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非连续性文本近几年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其题目设置灵活多变,但无论如何变化,都始终围绕着对学生提炼信息能力的考查。在考试中,学生答题时常遇到的困难是耗时长且难以分辨隐含信息。从泛读、连读和精读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快速提炼非连续性文本信息,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答题效率,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信息提炼;泛读;连读;精读
非连续性文本近年来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题目设置灵活多变,但其核心始终在于考查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这一能力正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强调的: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本文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学生在考试中解答非连续性文本试题时,常面临两大困难。一是由于文段众多、内容抽象,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反复阅读,导致耗时过多。二是虽然获取文本中的显性信息相对容易,但分辨和获取隐含信息则较为困难。那么,如何快速提炼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呢?本文将从泛读、连读和精读三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阅读效率和答题的准确性。
一、泛读:综合性阅读
泛读,即浏览文本,旨在快速提炼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中考试卷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最常见的是文字和数据图表。接下来,分别就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阐述如何进行泛读。
1.文字类
文字类文本涵盖了议论文、说明文、新闻等多种文体。无论哪种文体,都可通过关注标题、寻找中心句、关键词的方法迅速把握其主要内容。下面针对每种文体进行具体说明。
(1)议论文:找到中心论点,就把握了主要内容。中心论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中间或结尾。若选文未直接表明中心论点,可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厘清这些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归纳出中心论点。
(2)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对于事物说明文,找到说明对象的特点,即把握了其主要内容。这些特点往往不会集中在一个句子中,因此需要在文中画出表现说明对象特点的关键词,并进行分析整合。事理说明文则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把握其主要内容的关键在于找到文章说明的科学道理,这些道理同样可能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中间或结尾。
(3)新闻:对于广义的新闻,要快速把握主要内容,需要关注标题和寻找中心句。若文中无明确中心句,可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进行分析整合。对于狭义的新闻(即消息),只需关注标题和导语即可大致把握其主要内容。
2.图表类
图表类文本包括图和表两大类。无论是图还是表,在泛读时,通过查看表头或图例即可快速把握其主要内容。
泛读的目的在于快速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连读和精读打下坚实基础。在泛读过程中,务必注意保持适当的阅读速度。
二、连读:比较性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在泛读之后需进行连读。连读是在把握每则材料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补充、递进等,分析共性与个性,整合材料内容。深圳中考试题中,涉及连读的主要是提取整合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种题型。主要通过画关键句(词)的方法提取信息,用比较整合的方法提炼信息。
1.提取整合题
这类题型考查学生提取、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例如,2023年深圳中考语文试题第14题: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之中总结出第19届文博会能够成功举办的原因。此题需把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连读。通过泛读已知材料二主要内容是从科技、产品、理念的角度说明第19届文博会的创新。采用抓关键句(词)的方法从材料三中提取并概括的信息有:本国参展商和主办方均对文博会的高科技、新产品印象深刻。逐条概括并整合同类信息后,可得出答案:“勇于创新”是第19届文博会成功举办的主要原因。
2.材料分析题
这类题型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相应信息、分析信息及语言表述的能力。如2022年深圳中考语文试题第4题:深圳地铁12号线左炮台站是蛇口片区的起点站,现面向社会征集公共艺术文化墙的设计方案。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确定文化墙主题并简要阐明表达意义。此题需将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连读。材料二的表格以其他站点为例,为考生提供了模仿创造的依据。通过画关键句(词)的方法,从材料三提取相应的信息组织答案。
三、精读:研究性阅读
精读是在泛读的基础上,针对题目的具体要求,深入研读解决具体问题。深圳中考试题中,涉及精读的题型主要包括图表解读题和对比辨析题。主要通过画关键句(词)的方法提取信息,运用比较分析法提炼信息。
1.图表解读题
图表作为形象化的语言,具有内容简明、信息量密集的特点。相较于文字类文本的显性信息,数据图表类文本则蕴含更多的隐性信息,能够综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这也是学生的难点之一。对于数据类图表,在提炼信息时需注意:①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要求;②细看表头,把握表格的整体内容;③比较数据变化,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比较,从不同角度发现规律;④用简洁、精练的文字进行表述。
2.对比辨析题
这类题型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检索、提取、对比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第一步是在原文中准确提取相关信息。可以先浏览题目,再在原文中画出与题目相关的句子。如果在通读全文后仍未找到某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则可以根据选项的内容或关键词,通过关注标题、材料的中心句或关键句迅速锁定选项的检索范围。第二步是比较分析。检查选项是否存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因果混乱、表述过于绝对等问题。这些都属于隐性信息的范畴。可以使用“比较法”来发现这些问题,即比较选项与原文在程度、范围、时态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句意及其他关系上的理解是否一致。这是对学生辨析能力的考查。
精读和连读既要提取显性信息,也要提炼隐性信息。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检索、提取、比较、分析信息的能力,还增加了阅读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通过关注标题(文字类文本)或表头(数据类文本)、抓住中心句或关键句(词)的方式进行泛读,从而快速、整体地把握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这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接着,运用比较整合的方法梳理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共性与个性,完成连读。这能使我们的阅读更加深入!最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完成精读。这将使我们的阅读更具质量!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紧密关联着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具有极高的社会实用价值。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教授他们文体知识,指导阅读技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强他们的阅读素养。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