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医学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培育合格人才及人力资源配给的初心使命,以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卫生健康需求为导向,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必要之举。面对医药事业发展新局势新挑战新要求,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借鉴与遵循国际国内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质量标准,又要突出医学教育个性质量标准。以落实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等战略为基本任务,以新发展、“学生发展为中心”、胜任力导向、结构功能与产学研教协同创新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现代国家治理与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导,立足实际,多举措创新应对,助力健康中国,全面支撑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科教兴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强健康中国建设”[1],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联动协同推进科教兴国与创新驱动战略的科学部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是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和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力军,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初心使命,以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以高等教育及医学教育质量标准为7tTTE7almkikw3nB1LyWPw==依据,积极探索医药卫生健康事业拔尖创新、学科领军与创新团队等急需人才的自主培养新机制新模式;同时,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医药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临床资源与优势,加快实施生物医药卫生健康创新驱动战略,挖掘和拓展生物医药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及产业界创新内生动力和自立自信自强民族自豪感,抢占生物医药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国际赛道和前沿高峰,为国家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与个性质量标准
党的二十大确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借鉴国际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基本质量标准及专业认证标准,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创新医药卫生健康行业发展性质量标准并予以贯彻实施,如医教研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及质量标准、数智赋能医药卫生健康行业质量标准、区域医学教育同质化发展质量标准。同时,要严格制定完善并落实体现医学教育发展规律的个性质量标准。一是药师、技师、医师等双师型师徒制教育质量标准。二是以高校及其临床教学基地为主体的院校教育,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主的毕业后教育,包含直属、附属医院或临床医院、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在内的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协同实施的继续医学教育相结合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质量标准。三是军医教育特殊质量标准,如军队野外生存或战时特种医疗救治等救护类特殊医疗卫生人才培训质量标准等。四是医学职业素养标准。五是投入和高水平办学效益匹配的医学教育办学质量标准。
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局势、挑战与要求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局势新挑战新要求及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以新时代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对医药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提出新要求。差异化医药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规范化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有效保障、农村基层卫生人才质量亟待提升、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等优质资源扎堆分布等现状与问题,亟须调整各级各类医药专业结构与办学规模,落实办学效益均衡及医药卫生健康服务保障均衡,落实不同区域尤其是县域和农村村镇医药卫生人才与医疗资源供给差异需求。
第二,国际国内疾病谱变化及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对国家生物医药卫生科研、人才培养、卫生健康服务及治理等提出新要求。因此,亟须以疾病谱变化为参照、以新技术为支撑、以有组织科研为抓手、以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为目标,坚持“中西结合、守正创新”原则,借鉴与吸纳世界科技前沿理论与突破性技术成果,加快推进中西医结合新药开发与研制、癌症等疑难杂症及基因型肿瘤医学组团研究与突围、以基因芯片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生物信息医药科技创新、医学人工智能及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医疗器械研发与核心技术攻关,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并开辟医药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科研成果转化新途径,持续提升生物医药卫生健康贡献力和影响力,彰显健康引领价值。
第三,以生物病菌实验等为特征的国际生物武器安全风险溢出事件对以生物医药科研为支撑的国家生物安全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国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2]。因此,亟须加强病原与免疫微生物基础研究、新型疫苗等防疫制剂研发、免疫蛋白与基因技术联合实验攻关、新型病菌与病毒交叉感染导致的人畜共染机制研究、药物靶点探测研究等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生物安全风险,构建以科技为支撑的国家生物与生命安全防保体系。
第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和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新格局对我国高质量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提出新要求。一是加快自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医药卫生健康人才;二是进一步规范化、同质化培育医药卫生健康人才岗位胜任力。应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为己任,立足我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及本校发展优势、不足和特色,依据我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科研支撑及新型多样化健康服务配给,着力推动高校医药卫生健康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与创新驱动的协同联动,培养个性化特色人才,促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现代国家治理与大学办学理念,促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新时代新发展理念。2015年,党和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新发展阶段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治国理念,而且是指导新格局下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校办学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亟须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培养中国风格和高校办学特色的医药卫生健康人才,促进医药学与理工农文法等学科交叉、科学与人文融通,加强生物医药卫生健康多渠道开放与合作,实现优质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资源全球共享,促进生物医药卫生健康教育、科研、人才、产业和服务的协同、同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与实践[3]。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差异化教育与发展思想和裴娣娜等倡导的现代主体教育理论、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阿瑟·齐可林提出的大学生发展七向理论和阿斯汀的“输入—环境—输出”模型个体与环境互动理论、“学生投入”理论及杜威“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与支撑。“以学生为中心”关键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可尝试从学生能力开发、情绪管理、从自治到与他人相互依存、建立自我认同、建立成熟人际关系、建立生活哲学与目标、养成公正品格等多方面着手,充分利用个体与环境的积极互动效应,改善高校校园环境、教育教学模式与学生实践体系、教育治理体系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在“立德树人”,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也体现为培育“德艺双馨、仁术仁心”好医生。另外,全面发展并不是“等同发展或同等发展”,高校应尊重每个大学生独立人格与禀赋能力差异,促进医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理念。当前,美国维·麦克利兰的胜任力概念及胜任力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等领域。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高等医学教育是第三代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4],岗位胜任力是医生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基本技能。全球胜任力是21世纪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必备能力,也是复合创新型国际化生物医药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构建了公共卫生系统主要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5],为医药卫生健康人才职业岗位胜任力标准制定及实施提供了参考。以胜任力为导向,须突出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健康人才的个性化岗位能力要求与标准,增强其岗位适应力、专业竞争力和可持续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第四,结构功能与产学研教协同创新治理理念。大学结构功能理论强调高校组织结构与职能匹配的治理效益。我国高校承担着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承等基本职能,要求有效推进教、研、产、学等协同创新,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创新驱动。与此相适应,高校必须在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规划与指导下,以治理机构及职能落实为出发点,产学研教协同发展为目标,持续改革创新以治理机构布局、人才梯队建设、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为重点的高校协同创新治理机制及模式,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用人单位、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或机构等多利益方,鼓励其积极主动参与大学多元共治,统筹各方需求,合力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水平及办学效益,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第五,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文明理念。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于2019年达到51.6%,目前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6],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但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短板,如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高等教育治理结构不完善及行政化治理突出、课程教学质量偏低、学科专业设置脱节[7]等。生物医药卫生健康领域核医学核影像等仍然落后美英发达国家,尤其是高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人工智能+生物芯片技术”、基因编译及混编等方面缺乏世界顶尖级创新型领军人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也亟须高校有所作为。当前,教育、科研、人才培养不足始终是影响高校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量力而行,坚持“教育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文化润校、交流融校”,提升持久竞争力,发挥龙头作用,构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生态。
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应对策略
理念始于行动,王阳明和陶行知等倡导的“知行合一”和杜威倡导的“做中学”有异曲同工效应,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8],以现代国家治理与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和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性应对。
第一,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与机制。中国古代讲究和尊崇“学而优则仕”的评价理念和行为标准,后又有“举孝廉”等有益人才评价和选拔的机制,都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治理提供了有效借鉴。高校及医药教育同仁,应该深谙有效人才选拔标准及科研评价体制机制的利弊及“指挥棒”效应。时不我待,构建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与机制,高校使命和责任仍然光荣、重大和不易。
第二,加强全面发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始终是高校办学宗旨。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及文化多元和意识形态工作日益复杂的新环境、新挑战,必须重视中华物质精神等文化遗产的引领价值与意义,有必要、有计划、有步骤审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行业或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落实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落实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建设文化强国和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任。
第三,夯实源学科基础,精准落实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及创新驱动的基石。高校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科的基础性和基础学科的发展,而且要加强科学引导和精准指导。“四新”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医药教育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选择,需要谨慎对待,爱才育才惜才,尤其是对于具有深厚源学科基础的优秀人才,仍倡导强基固本、正本清源,稳固以自身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第四,数智赋能高校医教协同治理创新。数智赋能大学治理不仅关乎大学办学效能,更关乎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学治理首在立德树人,也始终坚守法不倚众的独立自主办学之道和学术自由初心。医药卫生人才培育横跨教育和卫生健康两大主要行业和多学科,利益矛盾冲突不可避免,亟须各利益方趋利避害、求同存异、携手同心、相向而行。我们相信,高校一定能够继承“德先生、赛先生”及“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协同创新,结合数字中国与数智教育、科技强国等重要发展战略,在教育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翅腾飞,树立高校医教协同治理创新与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第五,加强高校对外交流与开放合作。应对国际风云变化,亟须坚定不移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坚持“中西合体、洋为中用”的原则,打通高校对外交流与开放合作的堵点、难点、节点,管控风险,与国际接轨。同时,有选择地输出中国特色办学成功经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健康与高教产业优势,讲好中国医药卫生健康与高等教育的传奇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已经踏上征程,面对国际国内机遇与挑战、矛盾与要求,我们须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合理决策,保持韧性、勇气和战斗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和高质量医学教育。实现强国梦想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虽令世界瞩目,但更须识别风险、尊重规律、知行合一、德法兼治、止于至善、文明立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3:27-28.
[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3:336.
[3] 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下)——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30-46.
[4] 李海潮.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与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的关系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11):801-806.
[5] 马彦秋子,郭浩岩,韩古月,等.我国公共卫生系统胜任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37(1):9-12.
[6] 裘思远.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高教论坛,2024(1):107-111.
[7] 郑文龙,欧阳光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挑战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6):46-53.
[8] 吴云.以教育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J].北京教育(高教),2023(1):24-27.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医教所)
[责任编辑:苑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