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践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并落实其教学建议,在深入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大学习任务群,探讨初中语文学科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写作评价的设计与实践策略。并结合统编教材中的教学素材做具体分析,旨在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写作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阐释了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类型、学习内容及教学建议。其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承担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重任,涵盖了创意表达、思辨性表达及实用性交流三大写作要素,分别指向文学类、思辨类及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训练。基于此,教师应从整体出发,把握重点,探索三类学习任务群的评价设计与实践策略,促进其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写作评价设计与实践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文学类文本写作中,学生需细致观察自然、社会,表达个人独特体验与见解,并尝试文学创作。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四学段的学习内容及教学提示,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运用了有韵味的语言、创造性的写作方法,以及是否表达个人真实感悟。因此,基于“创意表达”的写作指导具有创造性、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在评价时,教师可从选材新颖度、内容真实性等多个维度评估学生写作能力。
同时,写作评价需关注文本体裁特性。如小说类文本,应评价情节构建、人物塑造及思想深度;诗歌类文本,则侧重语言美感、意象营造及情感表达。以统编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为例,教师可设计微写作任务,如“从酒店小伙计的视角重述小说,创作一篇微小说,刻画他人眼中的孔乙己”。依据此任务,可采用表1所示评价标准进行写作评价,涵盖写作目的、内容、方法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明确写作亮点与改进方向,具体评价形式可参照表2模板。
二、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写作评价设计与实践
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中我们可以明确,“思辨性表达”的核心在于“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哲理类、科学类、艺术类及理论性强的文章,鼓励他们辩证地分析文章中的观点、立场及写作手法,并围绕具体观点进行书面阐述[1]。基于此,在思辨类文本的写作评价中,教师应深入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轨迹、思维方法,以及他们的思辨表达成果。
具体而言,思辨性文本主要包括议论文、评述文等,这类文本往往结构严谨、语言明确、PNdlbIPHODWoy8yrNSa1rStkmnbWxCgfZga+T0Eotds=论证充分。在评价学生的思辨性表达成果时,教师应从上述几个方面切入,梳理写作评价的关键要素。以统编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中的第二题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课文中的辩证性观点,阐述个人见解与思考,撰写一段议论性文字。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成果,教师可参照如表3所示的标准进行评价。
在表3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设计评价量表,为学生自评和互评提供框架,帮助他们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理清思路、精炼语言,从而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写作评价设计与实践
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新课标提出了“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等要求,并给出了“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等教学提示。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教学提示,在实用性文本的写作评价中,教师应着重考察作文内容是否明确、语言是否简洁、条理是否清晰[2]。
总体而言,实用类文体涵盖说明文、书信等,在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时,教师应从作文的内容、语言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以统编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当学生完成单元阅读任务后,教师可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的某一建筑或景观,细致观察其地理位置、外形、颜色等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及历史背景,撰写一篇说明文,以此锻炼学生的实用性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依托表4中的评价标准,系统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以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指引,在清晰界定三类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探索了文学类、思辨类、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和系统化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能,还在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不同文体的差异,形成文体意识。这样,学生在未来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便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付 辉,涂 昊.量规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3(15):112-114.
[2]林肖永,黄振宇.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写作评价机制的构建[J].文学教育(下),2022(07):133-135.
[作者通联: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