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不同文学样式的互通训练

2024-11-07 00:00:00王玲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10期

摘 要 探讨指向语言运用素养发展的创意写作策略,重点介绍不同文学样式的互通训练这一策略。通过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大文学样式进行互通转换,实现“文体形态的重构”,作为创意表达的一种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 创意表达 改写 文学样式互通

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传统的写作训练固然重要,但创意写作不失为一种更为有效的路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成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在创意表达方面,课程标准分学段提出了具体要求,既尊重了学生的语言发展实际,也符合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在此之前,笔者已经在教学中尝试探索通过传统写作训练之外的路径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其中,不同文学样式的互通训练是着重探索和实践的策略。

一、古诗改为记叙文: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古诗语言典雅凝练、意蕴丰富,将古诗改写为记叙文,即将古体语言转换为通俗明晰、活泼生动的现代语体,实现“语言形态的重构”。

在创意写作之前,要给学生搭建必要的支架,帮助他们理解古诗内容,完成由古诗到现代文的过渡。常用的支架包括诵读支架、想象支架、语言支架和资料支架。以《观沧海》为例,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吟诵,感受四言诗的音韵美;然后启发学生结合诗歌的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初步用语言描绘诗意,并体会这首古诗的豪迈壮阔意境;再通过吟咏诗句品味诗人绘景、想象中所体现的胸襟;最后运用资料支架,指导学生查询三国历史及曹操的资料,知人论世,感悟诗人的博大胸襟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改写前还必须明确诗歌和记叙文两种文体的特点。诗歌以形象、凝练的语言抒发感情,反映现实生活;而记叙文则以叙述、描写为主,清楚表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改写时,要围绕记叙文的六个基本要素进行思考,确保改写后的文章不是简单的译文,而是具有丰富内容和生动语言的记叙文。

在改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围绕古诗的中心,在原有意象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和情节刻画。但要注意不能改变原诗主旨,也不能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古诗改记叙文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联想与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

二、记叙文改为小剧本:理解与创意表达的训练

教师应挑选出适合演绎课本剧的文章,尤其是那些具有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文本,让学生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在改写剧本之前,教师需要先向学生普及剧本的基本知识,如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等。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这些要素写作剧本,为后续的课本剧编排做准备。

以《孙权劝学》一文为例。课文中的对话描写语言精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寥寥数语,便使人感受到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个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神态和心理,因此非常适合改编为剧本。孙权劝说吕蒙学习,首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继而指出吕蒙学习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有矛盾冲突,人物特点也非常鲜明,学生在改写剧本的过程中,要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深入、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贴近人物本身,从而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改写剧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扩充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对于文本的情节也可以在不背离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度的删改。但无论如何改编,人物形象的核心特点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通过改写剧本,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人物形象以及文本的表达方式,还能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改编、表演、观看课本剧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地实现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

三、课文改为诗歌:创意转化的教学探索

现代诗简洁凝练、情感丰富、易于吟诵传播,非常适合表现学生生活,弘扬时代精神。为了降低诗歌创作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可以从改写课文开始,引导学生将熟悉的课文转化为诗歌。

改写课文为诗歌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词汇,既是有效积累也是灵活运用。

如学了《散步》一文后,要求学生用一首小诗改写这个故事。学生读懂了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然后筛选课文中意蕴丰富的关键词语,填入预先搭建好的支架,并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在对课文内容重构的过程中,实现情感、内容和主题的完美统一。这是学生改写的小诗:

听,冰雪融化了

春正在田野间玩耍

东风兴奋地吹来吹去

阳光默默地关心着她

瞧,母亲也像个孩子

听我的,出来散散步

她爱她可爱的孙子

慢慢地走上小路

看,春日风光正好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慢慢走在田间小路

背上是我们世界的全部

诗是最典雅的文学艺术形式,将课文改写为诗歌的过程是对原文的再创造,也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例引导学生发现作家在构思作品、组织内容、刻画形象、使用修辞等方面的特殊考虑,从而建构创作方法知识,为其创意表达奠基。

今年秋季即将投入使用的语文教材在写作训练前增加了“阅读综合实践”,这为我们开展创意写作训练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综合实践”之一为分享亲情故事,注意借鉴课文运用细节表达感情的手法;第四单元“阅读综合实践”之一为“梳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任选其中一位,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以‘ 我想对您说’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第六单元“阅读综合实践”之二则是“以小组为单位改编课本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综合实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并不是让学生随意表达,而是在规范、准确、恰切的表达基础上求新求异。因此,我们要在文学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同一主题不同文法表达的可能性和不同效果;在写作训练时引导学生探究同一话题的不同解读和不同立意以及不同的表达路径。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理性思考,让创意表达变成有创新性的高品质表达。

在学生作品评价方面,我们也可以采取多途径多媒介评价,如将学生的作品做成微信公众号推文,让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评价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媒介表达的特点进行创意表达。

总之,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是文学阅读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构建二者的链接,打通二者的转化通路,从而实现阅读习得到创作能力提升的有效转化。

[作者通联:济南市济南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