王春宇,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主任记者(哈尔滨 150090)。
编校:张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