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在脑梗死患者中采取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鄱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以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策略。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肢体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gt,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与焦虑抑郁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MA、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增加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 时效性激励护理;脑梗死;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30-0057-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541.4
脑梗死是指脑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的脑组织坏死病变,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起病突然,给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饮酒习惯、冠心病、
D-二聚体水平、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颈动脉斑块的弱回声表现,均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不健康的高脂肪和高盐分饮食习惯、人口老龄化,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进步以及居民预防意识上升,脑梗死发病率有所降低。2010年我国居民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达
1 100/100 000,2019年这一数字降低至215/100 000[3]。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疾病,患者必须立即接受专业的临床治疗。尽管得到全力医疗救治,仍有部分脑梗死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诸多后遗症的困扰,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极大的挑战。据统计,60%~70%的脑梗死存活者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功能障碍的困扰,日常生活照料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4]。CHEN Q Q等[5]对2022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省3家三级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20例患者中有122例患有抑郁症状、163例出现焦虑状态,病程长的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出现情绪障碍高发率等心理问题。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作为脑梗死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辅助疗法,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抑制患者的抑郁[6]。时效性激励护理是指精确选择最适宜的激励时点和采取恰当的激励手段,以唤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加强其康复锻炼信心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在临床上被证实有效[7]。基于此,本研究探索在脑梗死患者中采取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为患者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鄱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0~68岁,平均(60.31±10.54)岁;病程1~3年,平均(1.64±0.05)年。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45~70岁,平均(63.22±10.70)岁;病程1~4年,平均(1.91±0.2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QCmSnfHuBi8G6U7EWyM6kCTuMut8l59pGB4hEVzk64=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过严谨的临床评估和诊断确诊为脑梗死;已脱离生命危险;首次确诊为脑梗死;对本实验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处于昏迷状态者;术后有认知障碍者;有精神类疾病不能正常言语交流者;参加有其他实验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制定饮食方案,严格控制高盐食物摄入,适量增加富含钾元素、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监督患者坚持规律锻炼,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时效性激励护理。(1)成立时效性激励护理小组。小组由1名临床医学主治医师、1名护理部主任、1名心理咨询专家以及3名责任护士组成。为确保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完成针对脑梗死疾病的系统知识培训和临床技能提升课程才能参加本研究。团队成员还需深入学习时效性激励护理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2)言语激励。在患者日常训练中,对患者的进步给予言语鼓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将鼓励和赞扬性语言激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自信,还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性,使患者更加专注于康复训练,提高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分阶段设定合理且可以达成之目标,并在患者达成目标时提供适当的口头赞誉或实物奖励,以此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患者持续向着既定目标努力。(3)情感激励。在临床照护过程中,通过持续的日常照护与深入的交流,构建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桥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深入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借助真诚的沟通与细致的关怀,使患者真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与支持,从而在情感层面获得必要的支撑与慰藉。向患者家属强调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陪伴。(4)榜样激励。护理人员查阅医院脑梗死患者病历,讲解既往脑梗死患者成功康复案例,激发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与决心。在小组内挑选情绪乐观且具备较强自我护理能力的患者,由他们亲述个人与疾病及不良情绪做斗争的经历,传授自我营养管理、日常护理与日常康复训练上的技巧与经验,为当前患者答疑解惑,相互交流,激发共鸣,为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典范。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将20项分值相加得出总分,依据得分结果将患者的焦虑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得分低于50分者视为正常,得分在50~59分判断为轻度焦虑,得分在60~69分认定为中度焦虑,得分超过69分归类为重度焦虑。用SDS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情绪,由20个条目组成,根据症状发生频率分为无抑郁(分数低于53分)、轻度抑郁(分数介于53~62分)、中度抑郁(分数介于63~72分)以及重度抑郁(分数高于73分)4个级别。(2)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
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以NIHSS量表进行评估,总分4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3)观察
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肢体功能恢复状况采用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细致评定,分值0~100分,得分与肢体运动功能呈现正相关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BI进行精准评估,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结果与被评估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情况
2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情况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MA、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由于早期脑血管梗死导致其脑内的脑神经元细胞死亡,而脑神经元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因此患者在术后常常会有各种后遗症[8]。后遗症可能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长期残疾,引发心理问题。有研究显示,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出现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等症状。这种心理变化可能与神经缺陷的发生有关。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为(41.47±3.52)分、SDS评分为(44.42±3.14)分,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在遭受后遗症困扰后,往往难以接受身体上的重大变化。这对其心理状态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时效性激励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发现患者不良情绪,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情感上的激励,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为(11.08±1.37)分、FMA评分为(67.41±5.62)分、BI评分为(65.84±5.0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往往伴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针对这些症状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科学的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长期负性情绪带来的心理负担会影响身心健康。在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中,及早发现心理问题,探究心理问题的根源,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语言激励和榜样激励减少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康复的积极性,进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10]。当前研究存样本数量较小的局限性。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普适性,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确保所得结论的广泛适用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时效性激励策略展现出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ELARJANI T,CHEN S,CAJIGAS I,et al.Pituitary apoplexy and cerebral infarction: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World Neurosur gery,2020,141:73-80.
[2] 孔静渊,郭巧云.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急性脑梗塞与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的相关性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2):230-232.
[3] CHEN X,ZHENG J,WANG J,et al.Global burden and cross-country inequalities in stroke and subtypes attributable to diet from 1990 to 2019[J].BMC Public Health,2024,24(1):1813.
[4] 王佳,王先斌,宋宁,等.不同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8(6):702-709.
[5] CHEN Q Q,LIN F M,CHEN D H,et al.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World J Psychiatry,2023,13(10):793-802.
[6] XU T,TAO F,DONG P,et al.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23,52(2):83-90.
[7] 陈性群,刘治,王小菊.时效性激励护理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方案执行效果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9):36-39.
[8] DHAPOLA R,MEDHI B,HARIKRISHNAREDDY D.Insight into the pathophysiological advanc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cerebral stroke:current status[J].Mol Biol Rep,2024,51(1):649.
[9] 师俊明,张燕,李翠芳,等.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创伤后成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4,39(2):280-284.
[10] 郭莉,汪敏,王婷婷.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交技能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4,19(3):170-172.
(编辑:张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