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2024-11-07 00:00:00李峰

◀ 素养夺标 ▶

1.通过清朝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把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历史趋势。

2.通过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面临的危机。

3.通过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 本课必备 ▶

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 康乾盛世

(1)时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

(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2. 君主专制的强化

(1)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奏折制度。

(2)军机处:雍正时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3)文字狱: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二 疆域的奠定

1. 收复台湾(东南)

(1)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抗击沙俄(东北)

(1)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扩展到黑龙江流域。

(2)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 打败噶尔丹(西北)

(1)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经过长期斗争,到1757年清军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不久,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

(2)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 经略西藏(西南)

(1)清初,清廷册封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2)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5. 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

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1. 农民起义: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主要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

2. 闭关自守

(1)背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表现:清朝起初指定四处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3)危害:并不能真正消除外来潜在威胁,反而加深了隔阂和矛盾;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