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为例,探索应用UbD理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首先,从课程标准出发进行逆向设计,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预期理解。其次,以“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为核心整合单元教学,注重任务设计,并确定评估学生理解的证据,设计出真实情境下的表现性任务。最后,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一系列基于学习目标(评价目的)的教与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关键词 UbD理论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学习任务群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UbD理论强调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思路,即从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出发,逆向思考并设计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以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内容、情境和资源,促使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之前明确单元整体学习的目标和所需的学习证据,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和证据来设计学习任务,引入相应的学习内容,将学生应达到的语文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明确学习目标和预期理解
任务群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的教学设计模式,其核心特征之一是整合,涉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多个方面,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素养提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为“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提供了载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论著,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与文化内容,并培养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设计应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目标达成。教师可设计阅读分析、讨论研讨、撰写读书笔记等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单元教学设计应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基本问题。本单元以“经典理论著作的特点”为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课文,进而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立身处世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使用参考资料增进了解,推断、整合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的能力。
二、设计表现性任务,明确预期理解的评估证据
“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评价”为先,确定证明学生理解和迁移的证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学习体验和活动。
笔者为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设计了两项表现性任务。
任务一: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先自主阅读,逐层筛选文段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照逻辑关系有机地连接起来,选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节点,以区分不同的概念和关系,形成一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思维导图。完成思维导图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检查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以及是否符合任务要求。
任务二:撰写理论著作读后感小论文。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理论著作的内涵,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结合个人观点和学术分析,对理论著作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展现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基于表现性任务,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评价证据,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例如,根据学生的旁注笔记分析其中的观点和理解程度;与学生进行即时的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看法;通过书面反馈总结和反思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开展课堂小测验,设计简短的问题或选择题,检验学生对文本内容和重要观点的掌握程度。
三、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理解和迁移
“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基于此,在进入单元教学前,教师创设“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主题情境,简要介绍“科学理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学术”阅读的意识。然后,基于“经典理论著作的特点”这一主问题,布置表现性任务,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1.单元整体学习活动设计
(1)第一阶段(4课时)
第1课时:引入和概览。教师简要介绍“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目标,并引导学生阅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解释其中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等马克思理论。
第2~4课时:深入理解和讨论。学生自主阅读,提炼文本论据论点,完成思维导图,解析论证脉络,并进行自评。同时,开展课内自主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与课外自主阅读《修辞立其诚》。
课堂检测:学生完成《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修辞立其诚》三篇文章的课堂检测,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第二阶段(2课时)
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例,学生主要掌握如何应用科学思维方法,包括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来理解文章内容。
第5课时:思维训练。教师展示学生完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维导图,并与学生讨论文章的摘要、框架与观点。
第6课时:史料求知。教师提供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跨学科整合信息,形成新知。
(3)第三阶段(2课时)
第7课时:专题研讨小组组建与文本材料收集。教师创设议题,组织学生自由组成专题研讨小组,提供相关可供参考资料,以备后续阅读和讨论使用。
第8课时:小型学术交流。学生以独立阅读的方式探索收集到的文本材料,了解理论著作的内涵和观点。随后,小组展开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交流彼此的见解,探讨文本中的关键概念、论点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学生运用自评表或评价标准对论文进行评估,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思和审视,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资源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中,围绕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提供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语文实践学习,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首先,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应详细标明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基本问题与表现性任务,为学习任务的开展做好方向引导。其次,学习资料需要提供相关的文本资料与学习支架。文本资料应当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延伸材料,以及用于课堂检测的科学与文化领域的阅读文本,兼具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与课程目标和任务相契合。学习支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提供的辅助学习资源。这些学习支架可以是文字说明、示例分析、图表等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和分析文本,进而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供这些相关文本资料和学习支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还要提供“论述结构脉络图”“学术小论文”量规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学习过程,自我评估学习成果。量规的设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总之,通过贯彻UbD理论,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基本问题,并逆向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和思考,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作者通联:广东五华县华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