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周总理,你在哪里》所激发的不仅是曾沉浸于这首诗歌中的朴素情感,更有面向当下的深情呼唤与强烈期待。在教授当今初中学生时,教师从这首诗歌中解读出的深层意味,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伟人在国人心中是璀璨的星辰,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在众多伟人之中,周恩来总理独具魅力,他既承载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文化精髓,又彰显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这样的伟人,理应以诗颂扬,以歌传唱。如今,初中学生学习这首诗歌,不仅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周总理的深切怀念,更是对当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豪情抒发。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材分析 《周总理,你在哪里》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新增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歌,再次引发了教师们的热烈讨论。这首曾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中学语文教材经典之作,如今重新回归,不仅唤醒了人们心中的朴素情感,更激发了面向当下的深情与期待。在教授当前初中学生时,教师如何解读这首诗歌,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伟人”何义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伟人”一词承载着特殊的意涵,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常指代那些为国家建立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杰出人物。因此,伟人在国人心中成为闪亮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周总理不仅被公认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他更是千家万户的亲人,每当提及“总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周总理”。周总理一生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他的亲民形象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的典范。关于周总理的诸多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如他对待烈士遗骨、下一代、人民教师、清洁工人的态度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动乱年代,周总理更是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保护了大批革命干部、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成为人民心中的希望之光。周总理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这种威望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共产党的敬意,这种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深厚。
因此,通过《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伟人的光辉形象,更能体会到周恩来总理与普通百姓之间那份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正是这种光辉与感情的并存,在周总理离世后,人们依然对他念念不忘,并期待能有更多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继续关爱着人民。带着这样的理解去阅读这首诗,我们便能深刻领悟那些看似平实的字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例如,“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这一句中,“你可知道”不仅表达了“你的人民”希望“你(周总理)”能够知晓他们的思念之情,更表明像周总理这样的“好总理”能让人民感受到“好”且“想念”其初衷并非为了赢得人民的“想念”。这种看似矛盾的事实,恰恰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朴素情怀:周总理对人民的好是出于深厚的感情而非为了被想念,正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民更加深切地呼唤“你的人民想念你”。在人民的呼唤声中,周总理的形象愈发高大、光辉!
二、诗以咏之
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1977年1月8日,柯岩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该诗一经问世,正沉浸在对周恩来总理如潮般思念之中的全国人民立刻为之轰动,人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思绪与情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强烈的呼声,次日,党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便全文转发了这首诗。于是,诗中那些饱含深情的词句、催人泪下的情感、荡气回肠的韵律,在全国的读者乃至全国人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1]。
这首诗歌以“诗”的形式承载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在诸多文学体裁中,诗歌以其言语精练、内涵丰富而独树一帜:其精练的语言使作品易于铭记,让读者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作者创作的全貌;其丰富的内涵则能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读者的诸多回忆与情感。因此,面对《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读者能在心中涌起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读着诗中的每一句,都能感受到“咏”的韵味。
“咏”是一种面向诗歌的独特表达方式,它既可以是高亢激昂的,也可以是低沉婉转的,这恰好满足了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对于那些曾亲身感受过周总理关怀的人来说,读诗时与周总理相处的每一个温馨片段都能成为情感的催化剂,此时,他们或许不需要太多的声音,只需低低地吟咏,便能为自己怀念周总理的心情找到一条抒发的路径,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而对于那些虽未直接与总理交流,但在心中深深刻下情感烙印的人来说,他们长久以来积聚的怀念之情则可以借助这首诗放声咏唱,那高亢的声音成为他们情感宣泄的通道。
三、歌以唱之
诗与歌自古便紧密相连,故而“诗歌”二字总是相伴相生。《周总理,你在哪里》不仅以诗的形式存在,更被赋予了歌的灵魂。这首歌,由施光南先生在柯岩的诗作基础上精心谱曲,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诗人与作曲家,将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的对人民好总理的深切敬爱,化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与旋律,深深触动了广大听众的心弦[2]。在借助歌曲表达情感时,人们往往更依赖于直觉与那些难以言表的情愫,这些情感支撑着对诗歌的深情演绎。
在当今语文教育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中,语文与音乐的融合为《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演绎开辟了新的路径。试想,在李光羲深情演唱这首歌时,若能配以海棠花开的绚丽场景,再辅以与诗歌内容相契合的图片或视频,那么,诗歌本身就能成为学生默会知识的重要来源。例如,“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这句歌词伴随着天安门广场的今日风貌缓缓展开,那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交织在一起,定能激发学生的怀古之情与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念。如此,诗歌便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焕发出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蓬勃的生命力!
其实,无论是诗还是歌,都是围绕周总理这一历史伟人展开的。今天,当初中学生学习这首诗歌时,他们不仅是在缅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周总理,更是在感受当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复兴豪情。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汇,诗歌的生命便在时空的跨越中得到了最绚烂的绽放!
参考文献
[1]郑学富.柯岩与她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J].党史纵览,2022(02):39-40.
[2]林 雯.抒发千千万万人民心声的音乐——评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85-86.
[作者通联:江苏海安市墩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