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评委等。
经济学家梁小民常年与书为伴,阅读涉及经济学、法律、历史、文学等,从其撰写的来自不同领域的书评中,可见其读书涉猎之广泛、问题意识之清晰、点评论述之汪洋恣肆。
《检察风云》:在您最新推出的《读书的三重境界》一书中,您提到读书的第一重境界是“问道求真,豁然开朗”。那么,如何通过读书有效地积累知识,诸如经济学领域?
梁小民:读书的第一重境界是问道求真,找到认识复杂世界的途径。知识来自实践,但不能事事都实践。因此读书——认识自己未实践过的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一种好方法。我是从事经济学专业的,广泛地读书使我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比如,开放是我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开放的意义在哪里?读了《中国出口之谜》这本书,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过去,我的认识是,开放、增加出口、利用我们的人口红利,可以令经济得到加速增长。但读完这本书,我才认识到,开放使我国进入世界价值链并真正融入了全球一体化。不仅是出口,而是在世界价值链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也可利用世界销售网络;这样我们就不仅是靠人力的丰富,而是可以靠技术与销售,更好地进入全球市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也可得到迅速提高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书中所举的我国自主品牌手机的进步就是一个例子。华为(品牌名)能进入全球市场,靠的不就是我们进入世界价值链的结果吗?所以,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认真看。
经济学是和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我们只有既读经济学的书又读其他门类的书,才能更好地从经济学角度认识这个世界。
《检察风云》:对于法律读者而言,如何选择契合自己的法律读物?您有哪些经典的入门书籍推荐?
梁小民: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许多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就需要法则与规范。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阶级分化、国家出现,这时成文的法律就出现了。从那时的法律到今天的法治社会,人类已经走了近一万年的历程。想了解最早的成文法如何发展为今天复杂的法律体系,可以阅读余定宇先生的《寻找法律的印迹》(法律出版社)。关于法律史的书很多,但要让一个对法律一窍不通的人来读,就很难。所以,我选用了这本通过旅行和讲故事的方式告诉读者法律史大概历程的书。尽管它没什么学术性,却把法律的历程、重要的事件讲清楚了。
我们常说,法律是为了公平正义,在实际审判中法官的理解并不一致。我认为,判断什么是公平与正义比提出这个原则难得多。关于这一点,建议大家可以阅读法学家彼得·萨伯的《洞穴奇案》(三联书店),这是一本很好的法哲学经典著作。
《检察风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过滤“噪声”,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书籍?
梁小民: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不理解的经济问题,这时可以找几本书来读。找的标准:一是对自己有用,可以解决自己的难题、困惑;二是读起来有趣味,读得下去。大家可以在网上各种书评中找书,也可以与朋友交流,向他们借鉴读什么书。
《检察风云》:您认为,读书的第二重境界是走出混沌。在您点评的《置身事内》一书中,提到了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重要差别在于政府参与经济程度的不同。书中阐述的思维模式,对于企业家而言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梁小民:《置身事内》一书探讨了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功在于不是模仿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是探讨、摸索我们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完全的自由放任并不适合我们——我们有着长期计划经济的历史,要突然变为完全自由放任必然失败。这就要政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书中用许多事例证明了政府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当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书中对政府职能应有的改变也提出了有益的看法——这就是加强和改进政府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而不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这本书发行了200万册以上,说明它对我们认识中国改革具有一定的价值。
《检察风云》:对于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您推荐了一本由“门外汉”戴维·欧瑞尔和罗曼·克鲁帕提撰写的《人类货币史》。这本书最吸引人的亮点是什么?如何通过读书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陷入思维定式和认知偏见?
梁小民:我推荐《人类货币史》对于我们认识货币在当代的发展极有意义。现在人们已经很少用现金了,信用卡、移动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未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货币还会有新的变化。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实质,必须了解几千年来货币变化的历史。货币为现实经济服务,它的变化既有现实的需要又有技术进步。读完这本书,大家对这一点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思维方法上看,我们分析任何问题都不能离开历史。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分析就是把现实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读了这本书,掌握了货币的历史,大家对今天出现的各种货币现象,才能有更深的理解。货币史十分复杂,但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线索,让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这正是它的优点所在。我是很喜欢读历史类的书的,因为读史才能理解现实。其实历史离今天的我们一点也不远。人有各种偏见,原因当然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读的书还不够多,尤其是对历史不了解。读书多了,你就会学会如何认识、分析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我在最新推出的《读书的三重境界》中介绍了不少历史类的书。
《检察风云》:您提到读书的第三重境界是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历史作家张明杨提到,您几十年来,几乎每年都会读上两三百本书。读书对于提升您的生活品质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梁小民:我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生活就是读书”。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动物完全是以物质生存为唯一方式的,人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精神和文化生活。精神、文化不是靠个人苦思冥想,而是要读书。其实,读书的第三重境界就是让你更会生活、生活得更好。
此外,读书还可以让人的思想永远保持活跃,精神总是保持愉快。人的心态是健康的基本保证。常读书,学会如何看待世界各种事物,平静地看待一切,心态才会永葆青春。我今年已八十有余,还在读书、写书。今年除了《读书的三重境界》外,我还在三联出版了《回望商帮》。
《检察风云》:在您的阅读生涯中,可否推荐一部对您产生了深刻的触动和影响的作品?
梁小民:读书对我一生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极大,可以说决定了我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学者,当然要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但比实践更重要的是读书。我经历了中国改革的全过程,在读了《邓小平时代》之后才认识到,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渐进的改革道路——边破边立。读这本书对我认识中国改革的意义有着极大影响。
我的许多观点都是从读书中体会到的。人只有不断读书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才能使自己思想常新。一个人思想进步还是保守,与年龄没什么关系,与读书有关系;再年轻的人,如果不读书,思想也会落后、保守。我想说,朋友们,读书能让你的生活更丰富,离开网络去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