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居秋暝》诗画一体特色品鉴

2024-11-07 00:00:00刘仕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10期

摘 要 诗词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文学形式之一,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文化审美,彰显了中华文化内涵与内质。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禅宗哲学思维在他的诗作中得到生动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王维诗歌的最大特色,“空”生万物,“喧”引情动。以王维《山居秋暝》为例,着重品鉴其“诗画一体”的审美观和风格,阐释“诗画一体”的特色。

关键词 王维 《山居秋暝》 诗画一体 诗词特色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一体”创作风格为人称道,在60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创作了众多诗画一体的诗词,《山居秋暝》便是典型代表。此诗以寥寥文字描绘了初秋新雨过后的山中景色,通过四季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更替的顺应与淡然态度。诗中既有佛家和道家有所不同又有共通的审美观与思想境界,又有自我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可谓氤氲无声禅趣,缱绻田园和谐之美的经典之作。

一、诗画一体的审美观:道佛并生,复归本真

1.乐天知命,见素抱朴

《道德经》有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见素抱朴是道家思想追求的人生至境。即人应当如未经雕琢的璞玉一般,主动摒弃纷繁琐碎的杂念,始终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以回归到生命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这与王维的思想境界不谋而合。在《山居秋暝》中,这样乐天知命、见素抱朴的人生境界也在淙淙流动。

《山居秋暝》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王维被李林甫等人排挤,朝政日趋昏暗,致使他对政治心灰意冷,怀抱消极态度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虽然仕途上有所不如意,但经过政治洗礼和命运的锤炼,他依旧保持着一颗素净淳朴之心。王维将自己的思想、精神和生活寄托于山水之间,融入广袤的自然之中,因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我和谐、澄澈通透。冥冥之中,道家思想中的“见素抱朴”之境也在其诗中得到体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场初秋之雨,悄无声息地将山林洗得一尘不染。雨后初晴,人迹罕至的山中变得格外寂静,仿佛不沾染尘世分毫的世外桃源,简短凝练的十个字,勾勒出一幅雨后山中清秋图,引人无限遐思。面对这空旷清新又恬静的山中景色,王维的着墨之处不在于“秋山”,不在于“深山”,不在于“孤山”,而是“空山”。因为雨后的山间人迹罕至、寂静非常,他感觉鸟语花香似乎都从山中隐去,因而变得空阔。而他也因为心无杂念,才能注意到雨后深山与往日的细微差别,并将其呈现出来,其既是对山中的景色描写,亦是对自我空灵澄澈、别无杂念的心境的展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初晴的山中,明月慢慢升起,月光映照在茂密的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宛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动静结合,光影流转,若不是早已沉浸在这美丽的山景之中,若不是早已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又怎能注意到这动静交织的清幽明净,注意到这在他人眼中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月光、松林、石头和流水。此时,他的心早已被自己的纯净、朴素放空,曾经所有让他倍感忧心的琐事,让他万分沮丧的困境,都在这空灵的自然中销声匿迹,继而幻化为有不同的生命追求,却一样将自己放空、自由成长的万物上。它们ZHjCIcSV+JySY+j9efVYxQ==像这雨后皎洁的明月,宛如空山中的淙淙流水,无畏外界评价,无畏原始之貌,而怡然自得地向自己的生命理想奔赴,又何尝不是生命的智慧和修为。正因如此,王维的心早已变成道家所说的“一口枯井”“一汪湖水”,清风袭来却吹不起丝毫涟漪,于是才有他在结语处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因为他的心也在这样的四季交替中返璞归真、顺应天意,已经不再被任何欲望所牵动,因而心灵也逐渐轻松愉悦,以乐天知命的态度,像明月和流水一般,自然向前。

2.明心见性,直觉境

王维幼年时即饱读诗书、才华凸显。年岁增长后,王维不仅主动学习佛家道义、参禅悟理,还信奉道教,追寻生命本真,且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特别是咏颂山水田园的五言诗,为当时之文人崇尚和敬仰,因而也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却又直击心底的禅意,让人在文字中感受到其参禅悟道所特有的“明心见性直觉境”的人生境界。

“空山新雨后”,简单的引子,首先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空旷7Fixh8qRJ2YRba1Ex/tkZQ==且空灵的山谷。“空山”,可能没有鸟鸣,万分寂静,因而显空;也可能因为没有人烟,没有一切能真正捕捉到的生命活动,因而显空。然而不见人的空山中,却有诗人这个安静的观察者,而后隐隐传来的人语,也暗示这并非杳无人烟的空荡之山。那为什么要说是空山?因为山中林深树茂,掩盖了人的活动,而从深层次来讲,恰是王维心外无物、万法皆空的禅修境界的体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洗衣归来的喧闹声从竹林中慢慢传来,采莲的少女乘着渔舟下水使得莲花缓缓摆动。此句中,王维特意将人物与动作进行了次序上的颠倒,由此勾勒出了一幅自然景物先出场、人迹随后再出现的浣衣采莲山水图。因为对自然有诚挚的皈依,因为对外物有“不求”的心智,他才能在目光所及之处,将自然之景尽收眼底,并用反逻辑之语,转化人之常识为自我意识深处的一种对生命境界的探求,具有明显的禅宗特色。

禅宗有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对万物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而为一体的佛教所尊崇的生命观和悟境,即“瞬间永恒”。王维也同样用诗歌表现了自己瞬间永恒的佛境。他写“清秋”点明季节,写“明月”告知已是暮色四合,写“浣女”归来明示天色较晚,而后却写“春芳”。根据诗意判断,此处的“春芳”定然不是真正的春季,而是王维在看到初秋的山中景色后,一瞬间放飞思绪下的跨时空转换与链接,继而又刹那间成为永恒的神游之思。同时“明心见性直觉境”,也使得王维的诗作表现出“入世观心、情促禅生”的佛家意趣,虽然身处“空山”,但其眼中却盛满了自然之景、寻常之物,他看得到皎洁的月光,留心到潺潺的流水,注意到山中的松林,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体悟到莲花的静心,这一切都随着他对自然和生命的具体感知,随着他对现实的关怀和生命的尊崇,无心、偶然、无思无虑的直观感受,使其逐渐步入“出世之境”。因为禅在心中,情促禅生。写山水之间,“空”与“闲”遥相呼应,山水相忘更见禅性。

二、“诗中有画”的风格

1.以“静态”为“空”的意象选取

文学家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称赞其高超的文学造诣。即使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王维“诗画一体”的诗歌创作风格仍引得今人争相模仿却始终难得其神韵。王维诗歌中大量的山水景物意象,都是常见的山水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他的诗作中刻画出另一种空明、澄澈、淡然而静心的意境。王维在运用这一类意象之时,往往会以静态凸显画面之空,因此使意象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更为凸显。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按照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正是因为浣女洗衣归来,竹林中才传出喧闹声,正因为少女乘渔舟下水,莲花才缓缓摆动。此处王维虽然描述的是动态的画面,却因为变化语序位置,而使得自然景物先入为主,由此使动的景物呈现出静态的感觉,同时这微小的动静又与诗作最开始的“空山新雨后”形成本质上的对应。因为景物先入为主,物我相忘,因而这动静只有在心特别静的时候才能听得到;因为山是“空”的,所以浣女洗衣归来和少女乘舟采莲才与安静的雨后秋山融为一体,让人毫无察觉且不觉喧嚣。素简的静态画面与唯美清新、富有纯粹生命之美的动态画面交相辉映,让“静态”意象因“空”的修饰,萌生出一种别样的山水画才有的凝练大气之内蕴气质;而依托山水画意象,在诗作中着墨细节,则使声、色、光、态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勾勒出以写意达情为核心的明净深远山水画,自然形成一幅情味绵延、质朴清秀的诗意田园图,可谓美而更美。

2.以“名词”作“主体”的“喧闹”状态

王维出身于高门世家,是个典型的贵族公子。他家教严苛又富有才华,前半生仕途平顺等条件,都使得他内心深处对佛教、道家的生命之意和精神之境的感悟更为自然、深刻。因此,他的诗作往往清新而灵动、素朴却动人。他以对人生的思考和自我境界的追寻为根基,在文学的世界遨游精研,创作手法也独具匠心。他擅长在诗作中巧妙运用名词作为主体来铺陈,即使不直接使用动词,也能通过名词的排列组合呈现出动态之感。即使偶用动词,他也能于无形中减弱其力量,使“动”达到“静”的效果,从而让诗作拥有他人无法比拟之神韵。

《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脍炙人口的诗中有画的代表。为了表现空山之静,达到“动”能显“静”的效果,王维在写景时用了对比法“月亮在天空”“照在地上”,形成了上与下的空间对照。“照”为视觉感受,“流”为听觉感受,是视听对比;“照”给人轻柔之感,“流”则灵动活泼,是566c4874b1cc3c18986a762cfb92c51e柔与动的对比,无形中将景物的明净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外,虽有动词的运用,却悄然削弱了动词的性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中的“照”和“流”都是动词,但没有动词的刚硬。因为“照”在此处的运用,是以皎洁的月光轻轻洒落在山中松林为前提的,而月光洒落是自然而然、静谧无声的状态,因而此处的“照”俨然具有了静态的意味。月光洒落在松林间和草地上,好似人一般,含情脉脉,轻轻照拂着山中的一草一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又于无声中衬托出雨后初霁的深山之静谧,彰显出寂静的深山中月光带给这空山的“喧闹”感和生命活力。而“清泉石上流”,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此句中虽然也运用了动词,却并没有给人以清泉奔涌的动态想象,反而是在削弱了泉水流淌的无拘无束和奔涌流泻之“动”,呈现出清泉缓缓淌过石头的悠然自得之态。而动词性质的减弱,则使名词的主体地位更为凸显。乍一读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月”和“松间”,是“清泉”和“石头”,继而才是依托真实景物的描绘和性质减弱的“动词”的衬托,传递出月光和泉水为万物皆静赋予的“喧嚣”之感和状态,其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幅天然雕饰的诗意山水图,让人不自觉地进入瑰丽、清新又充满意趣的山水情境中。

“空”生万物,“喧”引情动。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因为有“空”的酝酿,万物才在王维的笔下葳蕤衍生;因为有“喧”的存在,“静”才在王维的笔下别有一番韵味。他以山水画意象为载体,以“空”的修饰为桥梁,于“情”的萌动中,进入释然的人生之境,山水意趣由此融于诗中,文字绘画由此丰韵传神。

[作者通联:济南市章丘区绣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