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单篇课文教学中实施学习任务群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需明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聚焦于教学重点;围绕重点精选教学支点,精心设计群任务以涵盖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品鉴小说细节,提升读写技能;并强化实践环节,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
关键词 任务群 重点 任务设计 技能提升 实践强化
群文教学在整合教学资源和开展专题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但“不要认为群文阅读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能用群文教学取缔单篇教学”(温儒敏言)。单篇教学虽然姓“单”,但没有单篇文本的细读和深入思考,没有单篇教学的学习方法指导,群文教学的效率也难以保证。特别是阅读能力差的学生,阅读群文总是力不从心,学得肤浅,效果甚微,这就降低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同时,单篇课文也能上出群文阅读的精彩气象。本文拟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谈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的教学。
一、立标导航,明确教学重点
《祝福》篇幅长达9278字,内容丰富,难以按传统教学方式全面覆盖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所有要素。单篇教学应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包括人文目标与学习目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本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立标时需综合考虑任务群要求、文本特色、学生知识结构、语文学习要素及智能发展等因素。在目标引领下,聚焦课文核心,精选教学点,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确保群任务的有效实施。
确立教学重点时,需关注学情,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与学习需求;把握文本核心价值,促进知识获取与思维能力提升;紧扣单元主题,保持教学的系统性;参考单元学习提示,遵循编者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据此,笔者在教学《祝福》时设定“分析人物悲剧根源,挖掘主题,提升学生认识、分析及归纳问题的能力”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设定“认识封建礼教罪恶本质”为人文教育目标,将“探究人物生存环境与命运联系”作为教学重点,围绕“鉴赏小说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涵”等要素展开教学。
二、选准支点,设计探究任务
新课标倡导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构建“学习任务群”。任务类型包括阅读、鉴赏、表达、探究、体验及思维等,旨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学《祝福》时,应围绕教学重点,精选文本支点,设计科学合理的群任务,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逐层推进教学过程。
例如,以“分析祥林嫂形象”为教学核心,把祥林嫂的悲剧及其主题意义作为探讨支点,设计以下群任务。
1.探究祥林嫂三次来鲁镇的外貌变化(特别是眼神),分析变化原因。
2.编写祥林嫂年谱,改变叙述顺序重构故事,深化对人物命运的理解。
3.分析鲁镇祝福场景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
4.探讨祥林嫂重复叙述悲剧故事的用意,理解其心理变化与社会影响。
5.分析次要人物作用及社会原因,探讨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6.探究“我”在小说中的角色与态度,理解“我”作为叙述者的意义。
7.辨析小说以“祝福”为题的原因,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
8.选择一个细节描写作为探究点,撰写文学评论,提升鉴赏与表达能力。
本文的群任务设计,旨在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任务目标上,立足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重点上,明确指向对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原因的深入分析;在课程路径上,则以具体任务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课堂上,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共同攻克学习任务。当学生面临困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启发、点拨,为他们搭建桥梁,助力其走出困境。
三、引导品鉴,深化阅读技能
在“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中,培养阅读技能至关重要。学生掌握了阅读技能,就如同拥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祝福》作为本单元的教读课文,不仅是学习的内容,更是方法指导的范例。教师应立足教材,精心引导学生品鉴这一个“例子”,在阅读技能的指导上倾注心力,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迁移至本单元其他作品的解读中。阅读技法多样,需根据文体特性灵活选用,如知人论世法、人物形象分析法、细节品味法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知人论世法。阅读时,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作家生平经历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教师可通过口头介绍、多媒体展示或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祝福》所反映的社会背景是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封建礼教束缚深重的时代。对这一背景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
人物形象分析法。小说主题往往通过人物形象得以体现。分析人物形象时,可多角度切入,如直接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或通过次要人物、环境描写等间接分析。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形象,可深入挖掘其悲剧根源。
细节品味法。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品味词句,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如《祝福》中对祥林嫂讨饭道具的描写,便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四、强化实践,促进知能迁移
为将课堂所学内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需强化实践环节。作业设计应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与班级整体需求。
作业要避免机械抄写,要基于学生知能的提高去精心设计。笔者将学生作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课文知识弥补型。课堂教学,教师故意留下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弥补这个空缺,读文本再思考,阐发思想认识。二是课外文本阅读型。选取课外与课文相似的小说,设置若干作业题,紧扣课堂所学知识与方法,让学生用比较法阅读探究。三是写作训练型。如仿照小说中的“眼神”描写,写某人的眼神,传递出内心世界;写一段文学评论,评论文中人物“道具”的运用;写一段想象性的话,让小说中的“我”亲自去劝慰祥林嫂,鼓励她顽强生活下去;还可写祥林嫂在乞讨路上的心理活动等。总之强化学生实践,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实现知能的有效迁移,这也是对“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落实。
在单篇课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课文学习更加扎实,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群任务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
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