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视角下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的实证研究

2024-11-11 00:00:00闫玉文王明慧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6期

摘 要:文章以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为基础,构建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329份有效样本,利用 PLS-SEM分析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模型结果显示,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均正向影响女性用户焦虑,焦虑正向影响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此外,思辨力负向影响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但对女性用户的焦虑情绪以及调节女性用户焦虑与信息行为异化之间的关系并无显著作用。研究得出,信息提供者需要完善服务体系,社会需要从多维度缓解女性焦虑,女性用户需要提高自身思辨力。

关键词:信息行为异化;信息焦虑;思辨力;信息服务;SOR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4)06-0062-09

An Empirical Study on Female Users′ Information Behaviour Alie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R

YAN Yuwen,WANG Minghui

Abstract:Based on the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SOR) model,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emale users′ information behavior alienation.A total of 329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PLS-SEM for hypothesis testing.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system function overload,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uneven information quality all positively affect female users′ an-xiety,and anxiety positively affects female users′ information behavior alienation.In addition,critical thinking negatively affects female users′ information behavior alienation,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female users′ anxie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users′ anxiety and information behavior alienation.It is concluded that information providers nee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society needs to alleviate female anxiety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and female use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own critical thinking.

Keywords:information behaviour alienation;information anxiety;critical thinking;informatAxIrMU6FuJoIGZpGeNC8smO5mNUNvAvLlV1yhiCXJms=ion service;SOR

0 引言

数字化的发展、电子设备和应用软件的普及、信息数量的增多、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及表现形式的丰富等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在某种程度上用户获得了正向的价值与服务体验,但同时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主体间也存在着诸多矛盾。信息生产方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生产和传播非正向价值的信息,笔者将其划分为有商品价值的信息和有话题价值的信息。有商品价值的信息包括造成女性外貌、身材、生活焦虑的信息等,这些信息明示或暗示女性应该皮肤白、眼睛大、体重轻、在物质上不苛待自己。女性用户为了符合这些所谓的标准就需要购买化妆品、减肥用品以及能体现爱自己的商品等,这就是女性被有商品价值的信息异化的过程。有话题价值的信息包括挑起男女之间对立、点评女性个人生活、过度营销女性主义的信息等。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可以最快的速度变现,因此,生产者不惜扭曲价值观念、激化男女矛盾,也要制造话题和传播信息。在这类信息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既得利益者如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等会进行刻意引导,使部分女性落入圈套被信息异化。值得注意的是,被信息异化的女性逐步向低龄化发展,这对女性未来成长产生极大隐患。为了解决这一症结,有必要从女性用户的角度出发,探讨信息服务过程中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的影响机理,为满足女性用户多元信息需求、养成女性用户健康信息行为以及优化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例如,基于SOR模型,李欣颖对309名用户进行调查后发现信息质量会影响短视频用户的沉浸体验和感知价值,进而影响购买意向1;侯鹏等指出,信息过载会使用户在大量信息冲击下出现精神焦虑问题[2。但有关女性信息服务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女性各类信息服务与信息行为展开。例如,乔娇指出,女性承受着来自职场、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长期以来面临着健康状况不佳和健康焦虑的问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评价较低,从而具有健康信息搜寻行为[3;刘济群等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农村女性的信息需求与家庭责任和职业有关,而信息行为主要受到信息读取能力和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所限4。可以看出,现阶段关注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基于SOR模型,重点关注信息服务中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三类刺激要求(S),焦虑和思辨力两种思维情绪要求(O)与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这一反映要素(R)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信息服务中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影响女性用户焦虑情绪;②焦虑情绪如何影响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③思辨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基础

SOR模型由Mehrabian 和 Russell于1974年首次提出 ,即刺激(stimulus)—机体(organism)—反应(response)模型。该模型关注环境中的刺激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关系,常被用来解释环境特征对个体心理活动和最终行为的影响[5。模型提出,当用户遇到外界刺激后,其内部心理状态将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行为[6。这一理论能够有效阐释信息服务过程中外部刺激会改变女性用户的认知和情绪,并对女性用户的信息行为产生影响。

“异化”这一概念由英格兰思想家霍布斯首次提出[7。进入信息时代,此概念也被引入了信息领域。如阮海红认为,信息异化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而导致信息生产者与消费主体间的矛盾,使主体丧失对信息的驾驭能力并渐渐被信息所控制和约束,产生了唯信息论等错误思维[8。本研究将信息异化定义为:女性用户在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中受到外部刺激因素(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影响,失去信息控制权力,并在思想认知、价值观念、消费行为、信息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

在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女性用户产生了焦虑等复杂情绪,这些情绪的变化给女性用户带来了消极影响,思辨力在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中起着积极作用。思辨力指能够独立思考,运用辩证和批判的思维评价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种能力[9。陈潭等指出,数字主体需要在数字实践中增强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自我重塑为数字化生存中的强者[10。因此,本研究将在SOR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信息服务过程中三类刺激要素对焦虑这一消极情绪的作用,以及焦虑如何影响女性用户的信息行为异化,并拟揭示思辨力在女性用户焦虑情绪和信息行为异化过程中发挥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

1.2 研究假设

1.2.1 信息服务过程中的问题与焦虑

信息服务平台会通过利用新型技术以及增加新功能等手段来实现让用户持续使用的目的。系统功能过载是指用户感知到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超过其需求[11,更新的速度过快和使用的复杂性增加会导致系统功能过载。在平台的角度,增加新功能会扩展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效率,但在使用者的角度,过多的功能会使女性用户难以适应和不知所措。部分女性用来预测经期,了解备孕、怀孕、育儿等信息的服务平台逐渐推出应用内的购物链接和商品弹窗,虽然便于女性用户直接购买相关物品,但增加了平台使用的复杂程度,这与女性用户使用该平台的初衷相悖,并导致女性用户利用信息服务满足需求的意愿下降。根据穆尔斯定律,一个情报检索系统,如果用户从它取得情报比不取得情报更伤脑筋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12。陈世华等指出,载体便捷的信息服务模糊了时空的界限,会使用户产生严重的媒介使用焦虑,丧失自我时间和空间的自主性掌握[13。在面对系统功能过载时,女性用户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系统功能过载正向影响女性用户的焦虑。

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服务的边界逐渐淡化,信息服务主体也更加多元,这种开放的信息环境一方面为女性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知识获取渠道,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信息过载引发女性用户的信息焦虑。如侯鹏等提出,育儿类短视频信息服务存在生产数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用户在接收信息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分辨筛选,进而导致用户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2。当信息过载时,女性用户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信息过载正向影响女性用户的焦虑。

信息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该部分主要从信息内容质量探讨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女性用户的影响。传统信息服务存在信息“守门人”这一“职位”,也就是说用户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信息“守门人”辨别筛选的,这一过程会将冗杂和无价值的信息过滤掉。当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者,但信息“守门人”的身份大部分由用户自己来担任,因此,当女性用户被迫识别大量质量参差不齐和碎片化的女性相关信息时,就会引发女性用户的焦虑情绪。如王叶子指出,抖音平台上存在大量与身材焦虑、容貌焦虑、婚姻焦虑、年龄焦虑等相关的话题[14。Kirby P L提到,互联网存在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处于围产期的女性用户迫切需要一个便捷且能提供高质量信息的网站来缓解焦虑情绪[15。当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时,女性用户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正向影响女性用户的焦虑。

1.2.2 焦虑与信息行为异化

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是一种体现在认知、躯体、情绪和行为四个方面的心理和生理状态[16。严重的焦虑情绪会引起个体出现如惊慌、失眠等生理反应。史雅静等指出,女性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多于男性[17,即作为一种消极因素,传递焦虑的信息对女性用户具有显著影响。蒋海等认为,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造成了女性用户的焦虑18,女性用户在利用互联网满足信息需求的过程中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则终止搜寻,但如果未能寻求到满意的解决措施,不仅焦虑情绪得不到控制,还会增加信息搜寻行为的强度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新的信息需求,强烈而持续的信息搜寻行为使部分焦虑者感到压力和强迫,即便女性用户发现搜寻所得的有用信息不再增加也仍会继续搜索。也就是说,当女性用户感知到焦虑时,其信息行为往往也会异化。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焦虑正向影响女性用户的信息行为异化。

1.2.3 思辨力的作用

思辨是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对事物、人物、问题或现象的表现、状况、发展等作出辨别、判断与决策[9。在信息服务中表现为女性用户能够对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合理利用系统提供的内容,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分辨信息的真伪。曾粤亮等分析了大学生在信息搜寻和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其中开放式编码部分提到“短视频中一些信息使我产生了生育焦虑”,因此呼吁用户提高信息素养和鉴别信息真伪等信息能力,为用户的焦虑规避与纾解提供一定的干预对策[19。信息服务过程中女性用户的思辨能力强,其焦虑情绪也将随之减缓。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5:思辨力负向影响信息服务中女性用户的焦虑。

思辨力对女性用户的信息行为异化也有一定影响。思辨力能够使女性用户对信息进行理性的分析,当接收具有束缚性的陈规旧律以及负面舆论的信息时,女性用户会自动将这些信息过滤掉,也就不会导致信息行为发生异化。换句话说,思辨力强的女性用户不太会产生信息行为异化现象。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6:思辨力负向影响女性用户的信息行为异化。

思辨力既可以直接作用于用户的情绪,还可以通过建立用户感知防线对信息行为产生间接作用。王琳等指出,在疫情背景下,大量真假难辨的健康信息使用户的焦虑等负面情绪更为严重,继而对用户的信息行为决策产生影响[20;汪新建认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质疑式的认知方法,运用拥有个人特点的知识系统和认知结构来加工、同化和评判外在事物,可以降低不确定状态和掌控感引发的用户

焦虑情绪[21。本研究提出:强思辨力的女性用户因焦虑情绪而引起信息行为异化可能性较小,弱思辨力的女性用户因焦虑情绪而引起信息行为异化可能性较大。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7:思辨力负向调节女性用户焦虑与信息行为异化之间的关系。

图1显示了SOR视角下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的理论模型。

2 研究设计

为了保证量表的信效度,本研究根据信息服务具体情境对现有量表进行修改和补充。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按照1至5的顺序表示从“完全不同意”到“中立”再到“完全同意”。具体的量表题项及理论来源如表1所示。初始问卷形成后,面向本专业学者以及身边的女性用户进行预测试,收集95份问卷后整理反馈建议,参考后进一步完善形成正式问卷。本研究将能够利用网络或文化机构获取信息的女性用户作为调研对象。将正式问卷通过问卷星面向社会发放,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利用微信、小红书、美柚等平台发放问卷,以及图书馆门口发放传单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调研共收集346份问卷,删除填写不完整、全部选项一致、与本调研需求不符等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329份样本用于分析,样本回收率在95%以上。

表2显示了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女性信息服务使用特征。其中,44.07%的用户年龄在 26(含)~36岁之间,这与女性信息服务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比例较为一致。本次调研对象的学历普遍较高,64.74%的用户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历高的女性信息素养相对偏高,这与女性信息服务的人口分布特征较为符合。43.16%的用户接触女性信息服务的时间为3年及以上;31.91%的用户每天浏览与女性相关的信息服务1(含)~2小时;40.12%的用户经常使用与女性相关的信息服务,可见互联网女性信息服务的普及时间较早且程度较深。

3 数据分析

3.1 信效度分析

信度检验用来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信度越高可靠程度就越大,通常使用 Cronbach′s α 系数作为检测指标,大于0.7时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与稳定性。根据表3所示所有测度项的 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其阈值0.7,因此,量表信度较高。

效度即量表的有效程度,分为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聚合效度要求检验指标因子载荷理想状态大于0.7,CR值大于0.7,AVE值大于0.5。如表3所示,量表测度项因子载荷较为理想,CR值介于0.782~0.914,AVE值介于0.548~0.642,因此,该量表聚合效度较好。区别效度要求各变量的AVE值的均方根大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27。根据表4所示,对角线加粗数值为AVE的均方根值,因此,该量表的区别效度较好。

3.2 假设检验

本研究利用SmartPLS 4.0统计分析软件检验各假设,采用Bootstrapping法设置重复采样5000次。R2值可以反映假设模型中内生潜变量能被外生潜变量解释的程度以及模型的解释能力,结果显示焦虑与信息行为异化的R2值分别为0.344和0.327。路径系数可以用来判断变量之间的方向关系和联系强度,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结论如表5和图2所示。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对焦虑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30、0.232、0.166,均为显著,假设H1、H2、H3成立,即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正向影响女性用户的焦虑。焦虑对信息行为异化的路径系数为0.388,为显著,假设H4成立,即焦虑正向影响女性用户的信息行为异化。思辨力对焦虑的路径系数为0.076,为不显著,假设H5不成立。思辨力对信息行为异化的路径系数为0.291,为显著,假设H6成立,即思辨力负向影响女性用户的信息行为异化。对思辨力调节焦虑与信息行为异化检验的路径系数为-0.013,为不显著,假设H7不成立,即交互项的显著性不明显,调节效应不存在。在所有的刺激维度中,信息过载对女性用户的焦虑影响力最强,信息数量多以及传播速度快会导致女性用户耗费大量时间筛选信息进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4 结果分析

4.1 刺激维度(S)—机体维度(O)

信息时代下,信息服务主体为了追求效益和流量不断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服务功能,与此同时,信息数量的激增,低质量内容的信息也随之大幅增加。女性用户受生理特征影响,在自身素质、检索工具、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通过对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分析可知,信息服务过程中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以及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均正向影响女性用户的焦虑情绪。如34.24%的女性测试用户表示,有时提供女性相关信息的服务平台的操作比其需要利用这些平台完成的任务更复杂;34.85%的女性测试用户认为,有太多的女性相关信息需要辨别而不是没有足够的女性相关信息来提供决策参考;过半的女性测试用户认为信息服务中与女性相关的信息不够准确。信息服务过程中的负面问题影响了女性用户的情绪,过半女性测试用户认为自己时常跟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对检索结果不满意,并且认为垃圾信息、广告以及大量的相关信息掩盖了女性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这些情绪表现都属于信息焦虑的范畴。

4.2 机体维度(O)—反应维度(R)

大部分用户在信息检索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如信息焦虑等负面情绪,即用户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引发的紧张不安和担忧烦躁的情绪状态。生理结构和价值观念导致女性用户在利用信息服务过程中产生安全、外貌、偏见等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极高,与此同时,在当代女性穿搭、妆容和思想观念等风尚信息更新过快的影响下,女性用户信息消化不良和信息恐惧心理会强化信息焦虑情绪,最后影响其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行为。同时,女性用户如果过多地受到感性思维影响,不能理性筛选信息内容并分辨信息真伪,其信息行为就会发生主动异化或被动异化。如“女生25岁前必看的图书”等话题中的较多书籍并不属于女性用户感兴趣的读物类型,但为了迎合所谓的社会风向,用户仍会产生借阅或购买行为。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焦虑对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的路径系数为0.388,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超过半数的测试用户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受到与女性生活、学习、工作相关信息的影响,并且不能理解自己某些信息行为的目的。

4.3 思辨力的中介作用

面对纷杂的信息能够理性地思考是女性用户所需的重要素养之一。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可知,思辨力显著负向影响信息服务女性用户的信息行为异化,这与本研究设想一致:在信息服务过程中,理性地分析、辨别有商品价值的负面信息和有话题价值的负面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不理智的信息行为,从而降低信息行为异化的概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假设H5和H7经过分析后与初始意愿相违背,思辨力未能影响女性用户焦虑情绪,并且对调节女性用户焦虑与信息行为异化之间的关系无显著作用,即尽管思辨力强的女性用户可以控制自己的信息行为,但不能控制自身情绪变化,仍然受到了信息的裹挟,其可能原因在于思辨力带来的理性思考导致女性用户无形之间增强了相关信息的浏览强度,进而增加了用户焦虑情绪,也就不能调节焦虑与信息行为异化之间的关系。

5 研究启示

5.1 刺激维度:信息提供者完善服务体系

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信息提供方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早已成为显著的问题。基于研究结果可知,受其影响的女性用户的情绪和信息行为正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不同的信息提供渠道具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因此对于信息提供方而言,无论是女性网站还是应用软件,都应提升系统服务水平,采取既有面向大众女性用户的普遍均等服务,又有面向差异化女性用户的个性服务,即在具体信息服务建设过程中采取罗列信息和多层次简化信息两种方式,及时剔除数据库和网站等冗余信息,提高女性用户信息检索的效率。在信息质量把控层面需要增加女性信息“守门人”的数量,女性更容易识别那些制造焦虑和传递不利于女性的信息。信息提供方只有将服务核心回归到女性用户才能获取长远利益,过度提供商品价值信息和话题价值信息必然会引起女性用户的反感与弃用。

5.2 机体维度:社会多维度缓解女性焦虑

根据模型结果可知,女性用户在信息服务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情绪,但考虑到当下网络环境的普及程度,采取传统的直接干预模式很难发挥实际作用,因此有必要引入积极的外部干预措施。首先,应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推进建设性新闻实践,倡导积极情绪。尽管新闻媒介因网络的出现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作为官方信息媒介,其在大众群体视野中属于具有正确价值导向以及客观公正形象的信息服务主体。当下与女性相关的信息存在大量揭示社会性别问题,引导女性消费和激化男女对立的信息,极易使女性用户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而官方媒体推行建设性新闻,即在传统发布信息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和暗示,这种新的新闻框架体系可以解决当下信息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设性新闻在调节公众情绪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在实证研究中被证实[28。其次,社会女性组织要始终把女性放在主导地位,将推送女性健康、心理、成长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与疏导孕妇、单亲妈妈、有被侵犯经历等女性群体焦虑状况的实践有效结合,确保提供实用性和目的性强的信息帮扶。最后,还应提升女性心理疏导教育的质量,将开展教育的主体从医院拓展到各级图书馆和社区,固定女性心理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形成稳定且系统的女性心理教育流程。

5.3 反应维度:女性用户提高自身思辨力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现,用户信息行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思辨力对于女性用户而言也愈发重要。思辨力是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的结合,不仅要求女性用户提高筛选高质量信息的能力,还要求识别出女性相关信息中的偏见、意图、背景和潜在影响[29,警惕在突发情况下自身的信息行为异化。根据模型结果,女性用户在对女性相关信息获取、处理、传播的过程中考虑到相关的法律、道德、经济等问题,培养自己对与女性相关信息的重组和创造的能力,可以降低其信息行为异化的程度,成为信息的主人,享受健康的信息服务带来的便利。

6 结论

6.1 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来看,本研究发现思辨力对女性用户信息行为异化的负向影响,表明思辨力这一能力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用户的判断力和行为。在研究对象方面单独分析信息环境对女性用户造成的特殊影响,丰富有关用户信息行为方面的研究。从实践层面来看,研究一方面为网络信息生产者和传递者完善内容、理智分享提供参考,如优化信息系统的功能,增加女性用户实用信息服务,控制信息数量和质量,过滤制造女性焦虑信息等。另一方面提醒女性用户要提高个人思辨力,一要提高批判思维能力,不盲目接受信息,对不确定来源的信息产生质疑,学会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自身适用性;二要拓宽个人知识视野,了解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多学习古往今来优秀女性的观点和立场,为提高思辨力增加素材,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具体问题,总结经验,优化思辨技巧和方法。

6.2 研究局限性

其一,研究仅对女性用户的信息异化行为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缺乏男女两方的对比研究,后续可深入探讨男女思辨能力差异对信息行为异化产生的影响,并总结更有利于女性用户提高思辨能力的方法;其二,在研究中并未考虑系统功能过载、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对女性用户思辨力所产生的影响,后续可具体关注信息生产、信息加工整理、信息传播与思辨能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欣颖.基于信息质量理论的短视频平台用户购买意向研究[J].情报科学,2023,41(11):103-110.

[2]侯鹏,徐爱玉,李琦.智媒时代公众信息焦虑的产生机制:以育儿类短视频对育儿焦虑的影响为例[J].青年记者,2023(22):35-37.

[3]乔娇.职业女性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22.

[4]刘济群,闫慧.农村女性居民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甘皖津三地的田野发现[J].图书情报知识,2015(1):4-13.

[5]豆丽芳.基于SOR模型的哔哩哔哩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2.

[6]甘春梅,林恬恬,肖晨,等.S-O-R视角下社会化商务意愿的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9):64-69,97.

[7]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延弼,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97-108.

[8]阮海红.信息的异化与信息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0(4):54-57.

[9]王红霞.凸显思辨特性,培养思辨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内容解析与实施路径[J].语文建设,2023(18):35-40.

[10]陈潭,刘璇.数字焦虑的实践症候及其可能纾解[J].理论探讨,2024(1):54-60.

[11]SHOKOUHYAR S,SIADAT S H,RAZAVI M K.How social influence and personality affect users′ social network fatigue and discontinuance behavior[J].Aslib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8,70(4):344-366.

[12]秦季章.穆尔斯定律与情报检索系统的易用性研究[J].情报学刊,1990(6):441-444.

[13]陈世华,刘爽.迷失与超越:走出信息焦虑的困局[J].学习与实践,2023(9):107-114.

[14]王叶子.短视频叙事中的性别焦虑:基于抖音女性主播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22.

[15]KIRBY P L,REYNOLDS K A,WALKER J R,et al.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perinatal anxiety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line[J].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2018,21(6):813-820.

[16]王纯,楚艳民,张亚林,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5):299-301.

[17]史雅静,张灵聪,武海英.心理弹性、性别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基于情绪Stroop的实验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34(5):114-118.

[18]蒋海,刘伟.镜像逃逸:对“网际性别平等说”的质疑与思考[J].唯实,2003(10):80-83.

[19]曾粤亮,张莉莉,吕晓龙,等.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焦虑形成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1):137-150.

[20]王琳,马子乔.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信息焦虑研究:基于应激障碍水平的视角[J].现代情报,2020,40(7):14-24.

[21]汪新建.超量信息带来的普遍焦虑如何应对[J].人民论坛,2021(增刊1):138-140.

[22]KARR-WISNIEWSKI P,LU Y.When more is too much:operationalizing technology overload and exploring its impact on knowledge worker productivit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5):1061-1072.

[23]孟猛,朱庆华.数字图书馆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与服务质量整合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8):3-11.

[24]王畅.信息焦虑量表的编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5]刘孝文.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26]郭荣.规训与共治:大学生评教行为异化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20.

[27]CHIN W W.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approach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Modern methods for business research,1998,295(2):295-336.

[28]李超,陈龙.信息过载状态下的新闻回避现象研究[J].传媒,2023,(14):91-93.

[29]刘彩娥,韩丽风.AIGC背景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42(2):46-51.

作者简介:

闫玉文(1999—),女,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女性阅读研究。

王明慧(1979—),女,硕士,副教授,任职于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图书馆学、阅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