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历经萌发起步、孕育发展、成长成型和深化拓展等阶段,是新时代国家网络安全、网信事业创优建强的根本遵循。其主旨要义可概括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党管网络的根本主张、网络强国的目标指向、网为民建的发展思想、同心圆梦的网络统战、坚决打赢的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的底线基石、依法治网的基础手段、网络技术的自立自强、网络人才的保障支撑、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网络主权的国之相交、命运与共的中国方案、善用网络的能力本领”十四个方面。这是指引走中国特色强网之路的科学理论,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和日臻完善,最终惠及全世界。
关键词: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渊源回溯;形成逻辑;主旨要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24)02-0046-08
网络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竞逐的重要领域,日益凸显为影响全局的关键变因。习近平总书记把握网络时代的“时”与“势”,系统回答了网络强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并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和焦点。在价值意蕴上,汤景泰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1]。在形成逻辑上,庄荣文等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问题的重大成果”[2]。在内涵要义上,宫承波等通过研究得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大体可分为技术功能认知和国家建设方略两大层面,前者深入揭示了互联网的强国功能,后者则系统建构了网络强国的实践路径”[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不断丰富发展,相关梳理研究理应持续推进,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逻辑及主旨要义提供了厚实的研究基础。
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进网络
强国战略的渊源回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产生,是其长期关注重视网信工作并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贯穿于习近平从政为民、实践奋进的各个时期。追溯起来,大致可分为萌发起步期、孕育发展期、成长成型期和深化拓展期等阶段。
(一)萌发起步期(1982—1993年),提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曾在河北省正定任职,在县委年度工作大纲制定中就强调,“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4]135。虽然当时的“信息”与今天的“互联网”信息有着本质区别,但其理念内核是一致相通的,这体现了习近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即认识到科技和信息对经济发展的牵引提升作用。在后来调任福建厦门、宁德、福州等地工作期间,习近平继续探索信息化建设道路,重视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曾提出推动“全区邮电网络自动化”[5]124的信息化目标,努力弥合区域之间信息鸿沟,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信息保障。这一时期,习近平已经深刻认识到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为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早期思想认知和一线探索基础。
(二)孕育发展期(1994—2011年),相继提出“数字福建”“数字浙江”,强调“两化融合,互联互通”
1994年,伴随中国接入全球互联网,福州声讯信息系统也上线向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习近平较早提出“加快电信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进程,实现电信网向现代化高速信息网全面过渡”[6]148。后来,习近平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7]155,并主持召开会议推动“数字福建”五年建设计划。2002年,习近平调任浙江又提出建设“数字浙江”,“数字浙江”在“数字福建”的基础上覆盖教育、医疗、三农等领域,释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到上海,以及后来到党中央工作后,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加强“互联互通网络建设”[8]。在从地方到中央的从政实践中,习近平更加清晰认识、深刻把握着互联网建设规律,为建设网络强国的提出奠定了多区域、多层级的实践探索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孕育发展时期。
(三)成长成型期(2012—2017年),正式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愿景,推动网信事业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了位于深圳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并调研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9]。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更加严肃地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7]51,并深刻阐明互联网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道德建设、国家社会治理等产生全域性冲击和挑战,凸显网络治理在治国安邦中的迫切性和紧要性。站在治国理政的现实维度、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习近平在2014年首次提出,“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11]197。2015年底,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出,信息鸿沟增大、治理规则滞后、网络犯罪凸显等促使国际社会应“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并提出“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7]153-160。2016年,习近平亲自主持并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深入阐释了我国在“网信事业生态、核心技术攻关、网信企业发展、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资源保障”[12]335-337等方面的矛盾和解决的办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成长成型的显著标志。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突出技术创新,有力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这一时期,习近平洞悉网信潮流、顺应时代大势,深刻回答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基本成型。
(四)深化拓展期(2018年至今),系统阐释并深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召开了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上深入阐述了网络强国建设的策略主张,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体系化成型和日臻成熟。2020年,新冠疫情,网络在稳定国家秩序、保障社会民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2021年,以元宇宙为标识的信息新技术更加速了网络文明发展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网络文明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13]319,并号召广大网民汇聚网络正能量。2022年,习近平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实施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全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14]。党的二十大也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引爆全网,让以技术为支撑卡口的网络强国建设重任更加凸显。习近平对网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五大使命任务”“十个坚持的重要原则”[15],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可以说,从网络强国战略提出至今,习近平始终以政治家的视野、战略家的眼光站在网络时代发展前沿,洞悉网络变革规律,不断丰富网络强国实践,深化拓展了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并引领网络强国建设行稳向前。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
重要思想的逻辑蕴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思想与互联网技术引领下信息革命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作为新时代国家网络安全、网信事业创优建强的根本遵循,它的萌发形成、成熟深化都有着科学的理论根基、动态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独具中国特色的实践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曾形象地描述,“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6]32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致认为,这些巨大的生产力皆来源于科学。新中国伊始,毛泽东同志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斗争和革命的性质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先进和落后之间的斗争,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先进和落后之间的斗争”[17]352,并制定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更加重视科技信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作用,认为过去贫困落后的很大原因在于信息资源稀缺、信息传导迟缓、信息科技落后。江泽民同志敏锐意识到互联网浪潮兴起,明确提出“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18]300,大力加快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胡锦涛同志十分重视网信事业发展,认为“信息网络技术是当前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影响最广泛的科技领域”[19]415,从建设网络文化等维度多方位推动我国网信事业高速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20]307,强调“互联网发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7]4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就是在坚持和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极其重要的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新中国七十多年关于科学技术理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关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中国加入互联网三十年关于网络生产要素等系列思想运用发展而来的,具有一脉相承的坚实理论根基。
(二)信息化发展浪潮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逻辑
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定是综合实力上的全方位强国。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引领新经济革命不可阻挡的变革性力量。互联网能有效提升信息流通的速度、广度,以及信息共享的密度、深度,生产要素流通也因网络越来越便捷,人们的生活因网络越来越便利。同时,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因经济基础决定的网络物理上的落差又让信息鸿沟、数字鸿沟在新的世界格局变革中重塑和加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统筹战略全局,抓住互联网发展浪潮这个战略契机,将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是我们新时代复兴图强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305,赢得互联网也就赢得了未来。为此,必须抓住以互联网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新机遇,在新机遇中开新局,在变革中谋复兴,实现由网络应用大国向建设引领网络浪潮的网络强国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形成,正是体现了我们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富有中国特色网信事业的现实逻辑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敏锐意识到电子技术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21]149。在中国加入互联网后,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进一步研究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推动信息网络快速健康发展”[18]301。进入新世纪后,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网络信息化的重要性,鲜明指出“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19]55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协调网信领域重大问题,“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22],走出符合中国国情、极具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作为第77个加入互联网的国家,中国特色网信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飞速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网络应用大国。但我国互联网发展体量与质量并不匹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网信领域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网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内在的现实需求。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
重要思想的主旨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内涵丰富、主旨鲜明、立意深远,既集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等两个重要会议的讲话、指示精神上,又蕴含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系列重要论述、指示批示以及贺信回信之中,其主旨要义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这一立场观点方法。归结起来,可从价值地位、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国际主张、基本方法五个方向维度、十四个具体方面概括为“十四个突出”。
(一)突出战略定位,强调网信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坐标方位
正所谓,定位决定地位。网信工作能不能开展好,首先要看定位是否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要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7]43;“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15]。将网信工作直接与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兴衰、民生福祉结合在一起,明确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作用定位。同时,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重,充分说明了网络科技成果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国家主权安全、不同文化价值交流交融的影响和冲击,充分体现了网信事业对于党的领导、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程度。
(二)突出体制优势,强调党管互联网和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体制是最大优势,即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7]10-12。只有坚持党管互联网,才能确保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管网、治网、领网的具体行动。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就决定了管网、治网、领网不是哪一群人、哪一个部门的“独唱”,而应是全国上下齐抓共管的“大合唱”,要坚持网信工作全国一盘棋。只有坚持党对网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优势,有效激发各方主体活力,促进网信工作稳健发展。习近平与时俱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认识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通过持续强化党对网信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深化对互联网治理规律认识。
(三)突出目标愿景,强调网信事业的战略目标是建设网络强国
战略决定策略、愿景引领方向,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就决定了我国网信事业的策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落脚点就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11]197。确定并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既是破解发展瓶颈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网信领域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在提出战略目标的同时,还精要归纳提出了网络强国的衡量标准和主要建设举措。这个标准和举措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五”,即,“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话语权要强”的“五强”建设要求,“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网络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五个推进方向”,“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掌握制网权、网络安全可靠”的“五个达成目标”[7]44。我们必须坚定建设网络强国的信心,汇聚众智,将网络强国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布局予以协同推进。
(四)突出网为民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发展思想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93-194,做到网络发展依靠人民、网络发展为了人民、网络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网信事业的旨归所依。习近平总书记讲道,“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20]195,不能仅在现实生活中关心群众、回应群众,而对网络民意、民声充耳不闻,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既要坚持和人民群众“面对面”,也要保持和网民“键对键”。习近平特别强调,网信企业要为民服务,“脱离了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企业难以做强做大”[7]20。要将网信事业的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的幸福生活,让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普通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在共享网络成果中实现网络获得感、增强网络幸福感。
(五)突出网络统战,强调构建凝聚共识的网上网下同心圆
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基础前提。如果网络空间缺乏集聚共识的理想价值,而是七拱八翘、乌烟瘴气、一团乱麻,那网络强国只会成为空想。为此,习近平强调,“做好网络统战工作”[24],要努力构建凝聚全社会共识的线上线下同心圆。做好网络统战,构建网络同心圆,就要坚持最大限度团结互联网各方主体,加强同网络代表人士的联系互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建设融媒体中心,凝聚形成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网络强国的同心伟力。
(六)突出意识形态,强调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互联网已经成为亿万网民学习、沟通的主要场域,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25]287,必须坚决顶住打赢。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日益显现,在推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对一些负面不实舆论和消息有明显的倍增和放大效应,裂变式的网络传播容易让网民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网络视听错觉,一不小心会就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习近平反复强调,“这个战场很重要,对青年人影响很大”[7]49。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政权,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状、加大投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7]52,要增强掌控互联网阵地意识,用科学知识、主流价值观、正能量内容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要引导广大网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网络世界、建设网络空间,不要被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被一时网络谣言所诱导。
(七)突出安全底线,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立足点是建立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上的。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7]96-97。习近平提出要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集中体现“网络安全治理的战略观、共建观、利益观、技术观、国家观和人才观”[26],核心是准确把握网络安全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相对性、共同性等本质特征。同时,强调网络安全需要进行全局整体设计、联合攻关。网络安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信息化一体两翼、相辅相成。习近平多次强调,“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20]203,网络安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技术本身是把双刃剑,必须贯通全局加以认知。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隐蔽性强,要把准网络安全演化的规律、趋势,建立风险报告、情报共享、研判处置机制,形成“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7]93。坚持以技术对技术,推进国产自主可控,增强防护威慑能力,加快建立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体系,形成集理念、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网络安全治理生态。
(八)突出依法治网,强调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习近平提出,“互联网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7]151。网络强国是建立在依法治理轨道上的网络强国。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性、自由性、隐匿性的特征,网络空间是现实生活空间在数字领域的拓展和衍生,网民是人民大众在数字空间的身份表征,法治是网络空间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现实生活中,社会通过道德和法律规范人们的生活、调整社会秩序,其中,道德约束往往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进行调节,这种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秩序调节在互联网开放性、自由性、隐匿性的冲击下调节能力明显衰减,更加需要法律对网络秩序进行刚性约束。习近平曾指出,要“把依法治网作为基础性手段”,“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27]66。
(九)突出自立自强,强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创新
针对互联网发展,习近平强调,“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20]197。网信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周期长、更新迭代快、资本聚集大、人才需求多,由于我国网信事业起步较晚,一些核心技术、很多关键领域受西方封锁垄断,坚持自主创新是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发展图强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强调,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主要包括:一是要有突破核心技术的“三心”,即有“决心、恒心、重心”[7]109。二是要强化基础研究。习近平指出,“要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7]108。三是发挥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创新攻关,抢占网络新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四是强调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习近平指出,“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10]112。要组建信息领域产学研用联盟,形成上中下游衔接的核心技术产业生态体系。
(十)突出人才资源,强调网信事业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网信人才是网信事业最宝贵的财富。习近平非常重视网信人才,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0]46。总结起来,可概括为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人才原则和不拘一格的人才机制。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10]111,把汇聚人才的目光投射至全世界,吸引人才、包容人才、激发人才。同时,要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坚持不拘一格、科学适宜的人才机制,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人才、衡量人才、选用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习近平强调,“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20]210。要在人才团队中营造良性竞争、注入积极能量,激发人才研发攻关的激情。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有效处理好分配过程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13]200,建立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确保人才更迭平稳有序,真正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十一)突出代表新的生产力,强调以信息化驱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赋予经济增长新动能。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网信事业发展事关大局。习近平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20]247,“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10]135。互联网流动性、引领性、资源性、催化性等特点有效对接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和引领力。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溶解”其中,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强大的资源集散地。信息发生流动时,引领带动技术流、资金流、资源流、人才流、数据流实现跨国、跨界、跨域流动,使市场各主体更充分地发生资源交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全要素提升,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地发展。习近平强调,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13]204,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加速信息技术产业迭代升级,继续抓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用新动能培育新优势。
(十二)突出网络主权,强调坚定不移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权
网络技术无国界,但网络空间有主权。习近平多次论及网络主权,指出,“《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12]532。网络具有技术、载体二重性,一些网络技术强国利用互联网的二重性,向他国发动网络攻击、干涉他国内政,侵犯网络主权,挤占和操纵他国网络空间,为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供新的滋生环境。事实上,网络空间并不太平,从美国“棱镜”计划可以看出在虚拟世界危及网络安全、侵犯网络主权远远超出世人预料。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新挑战,“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网络主权”[10]149。要践行网络伙伴精神,倡导主权国家平等参与,发挥非国家行为体作用,体现多边性、协商性的全球网络治理体系。
(十三)突出命运与共,强调着眼全球视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人类共处一个地球村,要寻找国际最大公约数,把握国家间利益的通约性,体现出治国理政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习近平强调,“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28]。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是互联网空间中的最大公约数,是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网络反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虽然构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但依赖于现实世界人们的共同推动和努力”[29],需要立足现实视域和全球高度来予以推动和治理。面对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复杂多变的困难挑战,世界各国唯有携起手来,命运与共、分享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共产党历来追求世界大同,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命运与共的全球发展作为使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四项原则”“五点主张”,赢得广泛赞誉。这是引领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强国的价值指向。
(十四)突出执政本领,强调提高运用驾驭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能力
建设网络强国必须提升网络执政的能力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八大本领,其中特别提及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30]56。党的二十大也强调,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31]54。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10]6,着力提升互联网规律的把握力、引导互联网舆论的化解力、感知互联网风险的预见力、确保互联网安全的维护力。同时,习近平多次提出“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20]220,强调“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20]356。这些既是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合理利用互联网、增强网络治理时度效的现实要求,让网络真正成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加速器,成为各级干部增强能力本领的专业训练场、实践历练场。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其形成过程贯穿于习近平从政履历,其思想内涵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使命逻辑和现实逻辑,其主旨要义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这一立场观点方法,集中体现为“十四个突出”。既可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传阐释和丰富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和强大的载体条件,也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汤景泰,林如鹏.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1).
[2]庄荣文.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N].学习时报,2021-04-28.
[3]宫承波,蒋海升.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及其战略价值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23(1).
[4]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5]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福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
[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习近平.在庆祝中新建交20周年招待会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0-11-17.
[9]习近平.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做到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1.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4]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N].人民日报,2022-4-20.
[15]习近平.习近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3-7-16.
[1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2]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7-28.
[2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4]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N].人民日报,2022-7-31.
[25]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6]张绍荣,代金平,张晓歌.习近平的网络安全治理观[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27]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8]习近平.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N].人民日报,2022-7-13.
[29]张绍荣.论习近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
[30]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1]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Forming logic, Gist and Essence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Thoughts on Cyber Power
ZHANG Shao-rong1, QU Yang2
(1. Marxism Schoo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4;
2. Marxism School of Chongq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2160)
Abstract: As the fundamental doctrine for the new era of national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flourishing network information industry,Xi Jinping’s important thoughts on cyber power have experienced the germinating stage, the nurturing and growing stage, the developing and forming stage, and the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stage. Its gist and esse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4 points: a matter of overall importance, basic proposition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over the network, the target of nation cyber power,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the network for the people, concentric circle dream of united front, ideology of absolute victory, the bottom line of cyber security, the basic means as rule of law, self-reliance of cyber technology, the guarantee of human resource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ncentives, cyber sovereignty in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China’s proposal for shared fortune, capabilities of making full use of cyber. It is a scientific theory that guides the road to a strong Interne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will continue to be developed, enriched and improved in practice, and eventually benefit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 Important thoughts of cyber power; Source tracing; Forming logic; Gist and essence
收稿日期:2024-01-09
作者简介:张绍荣,男,四川广元人,教育学博士,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屈 洋,男,四川武胜人,教育学硕士,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2022CQYC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