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

2024-11-11 00:00:00文毅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6期

摘 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新兴城市群,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选取2010—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发布的260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政策主题、发布机构、发布数量和政策类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再以政策工具为视角,通过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对政策题名进行内容分析。分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具有政策制定机构单一,政策效力有待加强;政策工具应用不平衡,依赖环境型政策工具;政策内容重视文化保护,缺乏对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等现状特征。进而提出成渝地区应加强机构合作,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政策结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力;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政策;政策工具;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4)06-0023-09

Research on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olicies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WEN Yi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emerging city cluster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selects 260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olicy texts published by 16 cities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from 2010 to 2023,and use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heme,release agency,release numbers and policy types.The content analysis of policy title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supply-type policy tools,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s and demand-type policy tools.It is analyzed that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olicies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have a single policy-making institution,and the policy effectivenes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the application of policy tools is unbalanced,relying on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s;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cy contents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lack of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Further,it is suggested that Chengdu-Chongqing region should strengthe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policy contents;optimize the policy structure and enh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olicies;pay attention to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Keywords: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public cultural service;service policy;policy tool;policy research

0 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的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交流日益频繁[1。2022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正式实施,成渝地区公共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历史考验[2。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是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激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力的重要工具3。本文选取了成渝地区的15个地级市、1个直辖市共16个城市,对其2010年到2023年发布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行收集、整理。通过词频统计,对政策主题、机构等进行分析,以政策工具为视角对其进行内容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现状,促进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发展。

1 研究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路径、模式探讨;二是特定机构或特定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案例和特殊实践;四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包括绩效评价和满意度调查等;五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其他外延研究,涉及较多的主要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总体而言,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虽然较为全面、丰富,但作为其外延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占比较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总体性、全域性及发展阶段演进研究。如李少惠等总结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价值取向及演进结构,在此基础上探索不同价值取向形成的深层原因[4。二是某一特定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如对改革开放前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政策形式和内容展开研究5,其不仅能梳理政策发展脉络,也有利于提升相关政策的适应性和连贯性。三是地区性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省份或某一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文本分析,如对湖北省、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发布的相关政策的内容分析[6-8,旨在发现目标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征,指导未来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四是对某一特定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其中以探讨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等为主要内容。

目前,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成渝地区图书馆协同发展和一体化研究、文旅融合研究、农民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研究,尚未涉及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领域。对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研究有利于梳理出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基本情况和特征,推动后续政策的科学、有效制定,为该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

2024年第6期总第262期文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收集以成渝地区16个城市为对象,具体包括成都、重庆、自贡、泸+4JSy0oss6Pa3Q9QBpFLdyQhKDciFppw8gQDLLt5kxI=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9。所有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件有三个来源渠道:一是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基础数据库》,分别以16个城市名称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政策文件;二是通过对象省、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官方网站政务公开板块下设的政策文件栏目,人工筛选、搜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为避免遗漏,同时在政务公开板块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关键词扩大范围进行检索;三是通过对象省、市人民政府网站的政务公开栏目,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最后对所获政策文本进行进一步的人工筛选和数据清洗,最终得到有效公共文化服务政策260项。本文最终选取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件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政策文本年限的确定。由于在统计过程中发现2010年前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数量十分有限,且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不足以代表整个成渝地区,所以本文将政策文件时间限定为2010—2023年。二是与公共文化服务直接相关,其外延公共服务类政策不选取。三是选取的政策类型包括意见、通知、办法、规划等,报告、纪要等不纳入其中。四是只选取市级及以上的政策文件,区级及以下的不选取。

2.2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从发布数量、发布时间、相关机构、政策类型等对260项政策进行基础性分析,以便把握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整体情况。运用微词云的中文分词工具对政策题名进行词频统计,得出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高频主题,进而分析出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侧重方向。最后,从政策工具角度,分析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工具使用偏好,以求完善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内容,提升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 政策现状分析

3.1 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主要从政策发布的数量、趋势、机构对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行基础性分析。从政策数量来看,成都和重庆的政策发布数量较经济圈内其余城市明显偏多,其中成都73项,重庆72项,其余城市共计115项。成都、重庆总体发布数量高于其余14个城市总和,并且如南充、广安等经济圈中城市发布的政策,多数是对上级主管部门公共文化服务类文件的印发,或是针对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阐释性文件,自发性、原创性政策较少。

从政策发布趋势来看,成渝地区16个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布趋势情况如图1所示,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起伏趋势。政策发布数量最少的年份是2010年,仅有5项,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一定程度上表明其他地级市还未足够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政策发布峰值出现在2017年,其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布数量为34项。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被提上新的历史高度[10,成都及各地市都积极响应,陆续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乐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6—2020年)》等都将政策制定推向高峰。2018年政策发布量有所回落,但随着2019年四川《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的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出现新的发展方向,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启动建设、文旅融合的提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布数量有所回升。

从政策相关机构来看,笔者运用微词云词频统计分析软件,单以机构团体名称作为统计对象,得出如图2所示的机构词云。此处的机构既包括政策制定机构,也包括政策的实施机构。

结合具体政策内容和图2可以得出:第一,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机构主要是当地政府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室,其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相关部门,如文旅厅、广电局等。第二,政策的实施机构,即政策作用的对象,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第三,其他相关机构,如财政厅、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资金方面提供支持和配合;各类监督局、管理局等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从制定到落实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合作,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机构和实施机构,为进一步了解政策的辐射范围、合作机构、政策力度、政策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机构合作情况来看,政策制定发布机构以单独制定、单独发文为主,机构合作制定发文较少,仅 20余项。合作的具体表现为不同机构共同发文,如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或者以成立的工作组、小组办公室名义制定发布政策,如乐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乐山市 2023 年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实施方案》等。机构合作制定发文因有多方机构的参与,有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3.2 政策主题分析

对题名的主题词云分析,以重要主题词为导引,更能直观地了解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内容的基本构成形态,以便对政策内容进行更细致深入地分析和挖掘。

笔者运用词频统计分析软件微词云,对260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题名进行分词分析,剔除与主题无关的部分词汇,如年份、城市、数词、机构名称等,最终得到的词云如图3所示。

具体来看,这些政策题名高频动词从发展、实施、建设、管理、保护到创建、试行、改革、服务、购买,都是出现频次较高的动词词汇。结合政策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在政策制定上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其不仅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发展管理工作,如成都市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市川剧发展的意见(试行)》《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主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管理办法》等,还制定了针对性的改革、保护类政策,如四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文广广电、文物、文化产业等都是出现频次较高的名词。结合政策内容来看,旅游类政策经常针对文化和旅游共同制定相关政策,说明成渝地区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文化旅游类消费,如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文化服务类政策侧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建立;文化产业类政策旨在通过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区,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创意等方式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如《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文物类政策则主要集中在加强文物保护,推进文物普查工作,申报传承文化遗产等。总体来说,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主题覆盖面较广。

3.3 政策类型分析

本文按照不同政策效力对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行类型划分。政策效力是指政策执行效果和落实程度[11。执行效果好,落实程度高,则政策效力强,政策约束力高,反之则政策效力弱,政策约束力低。结合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对公文种类的规定12-13,及严贝妮等学者的相关研究14,笔者将260项政策分为:以通知、意见为主的低强制性政策,以规定、办法、条例为主的中强制性政策,以决定、批复为主的高强制性政策。从统计结果来看,低强制性政策共219项,占比最大,约84%;中强制性政策28项,占比约11%;高强制性政策13项,占比最少,约5%。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以低强制性政策为主,此类政策具有约束力低、制约强度弱的特点,容易导致政策执行力度欠佳,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如2012年广安市发布的《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政策提出要建立金融信贷优惠政策,具体措施多用鼓励、引导类词汇,如“鼓励和引导市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及文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等[15,这类非强制性、低约束力的措施很难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在广安市发布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中也少有金融调节类的具体政策落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低强制性政策也意味着政策执行时的灵活度和自由度较高,给了各项政策执行主体较大的活动空间。中强制性政策所包含的规定、办法等给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标准。如《成都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管理办法》《德阳市历史文化建(构)物保护暂行规定》等,这类约束力较强的政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对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强制性政策以高度的约束力为特点,政策能够得到最为有效的执行和落实,是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相对缺乏的部分。

目前,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给了各执行主体较大的自由度,各执行主体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也说明成渝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对灵活性需求较高。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规范性、强制性的要求会逐渐增大,高强制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可能也会进一步增多。

3.4 政策工具分析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通过政策工具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行分析,能进一步加深政策的理解度,充分发挥各类政策优势。运用罗斯威尔·罗伊和沃尔特建立的政策工具分类方法及相关学者研究,将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16。供给型政策工具是最基础、最直接的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以供给为着重点,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该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支持;环境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采取各项措施,营造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需求型政策工具则是指根据该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为刺激扩大需求制定的服务政策[17。总体来看,成渝地区对环境型政策工具依赖度最高,在260项政策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共计121项,占比约46.54%;供给型政策工具76项,占比约29.23%;而需求型政策工具相对最少,共63项,占比约为24.23%。说明成渝地区强调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构建一个持续、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环境,而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则相对均衡。

在政策工具分类基础上,通过分析每项政策工具的具体内涵,结合政策题名、内容和目前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18,以保证覆盖所有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前提,对三类政策工具进行详细划分,见表1。

3.4.1 供给型政策工具分析

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政策文件共计76项,见表2。其中,财政资金占比为23.69%,体现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对资金的强依赖性,成渝地区发布了各类公共文化相关专项资金政策,如《重庆市古籍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版)》《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给予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占比19.74%,相关政策主要从职称申报改革、人员编制等方面提供人才保障,如《达州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等。相对薄弱的是服务平台、改革创新类政策,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还处于发展初期,更依赖于基础资金、人才、技术的投入。

3.4.2 环境型政策工具分析

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大,达46.54%,共计121项,见表3。其中,文化保护共计43项,是环境型政策工具最主要的内容,该类政策强调要加强古籍普查和文物保护,出台戏曲传承发展意见,重视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成渝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这些政策的发布实施,体现了成渝地区对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监督管理类政策也占比较大,如2016年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发的《成都市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办法》,2021年重庆市文物局印发《重庆市文物督察约谈办法》等。说明成渝地区注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服务过程的监督管理,积极做好文化督查工作。同时,金融调节类政策极少,其中缺乏税收优惠类政策,未能充分发挥金融税收对公共文化产业和相关组织、企业的直接调节作用。

3.4.3 需求型政策工具分析

需求型政策工具共计63项,以宣传推广、品牌示范、购买服务为主要内容,见表4。其中,宣传推广类政策工具数量最多,共计15项,说明成渝地区十分重视宣传推广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刺激作用,强调运用各类宣传手段,整合政府机关、文旅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对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深度推广,让更多群众能够深入了解、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品牌示范也是需求型政策工具的重要内容,该类政策强调通过打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立品牌示范,充分发挥精品品牌的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优质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也是扩大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方式之一,能适当激发文化产业和相关企业组织的活力,而社会参与类和文化创意类政策较少。总体而言,需求型政策工具在三类政策工具中占比最少,刺激需求、扩大需求的相关政策相对缺乏。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政策制定机构单一,政策效力有待加强

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机构较多,包括人民政府、文化部门等,但是都以单独制定、单独发文为主,机构之间合作制定发布政策的极少。单独制定政策不利于保障政策内容的全面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缺乏更多的监管。公共文化服务涉及面较为广泛,需要多个主体通力合作,比如当前文化创意发展迅猛,各类文化部门均有涉及,但从统计来看,成都地区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的政策大部分都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单独制定,和其他机构缺乏深度合作。从政策效力来看,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以解释性质的低强制性政策为主,这类以意见、通知为主的政策给实际实施较大弹性和自由,各部门、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据发布的通知、意见,决定具体实施与否以及如何实施,这种相对松散的政策环境一方面能够提高政策实施的贴合度,但另一方面也会削弱政策的执行效果。

4.1.2 政策工具应用不平衡,依赖环境型政策工具

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工具应用不平衡,十分依赖环境型政策工具,缺乏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有力支撑。频繁使用总体规划、服务体系、监督管理等环境型工具有利于营造良好和谐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但是,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少却直接影响到如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等基础性投入,基础投入不足势必影响服务效果和服务体验。同时,需求型政策工具的相对缺乏则会阻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扩展,降低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活力。

4.1.3 政策内容重视文化保护,缺乏对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

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主题范围较广,包括文化产业、旅游、文化创意、广播电视、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等,结合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来看,该地区尤其重视文化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究其原因,成渝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促使政府部门积极推进诸如戏曲传承发展、文物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文化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但政策内容中图书馆服务、阅读推广、美术展览等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出现频次较低,这说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较为成熟,各类政策相对完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缺乏深入挖掘,未形成新的需求点,不利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4.2 建议

4.2.1 加强机构合作,完善政策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主体复杂、边界丰富的综合性服务。成渝地区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作用,必须强化机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内容,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首先,要加强政策制定主体间的统筹协作,促进各机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扬长补短,通力合作,积极发挥不同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专业优势。同时加强政府的统一管理,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其次,要补充政策内容的缺失部分。加强对图书馆服务、美术展览等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扩大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范围,除了图书馆借阅管理办法、文化馆服务规范等常规性政策外,可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方面政策的制定。最后,要根据时代需求深入挖掘、创新政策内容。目前,文化创意、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等都是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热点内容,成渝地区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该类文化服务。但要保持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活力,就需要不断挖掘新时代的新需求,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加大政策制定前期的调研工作,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内容创新,建立引导社会大众的先进文化导向。

4.2.2 优化政策结构,提升政策效力

提升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效力,需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结构,合理使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类型,重视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选择和运用。首先,要平衡政策自由度和执行效力之间的关系,明确高、中、低强制型政策的运用现状和执行效果,合理利用不同政策类型,根据现有情况合理调整三类政策的运用比例,涉及不同领域的主题运用不同的政策类型,使政策执行效果最大化。其次,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成渝地区应合理减少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适当提高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尤其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投入,鼓励改革创新,扩大社会参与,深入挖掘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

4.2.3 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存在较大差异性,成渝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不均衡。成都、重庆两座中心城市,是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引领者。260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中,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占据了较大比重,经济圈中其余城市政策发布数量相对较少。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成都、重庆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中心作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区域联盟打造区域文化活动品牌,带动成渝地区其他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目前,成渝地区文旅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已逐步确定,即推动建设巴蜀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并且还将打造“成渝地·巴蜀情”文化品牌、中国西部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品牌、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品牌三大区域品牌[19。成渝地区应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统筹各地区优势,补足短板,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政策,促进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深度合作。其他地级市在贯彻学习上级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基础上,应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优势,结合现已发布的如《成渝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关于建立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的框架协议》等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政策,加大本市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力度,提升本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数量及质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需要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通力合作,自上而下形成合力,以政策促进协同发展,从实践经验中修订完善政策。

5 结语

随着公共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也更加重视。成渝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20,在国家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渝地区应从政策制定机构、政策类型、政策主题内容以及政策工具的运用等多角度,认识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基本情况。成渝地区在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过程中应加强机构合作,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政策结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力;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利用区域联盟、行业联盟的优势,促进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强,熊永兰.西部极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2:127.

[2]张伟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新西部,2022(7):5-8.

[3]胡税根,李倩.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2): 43-53.

[4]李少惠,王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价值识别及演进逻辑[J].图书馆,2019(9):18-26.

[5]何义珠.改革开放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政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2):1-5,40.

[6]陈世香,徐小丰.“政策工具—价值链”视角下湖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3,(3): 68-77.

[7]李梦竹,周建伶.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主要特征及未来展望[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6):12-15.

[8]丛志杰,关鑫宇,王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内蒙古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5 (2):38-45.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EB/OL].(2021-10-21)[2024-06-25].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21/content_5643875.htm.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2016-12-26)[2024-06-25].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26/content_5152772.htm.

[11]游清富.社会政策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298.

[12]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EB/OL].(2013-02-22)[2024-06-25].https://www.gov.cn/zwgk/2013-02/22/content_2337704.htm.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2号[EB/OL].[2024-06-2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556.htm.

[14]严贝妮,李泽欣.长三角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3,43(6): 66-75.

[15]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2-09-24)[2024-06-25].https://www.guang-an.gov.cn/gasrmzfw/hywj/pc/content/content_1717135728221040640.html.

[16]沈舒悦,曾粤亮.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3,43(11): 50-58.

[17]赵军义.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评估:政策工具与政策注意力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20(9):148-153.

[18]王子健,完颜邓邓.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文本分析[J].图书馆建设,2023(2):117-130.

[19]成渝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20—2025年)[EB/OL].(2021-11-25)[2024-06-25].https://whlyw.cq.gov.cn/ zwxx_221/ztzl/bswhlyzljs/zlwj/202111/t20211125_100324 84.html.

[20]四川省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2:8.

作者简介:

文毅(1992—),女,硕士,馆员,任职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研究方向:阅读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图书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