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基础训练
1. A 明太祖朱元璋借鉴前朝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他为此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故选A项。
2. B 明代内阁办公地点从没有特定官署到有了专门官署,阁臣的权责从“日侍左右,备问代言”变为“裁定机宜,对诸司奏启的批答,皇帝诏令的起草”,说明内阁的权限和地位不断提升,B项符合题意。
3. C 据材料“专事缉访”“掌刺缉刑狱之事”可知,明成祖建立的东厂,是一个专门负责侦缉和监视的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组成,直接向皇帝负责,表明皇权专制程度显著提升,故选C项。
4. D 据材料“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远及红海沿岸”可知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促进了中外交流,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故选D项。
5. A 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故选A项;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排除B项;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排除C项;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排除D项。
6. B 据材料“舟坚铳大,能毒人于十里外,我舟当之无不糜碎。即有水犀十万,技无所施”可知,荷兰战舰体积庞大,火炮战斗力强,说明西欧造船和火器制造技术先进,故选B项。
7. D 由“结束了二百多年的对立状态,开启了双方和平互市的局面”可知,隆庆和议顺应了民族关系和平发展的要求,故选D项。
8. A 据材料“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强盗,明罚敕法之天吏也”并结合所学可知,雍正皇帝强调清王朝顺应天意民心消灭了流寇李自成,并且自诩其替明朝来统治天下,说明统治者意在论证政权的正统地位,故选A项。
进阶训练
9. A 据所学可知,明朝皇帝由于对文官集团的不信任,往往依赖身边的太监来执行一些秘密任务,太监作为皇帝的亲信,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并逐渐积累起政治影响力。材料中虽然太监“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但其权力源自皇帝,根本原因是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大,故选A项。
10. A 据材料“朝廷获利丰厚,贫民也因此‘或多致富’”可知通过朝贡贸易,朝廷获得丰厚利润,普通民众也有通过朝贡贸易而致富的,由此说明朝贡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计民生,故选A项。
11. A 据材料可知,明朝通过“金牌信符制”对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的茶马贸易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推动了民族间经济交流,故选A项。
12. C 由“均田免粮”“闯王来了不纳粮”可知,这些政策和口号反映出当时的农民渴望得到土地,希望废除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强烈诉求,故选C项。
13. (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削弱和分散了相权,强化了皇权;分工明确,彼此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
(2)原因: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防止大臣专权。
(3)机构:内阁。
说明:有“辅政之事实”:内阁拥有票拟权(或内阁的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无“宰相之名”:内阁仅是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不及司礼监受到皇帝信任。
(4)基本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