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作用及对转运效率、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诊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行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比较2组患儿的急诊抢救效率、转运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实际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08±1.25)min、(26.78±2.05)h、(14.32±1.02)h、(6.46±0.88)d,对照组为(23.44±1.36)min、(27.94±2.41)h、(15.04±1.23)h、(7.04±0.94)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急诊转运至目标科室的时间为(8.44±0.97)min,对照组为(9.94±0.91)min,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为外伤,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占比较大的为舌咬伤,其次为骨折或外伤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8.37%,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护理应急预案及
急救流程能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转运效率和抢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应急预案;急救流程;儿科急诊;高热惊厥;转运效率;抢救效率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30-0094-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2
高热惊厥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人群,尤其是6个月~5岁的儿童,以感染早期高热(体温>38.5 ℃)发生风险较高,临床症状为肌肉阵挛、强直性抽动等,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双眼斜视、直视等症状,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2]。高热惊厥具有发病急、疾病进展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对于儿科急诊的高热惊厥患儿,需要及时进行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控制疾病发展[3-4]。急救流程是指在急救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急救,以实现最好的效果。常规急诊护理路径的入院流程相对较为繁杂,可能会使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临床效果不佳。护理应急预案是院内发生意外时护理人员采取的应急预案,可最大限度保证患儿的安全。现阶段,临床上关于护理应急预案结合急救流程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报道相对较少,为了探讨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98例患儿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0.9~4.3岁,平均(2.54±0.69)岁;惊厥持续时间20~45 s,平均(31.56±9.68)s;入院体温38.6~39.5 ℃,平均(38.8±0.3)℃。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0.9~4.0岁,平均(2.52±0.71)岁;惊厥持续时间16~49 s,平均(31.44±9.77)s;入院体温38.5~40.1 ℃,平均(38.9±0.2)℃。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高热惊厥诊断标准[5]者;惊厥持续时间<10 min者;腋下温度38.0~40.5 ℃者。
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者;存在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路径。急诊科护理人员接到患儿家属的电话后,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将患儿接送至急诊科接受救治;在患儿到达急诊科后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急救措施结束,待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送至相应科室接受治疗。
观察组给予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1)制定急救护理路径。护理人员在接到患儿家属的电话后,根据患儿家属讲述的基本信息制定急救护理路径,并组建急救小组。(2)院前处理。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立刻评估患儿的情况,向患儿家属询问患儿疾病相关信息,对患儿实施急救,并告知医护人员患儿的实际情况。(3)院内急救护理。在患儿到达医院后,告知上级主管人员后启动护理应急预案,开启全程绿色通道,测量患儿的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依照医嘱实施镇静、降温、解痉等措施。另外,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需进行惊厥防控护理、高热防控护理。对于惊厥发作的患儿,需要采取去枕平卧位,患儿头部偏向一侧,若口腔内存在分泌物,需清理干净;选择患儿的合谷穴、人中穴、关内穴,利用拇指、食指按捏,时间为1~2 min,以缓解惊厥症状;如果患儿存在反复性惊厥,则需利用舌钳轻轻拉出舌体,防止舌咬伤发生。高热预防护理,对于肛温>38.5 ℃或腋下温度>38.0 ℃的患儿,实施头部降温、温水擦拭等措施,室内温度需在20~22 ℃,湿度50%~60%,体温测量频率30 min/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4)急救治疗后护理。患儿各项指标稳定后,将患儿转送至相关科室,由专业人员转运。转运人员需要具有3年急诊工作经验,熟练使用转运设备。
1.4 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急诊抢救效率,包含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2)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转运效率,即从急诊转运至目标科室的时间。(3)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
况。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舌咬伤等,发生率为出现并发症患儿的例数在总例数中的占比,合并并发症则以程度较严重的并发症为主,只记录1种并发症类型。(4)护理满意度。护理完成后,通过医院自拟急诊家属护理满意调查问卷评价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问卷中包括急诊室环境、急诊护理工作等6个方面的内容,评分方法为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总分6~3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越高。经检验,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抢救效率
2组患儿的急诊抢救效率相关指标(比如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转运效率
观察组从急诊转运至目标科室的时间为(8.44±0.97)min,对照组为(9.94±0.91)min,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t=7.895,P<0.001)。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为外伤,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占比较大的为舌咬伤(8.16%),其次为骨折或外伤(6.12%)和吸入性肺炎(4.08%),发生率为18.37%。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护理满意度
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观察组家属对护士病情解释、急诊室环境、护士业务水平和护士服务态度最满意,其次为急诊护理工作、对病情进展的了解,观察组总分比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热惊厥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脑发育未完全、遗传易感性、感染等因素有关。高热惊厥常见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儿童,这一时期儿童大脑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当受到病毒侵袭时,易发生高热反应,致使大脑产生异常放电现象,引发惊厥症状。当细菌和病毒到达患儿脑部时,易引起脑膜炎等疾病,增加高热惊厥的发生风险。高热惊厥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心跳暂停等症状,对患儿生命安全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干预。另外,因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极快,临床治疗与抢救要及时,防止因长时间惊厥损伤患儿脑部神经。目前,虽然常规急诊护理路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疾病对患儿的危害,但时间管理水平相对较差,延长了患儿的抢救时间,易使患儿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低,故需对急诊护理路径进行优化。
在应急护理中,护理应急预案可指导医护人员的行动,规定每个操作的步骤和责任范围,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快速高效开展。急救流程则是根据相关的急救项目,为医护人员规定工作内容,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实际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08±1.25)min、(26.78±2.05)h、(14.32±1.02)h、(6.46±0.88)d,对照组为(23.44±1.36)min、(27.94±2.41)h、(15.04±1.23)h、(7.04±0.94)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从急诊转运至目标科室的时间为(8.44±0.97)min,对照组为(9.94±0.91)min,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能提升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抢救效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本研究所用的护理应急预案联合急救流程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为制定急救护理路径、院前处理、院内急救护理、急救治疗后护理。在制定急救护理路径时,根据患儿家属提供的信息制定适宜的急救护理路径,并组建急救小组,保证患儿能得到最优质的急救服务,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加快疾病康复;对患儿进行院前处理,在急诊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立刻进行简单有效的处理,并与院内人员进行沟通,以便院内人员做好急救准备工作,让患儿入院后能立刻得到相关急救,提升抢救效率;在院内急救护理中,患儿到达医院,在告知上级主管人员后立刻启动护理应急预案,全程为患儿开启绿色通道,简化入院流程,全面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对患儿施行镇静、降温和解痉等各项抢救措施,缩短患儿的急救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抢救效率,让患儿得到及时的救治,有助于加快患儿的疾病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急救治疗后的相关护理措施则能让患儿各项指标稳定后在相关科室得到针对性的干预,减小疾病对患儿的影响。
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后体温会快速升高,在12 h内出现高热现象,若未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高热惊厥状态未得到改善,患儿耗氧量增加,脑部血氧供应不足,会引发脑水肿、脑损伤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另外,患儿发病时意识已经丧失,能够支配舌头的肌肉处于软瘫状态,易出现舌后坠或舌咬伤的情况。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或者疾病发生于进食后,还易出现外伤或吸入性肺炎等。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中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为外伤,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占比较大的为舌咬伤(8.16%),其次为骨折或外伤(6.12%)和吸入性肺炎(4.08%),发生率为18.37%,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取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可减小高热惊厥患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院前处理中,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询问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惊厥出现之前患儿的饮食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助于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在院内急救中,启动护理应急预案为患儿开启全程绿色通道,能让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控制病情发展,降低脑水肿、骨折或外伤等发生率。同时,在院内急救中,对于惊厥发作的患儿采取调整体位、清理口腔分泌物和用舌钳轻轻拉出舌体等措施,可以防舌咬伤的情况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从急诊转运至目标科室的时间为(8.44±0.97)min,对照组为(9.94±0.91)min,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急救治疗后的护理中,要求转运人员需具备3年急诊工作经验,熟练使用转运设备,能保证转运的顺利进行,提升转运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室环境、急诊护理工作、护士业务水平、护士服务态度、护士病情解释、对病情进展的了解、总分分别为(4.01±0.66)分、(3.97±0.71)分、(4.02±0.59)分、(4.11±0.52)分、(4.08±0.61)分、(4.10±0.66)分、(24.14±2.69)分,对照组分别为(3.12±0.57)分、(3.10±0.67)分、(3.19±0.52)分、(3.29±0.61)分、(3.14±0.55)分、(3.28±0.68)分、(19.10±2.16)分,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所用措施有助于提升急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在观察组所用的急救相关护理中,接到高热惊厥患儿家属电话后根据患儿家属提供的信息立刻制定急救护理路径,组建急救小组,让患儿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相关措施,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同时在院前处理、院内急救护理中,对患儿采取各项急救措施并启动护理应急预案、开启绿色通道,让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措施,减小疾病对患儿生命健康的威胁,可进一步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可提升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抢救效率和转运效率,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郭爱萍.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2):3872-3874.
[2] 朱亚琼,朱晓宇,弋曼.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小儿高热惊厥停止时间及退热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3):193-196.
[3] 沈燕,章楠,金秋凤.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高热惊厥患儿家属疾病认知能力、心理状态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6):2954-2956.
[4] 葛丹萍,斯琼.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高热惊厥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心理状态评分及患儿再复发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2):4277-4280.
[5] 秦炯,王艺,杨志仙.“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解读[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0):733-734.
(编辑:许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