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习作评阅课堂的实践

2024-11-20 00:00王婉杨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1期

【摘 要】人工智能与学科课堂的融合开创了全新视域下的教育局面。小学语文写作与评改历来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人工智能在语文习作课堂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重写不重评改的弊端,是传统手动评阅形式的有益辅助,精准助力教师习作指导的数智化转型。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语文;习作评阅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1-077-02

传统小学语文作文评阅面临着教师评阅任务量大、评价反馈相对单一、反馈时效性不强导致作文修改滞后、效果不佳等方面的问题。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语文习作课堂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人工智能为语文作文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AI赋能:助力教师精准教学与数智化转型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仅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习作评阅方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人力,在教育实践中给教师带来了工作量大、反馈时效性不强、学生被动参与等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而AI技术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辅助解决了以上问题,同时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学情,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与互动式教学策略,极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1.AI赋能教师精准把握学情

AI生成数据,便于教师整体把握学情、聚焦问题。教师在吃透教材习作要求、指导学生习作后,利用智能评阅系统进行全班习作评改,将AI快速生成的报告单作为习作评改课的资源,对标习作要求锁定共性问题,思考指导对策。

(1)依托数据把握共性问题,了解班级学情概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手动批改每一份习作后,才能凭借经验大致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而AI批阅系统的介入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大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作文智能评改系统能在评阅后迅速分析班级所有学生的习作,从中提炼出共性问题,并给予精准的数据支持。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篇习作为例,智能评改工具揭示出班级中达到优秀的习作人数不超过班级人数总数的30%。这一数据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班级学情概览,使得教学计划的调整更加有的放矢。

(2)深入剖析个体,实现精准分析

AI批阅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能够深入到个体层面,对具体个例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帮助教师理解问题的本质。在上述习作内容中,AI工具不仅能指出学生在资料分类和语言转换上的普遍问题,还能进一步分析每位学生在这两个难点上的具体表现。

2.AI赋能教师高效能指导习作评改课堂

智能化的批阅使指导学生当堂互评、自助修改习作变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学生交际语境的写作水平。

(1)个性化批阅报告,构建专属学习路径

AI技术使得习作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在进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教学时,智能评改系统能够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和认知特点,生成个性化的批阅报告,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能力差异,定制专属的学习路径。例如,对于在人物刻画方面不够生动的学生,AI会推荐丰富的人物描写技巧及优秀范文,帮助他们深化理解;对于已掌握基础技巧的学生,则着重于培养其深度观察力和细腻描绘能力,鼓励创新与个人风格的形成。如此,每位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不断进步,有效避免了“一刀切”的教学弊端。

(2)互动式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AI还能创造互动式学习环境,极大地提升学生在写作中的参与度和创作兴趣。通过设计访谈、角色扮演等虚拟场景,AI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与形形色色的人物互动。比如,模拟一个繁忙的城市街头,让学生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观察并记录下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从而锻炼他们对人物特点的感知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了学生文字表达的生动性,让写作过程充满乐趣。

3.AI赋能教师提升数智化素养

为了充分利用AI赋能的教学潜力,教师自身数智化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需要掌握AI辅助教学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导入、分析解读、个性化设置等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辨别AI分析结果的合理性,适时进行人工干预,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融合能力,将AI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AI赋能: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提升

确立学生主体是深度融合发生的前提,也是深度融合发生的逻辑起点。人工智能与小学教学深度融合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之上。只有具备主体性的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对待客观外物,并将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反思对象,在自我与世界之间建立关联,进而主动地适应和改造世界,同时也借之完善和提升自我[1]。

1.提升自主修改优化作文的兴趣与能力

常规的作文批阅中,教师很难做到对每名学生习作的详批详改,就算对每名学生的习作都做到了详批详改,教师作文批改的引领和指导也难以落到实处,难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落实习作修改训练要求。借助作文智能批阅平台,学生根据批阅报告给出的增、删、补、批注、建议、总评等内容,可自主学习,养成边读边思考边推敲的习惯,学习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批改文章[2]。同时,在课堂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研读智能评阅报告,发现本次习作的写作优势,对照习作要求逐条查阅自己的完成情况。

2.利用线上资源,提高跨学科学习与积累能力

学生可以参看系统给出的优秀范文资源库,通过资源库进行习作的二次优化,同时资源库还可以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进阶路径,深化语言积累。人工智能在语文习作评阅课中不仅能呈现数据支撑,同时还有热词检索功能、好词推荐功能,可引导学生聚焦写作难点,发现班级习作在选材、用词上的特点,利用习作资源库呈现出来的班级学生优秀例文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同时,学生需要发现、整理并有效利用习作资源库中的多种素材,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的材料,在人工智能辅助评阅过程中与新生成的素材相结合,进行对比、筛选、整理,通过语言积累,呈现出个性化的文字表达,让常态的语文习作评改课真正聚焦学生的“改”,以评促“改”,以“改”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AI技术应用于习作教学的反思与未来展望

AI技术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教师容易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提供的高频数据分析,而忽略其局限性。我们应知道,教学平台中的信息来源于原始输入数据,这些数据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运用教学平台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拍摄学生作业的角度、光线、像素等因素,也会影响数据对比的准确性,从而导致输出评价偏差[3]。可见,人工智能给出的结论还要教师进行把关,所以评阅工具与语文习作课的结合依然需要大量测试。

人工智能也需要反复训练直至达标,这就需要教师不忘教育本质,牢记语文学科不仅仅有工具性,同时要兼顾专属的人文性,防止因过度依赖教学平台输出数据而导致学情分析不精准,影响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在热情拥抱新技术的当下,也要不断冷静思考“AI+智慧”,让“静态的文本生成”转化成“动态的思维提升”,人脑呈现出来的智慧会让素养导向 AI赋能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谢泉峰,吕婉婷. 人工智能与小学教学深度融合: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38(5): 87-91+96.

钟传祎. 基于人工智能的单元作文目标导向评改[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9): 38-42.

周玮,杨刚,李佳文,等. 基于AI诊断反馈策略的语文写作课堂教学设计[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6):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