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技术正加速向社会各个方面融合,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工作方式,也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技术赋能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加速了德育工作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使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形成新的形态和新的模式。本文通过对当前德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和需求分析,从德育资源形态、应用场景、评价过程和教学服务四个方面,提炼了数字技术赋能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路径,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在德育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效能等多维度实现价值内化。
【关键词】数字技术;德育资源;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1-005-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如今,我国已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学校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数字技术赋能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加速了德育工作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使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形成新的形态和新的模式。
德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和需求
1.数字化时代德育工作的特征及变化
新时代,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努力建设高质量德育体系。要广泛运用各种类型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技术与课堂、技术与教师、技术与学生的深度融合,营造出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德育新环境。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经验向精准全面转变,实现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发展。
2.传统德育向数字化德育转型的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数字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领域正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行着全面数字化转型。面对以教育数字化撬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夯实人才强国建设基础的美好期待,当前,传统德育向数字化德育转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3.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具身学习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德育工作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具象化的过程,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促进认知和理解。数字技术赋能,让教师和学生有了全新的学习体验,能够让个性化学习与具身学习更好地实现。
4.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需要技术创新
数字时代,网络、自媒体和各类终端都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技术的运用,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生动再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新技术和创新手段的支持,让我们能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开展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
数字技术赋能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路径分析
对德育资源技术支持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资源环境建设中,可从德育工作的学习资源、应用场景、评价过程和教学服务四个方面着手。
1.资源形态数字化
2021年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健全资源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丰富专题教育资源”。从2020年2月建成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到2022年3月升级改版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目前已经建成的德育版块包括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宪法法治、品德教育、思政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生态文明9个栏目,以及家庭教育、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多个版块和栏目的数字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种类不断完善,数量不断丰富,基本实现了利用多元化的数字教学资源,服务教师课堂教学,服务学生自主学习。以高质量、多样性的数字德育资源和资源应用与服务,为学习者提供精准供给。数字德育资源的广泛应用,使便捷性、生动性得到突显。例如,青海地震灾区在恢复灾后重建期间,学校向师生推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有关地震灾害及预防、心理健康调适等内容的专题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学习,获取实用的知识和信息。
广大教师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数字技术与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建设精准适宜的数字德育资源。以新技术的手段将传统德育资源用多种形成呈现出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聚焦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和学习重点,积极建设高水平数字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充实德育专题资源库,提升学生需求的供需匹配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数字德育的效果。如党史学习中的红船精神,运用数字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德育资源数据库,搭建德育数字资源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地区间德育资源的共享,打破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推动德育资源的共享流转、集中管理、实时监测,破除区域间教学壁垒[1] 。
2.应用场景数字化
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教育数字化要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建设开展德育活动的数字化场域。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3D、4D等数字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构建德育活动的学习场所和实践空间,还原逼真的历史场景、故事和人物,赋予传统德育资源新的活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具象体验感,在情感上、思想上都能获得深刻的认识。例如,红色博物馆、展览馆、实践基地、党员学习空间等场所,会有运用数字技术构建体验空间的探索和应用。居家消防、网络安全、杜绝欺凌等安全知识,均可通过互动游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增强他们的感官刺激和情绪感染,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充分挖掘数字德育资源形象、生动、直观等优势,借助数字化平台搭建不同的应用场景,利用数字手段的强大表现力达到共情的效果,在学习中更好地进行反思和知识内化。通过德育应用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德育课程结构,在形式、体验、效果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3.评价过程数字化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强过程性与增值性评价,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与激励作用”,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提供了明确依据。当前,已经有不少学校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德育评价趋于数字化和精准化,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和精准化的需求。例如,社会实践、班队会、学校特色主题活动等,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分析、反馈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德育资源的使用情况,再将过程性的记录沉淀下来,根据考查指标进行学生德育画像,系统生成测评报告,教师、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给予学生适时指导,督促孩子从各个方面改进提升,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数字技术与德育评价相结合,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德育评价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技术赋能,让学生学习更加便捷、评价主体相互更好地协同、评价结果更加精准有效。
4.教学服务数字化
数字技术助力教学服务,内在依循“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供给—精准评估—精准管理”的运行方式,进而实现教育的精准化、智能化[2]。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对学习者的思想动态、行为轨迹等进行精准用户画像,进而了解不同群体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提高资源推送、教学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精准掌握学生个体的品德发展情况和学习需求,多角度优化数字德育资源内容,开展创新性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积极创新日常沟通途径,通过家庭联系册、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在“数字资源+教学服务”的模式中,引用便捷的技术,更好地助力校、家、社协同育人。例如,在校家社共建的过程中,需要广泛使用数字德育资源进行交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良好习惯养成、影视作品等主题的内容受到特别的关注和欢迎,社区、学校、家庭联动,配合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和家庭进步。同时,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家庭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家庭教育问题网上答疑,在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的同时,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
数字技术赋能德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价值内化
1.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教育数字资源是指利用新技术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处理的供用户学习和教学用的资源。数字德育资源包含了视频、图文、教材、网络课程、仿真体验、虚拟游戏等等。从内容上看,数字德育资源的建设让传统的德育工作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从形式上看,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的教学和单一的文字传承,有了更多的创新。随着数字德育资源的建设,德育工作的内容愈加丰富和生动。
2.变革德育工作方式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强调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助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推动数字化赋能教学方式变革,要以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人公平发展,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数字德育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加强数字德育资源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在学习者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而是能让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3.提高德育工作效能
新兴数字技术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场馆学习、在线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德育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开展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有着较大的支持力度,这对于开展基于新技术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可以通过新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德育活动,实现随时随处地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德育工作效能。
4.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通过技术赋能,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加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让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杨珊珊,潘建红. 数字德育育人生态的功能及实现[J]. 中国德育,2024(11): 37-40.
罗红杰. 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运行机制与推进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8): 79-86.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