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的影响,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漳浦县医院接收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标准将100例患者分为Ⅰ级—Ⅳ级4个等级,分别为11例、17例、40例、32例。将同期漳浦县医院接收的非心力衰竭且不合并其他内脏疾病的10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开展超声心电图检查,记录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根据左侧心室的重构、充盈、收缩情况、心脏瓣膜因素与肺动脉高压对2组进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在2组空腹状态下取4 mL肘部静脉血液,检测血液样本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水平,计算CK-MB/CK(B/K)。后续对观察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观察组分为不良事件组(35例)与非不良事件组(65例),对比上述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各NYHA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超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NYHA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与B/K显著高于对照组,CK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组的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显著高于非不良事件组,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随访后,不良事件组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显著高于非不良事件组,CK水平显著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以及各项心脏标志物指标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分级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几种技术手段的结合能够提升患者预后评估结果正确率,在临床中具备突出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心脏标志物;心功能分级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30-0040-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541.6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在老年人群体中十分常见。心力衰竭对于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多数患者在确诊这一疾病后,很难生存超过5年。在临床中,根据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测定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能够给予患者心功能以客观的评价,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1-3]。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直接反映个体心脏受损情况,能够在多种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发挥作用。BNP指标目前也开始应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中。CK生成的CK-MB在心肌中广泛分布,具有反映人体心功能的作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心脏标志物联合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为匮乏[4-6]。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漳浦县医院接收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的影响开展临床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漳浦县医院接收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64~85岁,平均(71.67±2.83)岁。根据NYHA分级标准将100例患者分为Ⅰ级—Ⅳ级4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患者分别为11例、
17例、40例、32例。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并且符合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接受相关临床检查项目;患者自愿接受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估;患者无精神障碍,能够与其他人作正常交流,积极配合随访。
排除标准:患者除心脏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
将同期漳浦县医院接收的非心力衰竭且无其他内脏疾病的10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9名,女性41名;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1.55±1.4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测定
分别对2组开展超声心动图检查。为避免设备误差影响最终数据,统一使用西门子SC2000信号的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仪器探头频率设置为2~4 MHz。对2组进行常规扫描检查,了解胸骨周边短轴切面与左侧心室的长轴与四腔切面的情况,检查2组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根据仪器扫描结果测量2组左侧心室后壁与心室间隔的厚度、左侧心室内径。超声指数评分项目具体包括左侧心室重构、充盈与收缩功能、心脏瓣膜因素与肺动脉高压。
1.2.2 心脏标志物检测
分别采集2组空腹状态下的肘部静脉血液4 mL,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滴入事先注入抗凝剂的试管中,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大约10 min。待血液样本与试管中的试剂充分混合后,使用离心机装置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出血清,在4 ℃环境中冷藏保存。血清检测中,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样本中的心肌肌钙蛋白与BNP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配合专用的试剂测得血清样本中CK、CK-MB指标水平,计算B/K。
1.2.3 患者出院后随访
在观察组患者出院之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通过电话、网络交流以及定期问诊复查方式开展。随访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例患者是否发生与心血管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肝肾功能恶化、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猝死等。根据随访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不良事件组(35例)与非不良事件组(65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出院后的随访,随访记录完整。
1.3 观察指标
(1)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Ⅰ级,患者无心力衰竭症状,体格检查中可能存在心脏杂音或第三心音,此时心力衰竭的征象尚不明显,心肌损伤相对较轻;Ⅱ级,患者有轻度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急促、乏力、胸闷等,体格检查中可有肺部啰音和心界扩大等现象,心脏杂音可能更显著,此级别表示心肌梗死已导致轻度心力衰竭;Ⅲ级,患者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肺水肿等,体格检查中肺部湿啰音明显,心界扩大,可能有心脏杂音,此时患者心力衰竭已经比较严重;IV级,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极为严重,发生休克、循环衰竭等,一般表现为低血压、冷汗、意识模糊或昏迷等严重症状,此级别表示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已经达到危急水平。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按照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评分标准,包括左室重构、左室充盈、左室收缩功能、瓣膜因素、肺动脉高压。(2)检测并比较各项心脏标志物指标检测结果。(3)检测并比较不良事件组与非不良事件组患者随访中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与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F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不同NYHA分级患者左心功能指标与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对比
各NYHA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超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与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心脏标志物指标对比
各NYHA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与B/K显著高于对照组,CK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同随访结果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与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比
不良事件组的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显著高于非不良事件组,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见表3。
2.4 不同随访结果患者的心脏标志物指标对比
随访前,不良事件组患者的各项心脏标志物指标与非不良事件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不良事件组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明显更高,而CK水平较低(P<0.05),见表4。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心肌系统老化与各种基础性疾病,心脏功能不断下降,导致出现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强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NYHA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超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NYHA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与B/K显著高于对照组,CK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组的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显著高于非不良事件组,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随访后,不良事件组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显著高于非不良事件组,CK水平显著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张蕾等[7]、王标等[8]、王莹等[9]在各自研究中提出,以心肌肌钙蛋白为代表的各种心脏标志物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任何心脏功能的异常都能够在心脏标志物中的某一项或多项指标中明确显示。姚德芹等[10]、元丽芝等[11]在各自研究中指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以超声心动图为数据基础,而超声心动图在所有已知的心脏影像学检测手段中能够最大程度还原人体心脏的真实情况,帮助医师了解患者心脏的实时状态,更精确判断患者实时的心脏功能。结合本研究结果可知,患者心功能等级提升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明显升高,CK明显降低,表明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呈正相关关系,与CK呈负相关关系。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各项心脏标志物指标有着紧密的关联,二者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正确率。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以及各项心脏标志物指标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分级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几种技术手段的结合能够提升患者预后评估结果正确率,在临床中具备突出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晓.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其心功能的关系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4,41(2):94.
[2] 李一聪,秦庆祝,范晓青,等.基于心功能分级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患者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的效果[J].内科,2023,18(5):501-504.
[3] 姜桥,胡月.血清Myo、CK、Lp(a)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评估及心脏不良事件预测中的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10):1711-1714,1719.
[4] 柴睿,黄辉.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脑啡肽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心肌损伤的预测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9):913-917.
[5] 姜丹.床旁心脏超声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5):56-59.
[6] 李想,杨帆,崔前辉,等.超声射频信号定量血管参数联合血浆NT-proBNP水平对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8):1356-1359,1363.
[7] 张蕾,李小茜,何建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舌象特征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16):75-80.
[8] 王标,陈卫海,叶宗伟,等.肺部超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8):1112-1115.
[9] 王莹,周艺,骆继业.心衰超声指数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的相关性及对超滤治疗时机的指导价值[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3,57(1):24-29.
[10] 姚德芹,冯彪.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婚育与健康,2023,29(3):103-105.
[11] 元丽芝,田园,张敬丽,等.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3,40(2):25-27.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