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
2022年8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的10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A组仅接受常规护理,B组进行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风险、DVT发生率和住院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B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DVT风险等级显著下降(P<0.05);B组的DVT风险等级和DVT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对获得医生帮助程度满意、获得所需护理满意和护理质量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使老年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并显著降低DVT风险等级,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生帮助程度、所需护理程度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30-0127-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下肢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致残疾率较高,DVT则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手术预后[1]。高血压同样多见于老年群体,该病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易引发脑卒中等并发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长趋势[2]。对于下肢骨折患者,研究已证实高血压是并发DVT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老年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DVT的预防难度更大。目前,国内预防DVT发生较多采用常规护理,更多的是经验总结,缺乏科学评估和个体化预防方法[3]。而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可按照实际情况对老年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进行预警护理风险管控,采取不同手段增加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治疗信心,促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落实好干预措施,早日康复。本研究对老年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观察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DVT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合并高血压的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下肢骨折患者,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4];拥有自我意识,沟通无障碍者。
排除标准:患有症状性肺栓塞;继发性高血压;有其他部位骨折需联合手术;近6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合并严重肝、肾、肺疾病;有精神病史及其药物长期使用史。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骨折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A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1)护理人员维护干净整洁的环境,不喧哗吵闹,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当通风透气,确保空气通畅;(2)按照医嘱为患者准备降压药物和抗凝血药物,告知药物说明和使用方法,强调定期用药的重要性;(3)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适时进行心理疏导;(4)对患者进行基本健康宣讲,帮助养成较好的用药习惯和生活习惯。
B组进行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1)建立预警护理小组。结合医院情况建立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由护士组成,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制定干预计划,护士负责实施具体措施、预后总结与评价,小组成员均需进行DVT相关知识培训。(2)评估患者DVT发生风险。采取Autar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DVT发生按评分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并根据患者等级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3)具体干预措施。对于0级和Ⅰ级患者,采取基本预防措施。饮食方面,多饮水避免脱水,尽量低盐低脂,控制血糖、血脂;运动方面,忌静脉内膜损伤,如果病情允许,尽量早行功能锻炼,抬高患肢,多下床活动,15 min/次,4~5次/d,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心理方面,大多患者因不良于行再加上疼痛的影响存在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沟通,倾听其问题和烦恼,疏导其负性情绪,进一步增强患者想要治好的决心和信心,增强患者对医护的好感度,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等。对于Ⅱ级患者,采取基本预防+物理预防措施。物理预防主要包括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分级加压弹力袜或足底静脉泵。对于Ⅲ级患者,采取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药物预防包括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低剂量普通肝素、华法林等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术后每隔8 h注射1次,直至出院;华法林服用量2.5 mg/d,及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相应调整华法林剂量。
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2)DVT风险。于护理前后采用Autar风险评估量表对2组患者的DVT风险程度进行评估,<6分、7~10分、11~14分、≥15分分别对应0级、Ⅰ级、Ⅱ级、Ⅲ级,对应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
(3)DVT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的DVT发生率,DVT的诊断标准参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5]。(4)满意度。护理后,2组患者的满意度参照王凌霄等[6]编制的住院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其中包括患者对获得医生帮助的程度、获得所需护理的程度、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记录
2组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其中DVT风险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5),见表2。
2.2 DVT风险比较
护理后,2组患者的DVT风险等级显著下降,B组DVT风险等级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3。
2.3 住院满意度比较
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获得医生帮助程度满意、获得所需护理满意和护理质量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DVT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中未见Ⅲ级DVT发生,B组DVT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A组的13.21%,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27),见表5。
3 讨论
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下肢骨折常采用手术治疗,但会因患者对2种疾病认知不清及无有效干预发生DVT等并发症。DVT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部分还可能引起肺栓塞,尤其是下肢骨折伴近端血栓、双侧血栓患者,肺栓塞风险更高,会增加致死率[7-8]。本研究采用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建立预警护理小组,提前对小组成员进行DVT的相应培训,使成员掌握DVT,知晓其发生的风险因素,理解提前预防对DVT发生的重要性,对DVT发生按等级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筛出高风险人群,结合其具体病情进行合理护理,给予患者行之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干预举措,而且预警护理更关注对患者手术全周期的护理,以减少医护人员因对DVT认知不足而引发的一些不良后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小常规护理形式与结果的差异,注重及时总结与分享。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5);对2组患者的DVT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护理后,2组患者的DVT风险等级显著下降,但B组DVT风险等级明显低于A组(P<0.05);虽然2组患者均未见Ⅲ级DVT发生,但B组DVT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A组的13.21%(P<0.05),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这一结论与杨雯等[9]、赵倩倩等[10]的报道结论相似,分别将预警护理应用于肺癌术后患者和乳腺癌化疗患者,均获得满意的DVT预防效果。由此可见,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DVT风险,从而降低DVT发生率;通过对相关DVT风险的控制,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此B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分析原因,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通过确定DVT的风险因素,建立科学的风险等级,使得护理人员在实操中有具体有效的评价依据,可迅速抓住重点,提高效率;预警护理针对不同DVT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个体化防治,并关注患者的身心疾病,注重对患者心理因素和饮食运动的管理,以基本干预为基础,加强患者对DVT的管控,避免DVT的发生。本研究中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对获fec6a3df2291d166b624f3b8f92004f2得医生帮助程度满意、获得所需护理满意和护理质量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提示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可优化患者对医生帮助程度、所需护理程度的满意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老年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以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提早,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并显著降低DVT风险等级,降低DVT的发生率,增加对获得医生帮助程度、获得所需护理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梅,吴静,张笑,等.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10):1780-1789.
[2] 张堃,王鹏飞.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时间与部位规律研究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4(3):185-189.
[3] 刘雪,巴根,王瑞,等.护理流程系统化干预模式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11):1036-1039.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5] 李晓强,王深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7):605-607.
[6] 王凌霄,陈善萍,沈静,等.住院老年共病患者多学科延续性管理模式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2):204-208.
[7] 郝玉明.新年新思考: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管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8(2):101-102.
[8] 蔡明建,王虎,尚昆,等.下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位置及与肺栓塞关系的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7):592-596.
[9] 杨雯,王博.预警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7):892-896.
[10] 赵倩倩,吴瑜,赵黎,等.预警性护理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0):1367-1370.
(编辑:许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