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的发展与转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职、高职院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
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教育竞争不断升温。但产业发展带来的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职业教育成了当前不少家长和学生的一种主动选择,一定程度上成为教育竞争的另一个出口。
前几年的“双减”政策旨在通过优化教学环境与资源配置,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然而,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焦虑情绪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就像是一场赛车比赛,学生是驾驶者,承载着家庭与社会的期望,而家长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不仅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还要在策略上提供指导,力求在这场无形的竞赛中“开得又快又远”。
教育竞争反映了教育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作用。研究显示,在当代社会,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与社会的收入差异成正相关的关系,即收入差异越大的社会,教育竞争越激烈。原因在于学历层次、毕业院校和专业差异等都会带来就业岗位和收入的差异,这自然使得家长竭尽所能,通过校外补习、学科竞赛等种种手段为子女在教育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
无疑,校外教育市场的快速发展、教育培训机构不断鼓吹超前竞争的做法制造了教育焦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家长对子女教育不断增长的诉求,也为教育竞争“添了把火”。
在“80后”成长的时代,很多父母受制于自己的成长环境及教育水平,对子女的教育常呈现“放养”的态度。在“90后”成长的时代,中国经济已经起飞,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子女的教育逐渐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部分父母开始对教育有了更加长远的规划并更早地介入子女的教育。在“00后”成长的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成熟,而这一代孩子的父母,大多从教育中获益。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深知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以更加认真甚至是专业的态度来规划子女的教育,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增加子女进入好学校的机会。到了“10后”成长的年代,这一趋势进一步延续。在社会竞争的大背景下,很多家长考虑的不仅是“我的孩子要有好的教育”,而且是“我的孩子必须胜过别人”。由此,教育竞争变得激烈。
在教育竞争愈演愈烈的背后,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其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多个地方政府均先后出台政策支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质量提升。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法律的修订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与1996年通过的第一版相比,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有了更多的回应,也有了更强的约束力。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质量的提升和升学路径的打通,其对缓解当前教育的过度竞争态势产生了一定作用,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教育系统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更加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上。
经济和产业要摆脱低质量发展的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尤其是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产业链中争取更加上游的位置,需要高质量的人力支撑,这既包括研发方面的人才,也包括技术技能型人才。当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缺少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困难。比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缺乏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工人,其月收入已达万元。部分企业甚至因技术工人的数量或质量供给不足,面临严重的发展困难。当大量企业都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供给较为稀缺的时候,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此外,政府也希望提高技能型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专业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占领产业高地。因此,职业教育作为与就业市场连接较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在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弥补企业技术工人缺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适应不同兴趣禀赋的学生以及教育体系本身的多元均衡发展上,职业教育也彰显着其重要性。
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是社会发展和促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但教育竞争的不断提前,使得无数家长和孩子身不由己地裹挟其中,导致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出现,比如当前较为突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人们投入更多的资源参与教育竞争,但是,对于许多个体而言,这种同质化的内卷未必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一个典型案例就是“鸡娃十八年,高考放榜582分”。北京海淀区是各类教育资源集中的沃土,海淀家长高知、善于规划、高薪却“刀耕火种鸡娃”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甚至一度成为其他地区家长争相效仿的对象。而“鸡娃”多年取得582分的高考成绩之所以让人唏嘘,不仅是因为投入产出比存在较大落差,也与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背道而驰。实际上,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激烈的竞争最终带来的是教育的内卷化、焦虑的家长和不堪重负的孩子。不过,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意识到,成功不是只有一种模样,有的孩子适合读大学,而有的可能更适合去学习实践性的技能。加上职业教育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经济产业对于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提升,人们渐渐看到,职业教育也许能够给孩子多一种选择。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高职专业最新调整变化。与去年相比,新增专业点6068个,撤销专业点5052个。山东、湖南、浙江等多个地区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健康养老服务、人工智能等新产业设立了新专业,不仅适应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也对学生创新思维、开阔眼界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普通高中具有严格的分数考评体系、学生和教师都存在较大压力的情况不同,许多职业学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选择,使得学生可以参加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而且,为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不少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精神样貌更加丰富而饱满。
多种现实表明,职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普通中小学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偏狭和片面,纠正唯分数的倾向,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均衡地发展,从而在社会层面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过,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至少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其背后涉及产教融合与升学趋势、行政指挥棒与学校自主性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协调;二是职业教育质量对家庭教育选择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若干年后才能看到,而当下的家庭仍然有可能选择继续“加码”,从而为减负增加难度。
无论如何,职业教育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兜底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的,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我们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好,要树立工匠精神。
(作者单位系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编辑:张钰梅 zhangclaire08@163.com
检察风云202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