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铠甲”

2024-11-14 00:00王辛格
科学24小时 2024年11期

无人机正在改变现代战争的游戏规则,颠覆人们对现代战争的认知。无人机也是炙手可热的影视作品题材。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无数失控“暴走”的人工智能无人机“蜂群”向人类的太空电梯发起饱和式攻击,人类科技的结晶顷刻间遭到损毁。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4个月后,影片《白宫陷落》的剧情“现实版”轰动全球,竟有2架无人机趁着夜色突袭俄罗斯总统的官邸——克里姆林宫。所幸,俄方成功对其实施了拦截。

无人化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小小的无人机已成为影响作战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俄乌战场上,无人机如同“死亡邮递员”,士兵在它面前几乎无处躲藏。当袭击高价值目标时,它也能做到以“下”克“上”。正当世界各国纷纷探寻新式反无人机方案之时,一款诞生于20世纪的武器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它就是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那么,这种武器是如何诞生的?又有哪些特征赋予了它成为无人机杀手的潜力?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625E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

天生的“低空杀手”

防空武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人类将战争拓展到天空后,陆军便成了受空袭威胁最严重的军种。随着空袭武器及战术的不断演进,陆军部队也必须拥有严密的防空火力网来保护己方的有生力量。

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脱胎于实打实的作战需求,这就决定了它天生就是合格的“低空杀手”。冷战时期,擅长低空突防的攻击机和直升机能够迅速抵达战场,精确实施对地打击,速战速决。相较于坦克硬杠坦克这种“甲弹对抗”的战法,空对地打击要更为高效。攻击机和直升机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时,通常会在相对较低的高度飞行,甚至是以“树梢高度”来躲避雷达探测,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目标近前,令高射炮来不及反应。

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
苏联ZSU-23-4自行高射炮

同时,机载空对地导弹又可以从高射炮射程以外的距离攻击。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著名的AH-64武装直升机摧毁了大量的伊军关键防空设备和地面装甲车辆,它所挂载的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素有“坦克破坏者”之称,射程可达7~11千米。然而,当时苏联的ZSU-23-4自行高射炮面对这样的对手,因为“打不着”“打不准”而无法有效遂行伴随防空任务,只能任凭它们打了就跑。而这种实战需求,为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诞生创造了契机。

面对如此强悍的空中劲敌,应如何建立一张撕不破的低空防空火力网?苏联人交出了一份看似简单粗暴的答卷,那就是将近程地空导弹(射程通常在15千米以下、射高在6千米之内的地空导弹)和小口径高射炮(20~60毫米、射程通常在3千米左右的防空炮)与火控系统相结合,构成“弹炮合一”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统。近程地空导弹的优势显著,如体形小巧、便于车载;射程远、精度高;在飞行最佳状态下,射程内毁伤率十分稳定;单发杀伤力大,可一招制敌,能有效构筑起第一张火力拦截网。假如导弹拦截失败,待目标进入小口径高射炮射程,即可利用高射炮的密集火力,进行二次拦截。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远一近”两道防线,使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不单能够和低空目标短兵相接,还能“决胜千里之外”。

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具有鲜明的特点:射程多样、反应迅速、火力密集、交叉拦截、一个平台解决多个问题,可谓将经济性和实用性拉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还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如光学瞄准具、电视和红外跟踪设备、激光测距仪等。这些设备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精确锁定和跟踪目标,确保导弹和高射炮的射击精度,满足了野战部队不同作战环境中的任务需求,注定令低空飞行目标,特别是平日里耀武扬威的直升机心惊胆寒。

多用途的“贴身护卫”

21世纪之初的防空作战环境更为恶劣,完全超出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预期,有多如牛毛的空中目标可以对野战部队构成威胁。对此,世界各国纷纷将近程防空武器作为武器装备发展的一大热点。在近程防空武器家族中,弹炮合一是中俄两国机动伴随防空作战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弹炮合一”这一术语广泛存在于中俄两国的军事话语之中。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将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从近程防空武器中单独划分出来。从世界各国此类装备的结合方式上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主要分为“分体式”和“一体式”。所谓“分体式”,是将导弹、高射炮、火控等分系统安装在各自的载车上。而一体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则是将所有分系统设备统统安装在一辆轮式或者履带式车辆底盘上。以苏联“通古斯卡”为代表的一体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凭借功能全面、作战效能高的特长,赋予了陆军部队在战场上的能力。

苏联为了给步兵和坦克提供全天候的保护,抵御低空飞行的攻击机、直升机和巡航导弹的攻击,特委托图拉仪器设计局(KBP)开发了“通古斯卡”,开创了一体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先河。“通古斯卡”(北约代号“2K22”)于1982年完成验收并定型,于1986年正式服役。该系统由8枚9M311地空导弹、2门双管30毫米2A38M火炮和全天候火控等系统组成,全部设备装载在一辆BMP-II型履带式装甲车上,全重约34吨,最大公路时速65千米。9M311地空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为8千米。火炮以3900~5000发/分的综合射速交替发射,令任何飞行器都不敢轻易接近。为满足其惊人的弹药量消耗,按照苏联当时的编制,一套“通古斯卡”一体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包含6辆供弹车和5辆支援保障车辆。得益于射程和射高的双重提升,以及履带平台带来的高机动性,“通古斯卡”满足了伴随快速机械化部队边走边打的需求,提高了装甲部队的生存能力,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野战部队伴随防空的痛点。

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结构复杂,功能繁多,使其成了野战部队用途广泛的“贴身护卫”。一款武器之所以被称为系统,是因为它不是武器的简单叠加堆砌,而是运用了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那么,导弹和高射炮又是如何结合的呢?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概念。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和思想家钱学森曾指出,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织部分构成,并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一套完整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除了导弹分系统、高射炮分系统以外,还需要集成光电、雷达探测分系统、火控分系统等模块,并能够执行基本的作战流程。基本的作战流程通常有两个:一是雷达或其他传感器探测搜索敌情,判断战场态势,识别和跟踪空中目标,计算准确的射击参数;二是火控系统根据目标距离和高度等诸多参数,协调防空炮与导弹的发射,使炮手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瞄准和击中来犯之敌。

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不单是一名“防空卫士”,还可发挥探测系统的作用,充当战场“情报员”,借助雷达、传感器扩大信息搜集范围,缩小敌我信息差距,通过数据链与其他战斗单位共享敌情,打通精准协同的“神经系统”,构建战场感知网络。同时,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中的高射炮射速快、火力凶狠,弹药种类多样,必要时完全可以改为平射,用作火力支援车。“通古斯卡”初登战场时,并没有发挥防空用途,而是用于地面火力支援。1994年,俄罗斯军队打击车臣的战争日趋白热化。同年12月30日,俄军对格罗兹尼发动了“新年战役”,战斗中6辆“通古斯卡”被两两编组,担任机关炮“铁扫把”,用于清扫盘踞在高楼内的车臣叛军。弹炮结合系统的高射炮和导弹足以对付敌方的装甲车辆,即便对手是主战坦克,也往往难逃这一致命火网。

2K22“通古斯卡”防空系统

总而言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不仅拥有更全面、更有效的防空能力,还可利用系统冗余身兼数职,是陆军机动部队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未来的“无人机克星”

作为现今伴随防空主力的弹炮合一系统,在不久的将来要面临严峻的挑战。经过数场局部战争的检验,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已日臻成熟。但不可否认,面对无人机“蜂群”作战的情况,即使是目前强大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也无法有效保障地面部队的安全。这是因为无人机“蜂群”目标特征小、数量多、速度慢,极易被当作杂波而被过滤掉,而且还能够联合其他有人或无人装备发起协同侦察和攻击行动。也就是说,防空系统“双拳难敌四手”。

那么,作为伴随防空的主力,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能否在确保自身生存的同时,遂行野战部队伴随防空任务?此外,弹炮合一武器技术是否还有值得深挖的潜力,成为无人机的克星?

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炮兵武器厅内的2S6“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其实在一些国际防务展览会上,近些年推出的新一代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已经顺应无人机的发展趋势进化出了新的特点。比如,2019年亮相的“铠甲-SM”防空系统安装了新的搜索雷达、目标跟踪指示雷达、红外光电系统,为的就是同时发现和跟踪多批空中目标,用以拦截各种制导弹药及中小型无人机。2023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推出的“天空游侠30”防空系统,能够探测数十千米外的小目标,干扰无人机的无线电控制信号。我军新列装的625E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使用脱壳穿甲弹和可编程弹药专门对付无人机,后者通过弹头旋转圈数测算引信起爆距离,接近目标时提前爆炸,依靠绵密弹雨实现“面杀伤”,提高单发毁伤效果。此外,人工智能和无人炮塔也是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此举将大大缩短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提高火控系统的射击精度。

俄罗斯“铠甲-SM”防空系统
“天空游侠30”防空系统

为有效应对无人机威胁,今后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势必会出现更多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将通过提升高精度打击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多目标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和智能化决策能力,并集成高性能导弹、高射炮系统、先进雷达和光电系统、电子战装备、激光武器和数据链,以及作战网络等装备来适应战场环境,成为真正的“无人机克星”。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将与其他防空系统一起,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肩负起伴随防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