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4-11-11 00:00刘芬芬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30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全程无缝隙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术后高感染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干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措施,对比

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切口愈合率,疼痛、肿胀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后,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比如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比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a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2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后,疼痛、肿胀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护理后的疼痛、肿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通过对骨科术后高感染风险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患者的手术相关指

标明显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肿胀症状,有利于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度的提升,利于患者后续恢复。因此,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模式值得在骨科术后高感染风险患者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程无缝隙干预;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高干扰风险患者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30-0109-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在医学实践中,骨科手术应用频繁,如果操作失误,会引起手术部位的感染以及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恢复十分不利。在情况严峻时进行截肢手术,患者自身承担的风险较大[1-2]。尽管大部分医学实践都是通过手术完成,但由于患者的血液、骨骼、肌肉等器官受到损害,以上部位均处于开放状态,术后很容易感染,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相关实验研究显示,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策略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对患者的后续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3-4]。本研究中的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在临床医学中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现代化护理模式,因其独有的特点,例如持续、无间接性的护理手段,较高的护理安全性等,可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保障,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减轻患者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此外,全程无缝隙干预通过实施各种方法有效避免了切口感染,为切口愈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对于手术后的患者,护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寻找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医疗问题,确保没有任何漏洞,以免患者手术伤口感染,更快康复。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也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6]。为了进一步观察全程无缝隙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本研究选取120例骨科术后高感染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术后高感染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干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5.12±2.38)岁;疾病类型,关节骨折22例,四肢骨折19例,脊柱骨折9例,其他10例。试验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6.22±2.28)岁;疾病类型,关节骨折24例,四肢骨折17例,脊柱骨折10例,其他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生命体征正常,且一般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截肢或是存在其他外伤;存在较为严重的慢性疾病;心脏、肾脏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意识模糊,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在患者手术前进行的健康教育、术后配合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预防措施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当走进病房预先观察患者情况,根据病例获取患者的健康信息、疾病诊断、年龄、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手术经验、过敏反应和生命指标等一般资料。同时,向患者详细说明相关手术时间,引导患者按规定进食,遵守禁水时间。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失眠和焦虑症状,护理人员应当提醒医生,必要时为患者提供一些有助于改善睡眠的药品。护理人员应当建议患者在手术前1天晚上清洗身体,早上起床后要刷牙以维持口腔卫生,更换干净的病患服,避免使用口红和佩戴珠宝。同时,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说明手术期间应遵循的步骤以及手术室的环境,以缓解患者的消极心态,减轻陌生感,提高患者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信认度。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释相关问题,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感。在手术前1 h,需要打开层流设备,将手术室的温度调整至22~25 ℃,湿度保持在40%~60%。在手术前的等待区,护理人员仔细检查患者情况,通过有效的交流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并设立静脉通道。(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

中,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检查规定。一旦患者进入手术室,巡逻的医护人员应当友好地进行服务,并为患者提供保暖措施。护理人员应当合理使用小被子和加热毯,并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使用加热至37 ℃的液体或血制品,以确保患者的体温始终保持稳定,从而减轻身体的压力反应。在切皮操作之前,护理人员必须遵循医生的指示,0.5~1.0 h内使用抗生素。同时,要正确指导患者的身体姿势,使患者的相关功能系统能够恢复至以往的健康水平。密切观察和评价患者受压部分的皮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适当位置使用压疮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压疮问题的出现,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人员还应当实时记录为患者止血带充气的时间,为医生对患者止血带放气预留时间,利于医生进行操作。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确保消毒纱布保持湿润,对手术切口进行3次消毒,同时要防止消毒液进入眼睛和会阴部位。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及时了解患者的异常情况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如果患者意识清晰,护理人员应通过语言、握手等方法激励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3)术后护理。手术后,等患者恢复意识后,要立即安抚患者的情绪,手术后的第1天还需要再次进行健康教育。手术后,护理人员必须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更换敷料时要严格遵循无菌规范,确保手部卫生。接触患者时,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进行手部清洗和消毒,以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为患者换药时,要保证手术切口附近10 cm的皮肤得到彻底清洗,并立即处理掉血和流出的液体。若患者的切口发生了感染,医护人员应当收集流出的液体做细菌鉴别,并提供相应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IL-6、TNF-α。(2)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无感染、炎症,愈合良好,不留明显瘢痕为甲级愈合;有轻微炎症,比如红肿、硬结,愈合时间长为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愈合后留明显瘢痕为丙级愈合。(3)以Likert 5点量表评估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4)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时间。(5)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于护理前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重;结合患者肢体肿胀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肿胀程度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试验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试验组甲级愈合和乙级愈合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疼痛、肿胀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2项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在骨科手术中,切口感染被认为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7-8]。交通事故的发生常常会导致患者骨折和关节受损,因此近年来骨科手术病例数量急剧上升。骨科手术的特性在于其严格的无菌性,并且部分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时必须使用金属工具做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出现排斥反应[9-10]。如果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没有达到标准,将会增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以确保骨科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试验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如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比如IL-6、TNF-α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2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疼痛、肿胀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护理后的疼痛、肿胀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

究其原因,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执行适当的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护理流程中的失误,该护理方法具备较高的全方位性。在执行全程无缝隙干预时,护理人员会特别关注每一个小环节,提早做好手术室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以减小患者被细菌感染的风险,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对骨科术后高感染风险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后,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肿胀情况,有利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利于患者后续恢复。因此,全程无缝隙干预护理模式值得在骨科术后高感染风险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闻静.手术室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3):302-303.

[2] 黄梅,何玲.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名医,2022(17):99-101.

[3] 闵晓阳.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5):629-630.

[4] 李常娥.手术室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J].临床研究,2021,29(3):189-190.

[5] 周思亮.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5):149,151.

[6] 张志云.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199.

[7] 李艳军,陈梅英,王丽英.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5(23):191-192.

[8] 龙颖.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7):119.

[9] 王波.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减少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评价研究[J].名医,2019(3):152-153.

[10] 韩爽.手术室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285-286.

[11] 周海林.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手术室预防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3):234,240.

(编辑:许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