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基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提升写作水平。这包括指导学生运用各类软件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来优化行文结构,利用互动截图细化人物描绘,以及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评价活动促进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度。如此,不仅能更好地组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立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因此,本任务群的教学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媒介进行信息的获取、整理、分享,并借此契机全面提升读写综合素养。教师应深入研究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运用媒介工具,收集写作资料、拓展写作思路、提升表达能力,并进行科学的写作评价。本文聚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设计“英雄人物”主题小说创作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创造力。
siTnV9cII6tXmG07TCaTMoB5pY706uVJ70FT/sogPSY=一、软件助力,丰富主题素材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广泛搜集与创作主题相关的材料,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库软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分类与高效管理。此外,鼓励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平台等学习借鉴他人的创作经验,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灵感与参考。
素材可细分为文学知识类、好词好句类及创作经验类三大类。对于文学知识类素材,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围绕“英雄人物”主题,搜集如“古代将士服饰”“武术知识”“武器介绍”等方面的资料,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与生动性。对于好词好句类素材,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整理归纳,设定关键词标签,便于快速检索与引用。例如,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提炼“林冲”“动作描写”“果敢”等关键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关键词整理相关词句。至于创作经验类素材,教师可鼓励学生浏览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平台上的写作心得与名著评论,总结提炼后融入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思维导图,优化行文结构
借助软件工具,学生可以轻松绘制思维导图,以直观展现文章结构与构思过程。教师应在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专项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总结归纳经典作品的文章结构,分析其构思的巧妙之处,并尝试将所学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在创作“英雄人物”主题小说前,教师可先安排学生深入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并绘制该作品的思维导图。以时间顺序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并在每个节点上标注主要人物及其行为。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抽绎出小说常见的行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例如,可引导学生思考在“开端”前增设“引子”以介绍背景信息,或尝试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来打破常规结构,增强作品的吸引力与可读性。通过交流探讨与反复调整思维导图,学生可逐步设计出既新颖又合理的文章结构框架。
三、互动截图,细绘人物神韵
互动截图教学是指引导学生跨越媒介界限,通过赏析经典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段,捕捉并截取展现人物形象的瞬间,随后对照文本中的文字描述,深入体会如何将视觉画面转化为细腻的文字表达,从而精准描绘人物细节。此后,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选取的截图,并尝试用简短的文字生动再现截图中的场景与人物情态。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推送《水浒传》相关影视片段,要求学生聚焦林冲得知陆虞候密谋内容前后的面部表情变化,探讨演员如何通过细微的表情演绎人物内心的波澜,再与原著文字相对照,分析如何准确展现人物性格的转变。学生发现,林冲在得知密谋内容前显得淡然自若,面容平和;而获知真相后,则痛苦与愤怒交织,表情逐渐变得凶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对应的细节描写,如“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破贼那里去!’”等,让学生体会“拽”“喝”等动词如何生动刻画出林冲的果敢与愤怒,以及语言细节如何加深这一情感的表达。随后,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人物特写截图,通过猜测、描述截图中的情境与对话,练习细节描写的技巧,进而在创作小说时刻画出更加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双线并进,推进纵深评价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应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评价活动。线上评价鼓励学生上传作品,邀请同学、家长及网友进行点评,广泛收集反馈意见,为作品改进提供方向。线下评价则通过组织作品交流会,让学生诵读自己的小说,并接受同学们的即时赏析与点评,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在学生完成“英雄人物”主题小说创作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接受广泛的评价。针对网友的质疑可选择有讨论价值的话题,总结归纳,进行线下讨论,如“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懦弱的人最后成为英雄的故事。但是人的性格真的那么容易改变吗?这样的人物设定是否不合理呢?”在线下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推进纵深评价。先让学生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变化——从忍气吞声到大胆反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林冲的经典例子说明主人公的性格是可以变化的。那么,为什么网友认为此文的人物不真实呢?该如何调整?”学生互动探讨,提出了不少建议,最后统一认为:“该作品人物变化过快,缺乏过渡。”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入手修改。双线混合的评价模式比较自由,学生可以在线上沟通中接受多元反馈,在线下沟通中碰撞思想,展开辩论探讨。这样的评价方式更灵活自由,教学效果也更好。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媒介和语言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于写作之中。教师应积极构建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写作教学手段,助力学生全面提升读写综合能力。
[作者通联: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