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4-11-07 00:00:00胡玉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10期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深层次素养的培育。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深度学习的理念来指导阅读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融入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元素,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梯度的构建,通过创设学习任务和促进课堂互动来实现深度学习。此外,还需基于深度学习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的学习理念,强调超越具体知识点的积累,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思维方式及关键能力。将深度学习融入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阅读构建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还充分发挥了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浅表化的问题,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实践的指南针,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根据深度学习理念,教师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聚焦于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发展。目标设计需具备前瞻性和深度,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指向学生深层次素养的培养。具体而言,应涵盖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可迁移的能力要素等。

以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为例,教师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理解如何在具体形象中寄托深意;通过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提升赏析事物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章,领悟抗日战争时期军民的革命精神与斗争意志,深刻感受革命文化的内涵。这些目标提炼了语文学习中的关键素养,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深度学习强调对深层次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递进式的教学结构,并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其成为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主体。

1.区分教学梯度,引导渐进式学习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创设梯度化的教学活动。具体策略包括:阅读前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认知基础;阅读过程中注重深度解读,促进思维发展;阅读后引入相似文本进行对比阅读,促进学生迁移应用能力的提升。

(1)提供创作背景,发展阅读策略

文本的创作背景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窗口,它能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提高阅读效率。在深度学习中,学习创作背景还具有发展阅读策略的价值。教师可先展示背景信息,引导学生基于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预测文本内容,然后在阅读中验证推测。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可在学生开始阅读前呈现文本的创作背景。通过对创作背景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写于作者的亲人患病期间,当时作者心情很悲痛,常徘徊在庭院中。作者见到一树盛放的紫藤花后忽有所悟,写就了这篇文章。根据创作背景,学生预测文章中可能融入了对生命苦厄与幸福的辩证思考,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学生基于创作背景形成了以上推断,对阅读很有帮助,然后再通过阅读验证预测。在这一过程中,既证实了预测策略的有效性,学生也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一种深层次的素养,学生可将其迁移运用到其他阅读情境中。

(2)深度解读文本,强化思维能力

在深度学习视觉下,文本解读应聚焦于文本的独特风格与内在逻辑结构。[1]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单篇文本鉴赏能力,还需传授关键的解读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识别文本解读的常用切入点,增强对文本特征的敏锐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解读能力。通过具体文本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掌握具有普适性的解读路径和思维方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看似信笔写来,其实有着清晰的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第3~6自然段中找出与第2自然段对应的部分。学生发现这些段落均围绕第2自然段中的“讲究”二字展开,关注园林景物之间的搭配,这是整体布局。再引导学生读第7~9自然段,学生发现这一部分关注的是更为细致的问题,引出了三个细节留意处。因此,全文整体上运用了“总—分”的结构,文中第二个部分同样包含着“总—分”的结构。作者以清晰的逻辑顺序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色,让人感觉仿佛亲身在园林中游历了一番。开展以上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

(3)引入课外资源,深化对比阅读

深度学习鼓励拓展探究,以促进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2]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完成教材文本学习后,适时引入相关课外文本,组织对比阅读活动。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升自主阅读与品鉴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散文《昆明的雨》为例,教师可先提炼出四个阅读鉴赏的维度:行文的流畅性、语言的平实质朴、意境的深远以及生命的和谐之美。在引导学生深入品析课文后,再引入作者的另一篇写景散文《翠湖心影》,鼓励学生运用相同的鉴赏角度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发现两篇文章在内容与风格上的共通之处,还能拓宽认知边界,深化对文本美的理解与感悟。

2.依托学习任务,促进自主探究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开展探究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与建构过程。

(1)精心设计任务,培养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的培养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任务。高阶思维要求学生能够洞察知识背后的结构与逻辑,理解意义生成的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融入高阶思维的培养要素,使“读”与“思”紧密结合。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教师可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分析解读任务。如:“通过分析不同人物的笑态,探讨其性格特征”;“探讨作者描写人物笑的顺序及其用意”;“探讨作者省略部分人物笑的描写是否为有意为之,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运用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中的分析与评价的方式,进行深度思考与交流讨论。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和文本鉴赏水平。

(2)聚合多元任务,强化语文综合能力

深度学习的理念倡导优化学习模式,通过整合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构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学习链条。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中的关键语段,设计一系列相互衔接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活动深度融合,实现读写相长,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针对“捕yzJiYRTx52p3WfvlZGedpWbz5oPcpAHOfVJGPo5Ms1Y=鸟”这一精彩段落,教师可设计以下四项学习任务:一是复述捕鸟的具体过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二是分析本段动词使用的精妙之处,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三是尝试仿写一段话,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叙述某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四是探讨本段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增强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这一系列任务涵盖了阅读理解的多个层面,促进了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实现了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3.强化课堂互动,以交流深化理解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思维与情感上的全面参与,课堂应成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与互动的舞台。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导致学习停留在表面。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应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交流阅读感悟的机会,鼓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观点交流。

以九年级下册的《变色龙》为例。这是一篇充满讽刺意味的小说。教师可围绕“讽刺艺术”这一核心点,设计一系列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对话中的讽刺意味;随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探讨小说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细节描写等手法达到讽刺效果;最后,鼓励学生结合个人阅读体验,分享对讽刺艺术的理解与感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关键的阅读鉴赏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反馈、总结与强化的功能。在深度学习模式下,评价应聚焦于学生深层次思维与能力的运用情况。同时,倡导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实现评价视角的多元化。教师可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从深层次思维与能力的角度进行自评与互评。

例如,在完成《昆明的雨》与《翠湖心影》的对比阅读活动后,教师可设计如下评价问题:“请结合本次学习经历,谈谈你是如何提炼文本写作特质的?你认为有效的对比阅读方法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的生成逻辑与关键概念。

四、结束语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趋势培养学生内在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应深入挖掘文本特质、明确教学目标,并设计梯度化、交互性强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为语文能力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斌丽.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06):123-125.

[2]胡 赟.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2(34):80-82.

[作者通联: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