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2024-11-06 00:00叶阿萍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0期

摘 要: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着十分丰富的知识点,以研究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为主,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首次系统接触与学习物理,缺乏积累与经验,导致他们极易陷入困境之中.为转变这一不利局面,不少教师都在应用活动化教学,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文章以此展开探讨,并提出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活动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9-0104-03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简介:叶阿萍(1977.9—),女,福建省顺昌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活动化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通常指的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为学生安排合适的情境,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使其凭借个人能力进行观察、阅读、思考、讨论与操作学具,在活动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及技能.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科学应用活动化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带领学生在活动中释放双眼、大脑、嘴巴、双手,使其获得充裕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提升学习效率.

1 应用生活活动化教学

1.1 营造生活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物理教学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知道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不少生活化元素,现实生活中同样有大量的物理现象,利用两者关系应用生活活动化教学[1].

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初步创设生活情境,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思考,他们意识到同光有关,但是仅靠原有知识又无法解释,使其对新课内容充满期待.接着,教师询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学生将会想到太阳、手电筒、灯泡、蜡烛等,追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与不同点?他们思考后指出共同特征是都会发光,不同点是有的是自然发光,有的是人为发光,使其认识光源的概念及类别.之后,教师引出探究主题光是怎么传播的?现场拿出一个手电筒,打开后往墙面上照射,并用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水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光在空气及水中的传播路径,联系生活尝试分析与思考实验现象,让他们意识到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

1.2 开设生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程度

生活活动化教学是打造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开展生活活动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熟悉感与亲切感,提升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使其在活动中极力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设生活化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以此打造生活化课堂,使其在熟知的生活环境中积极观察与思考物理原理,改善学习效果.

在开展“温度”教学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当学习测量物质的三态温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开设生活化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形态,让他们测量不同形态下同一物质的温度,使其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在具体的活动环节,教师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给予适时、恰当的引导,有效避免活动太过松散、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等情况的出现.可设置下列问题:物质的三态分别是什么?如何使用温度计等?引领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物质,使其进一步了解温度的概念.另一方面是把控好安全性及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的活动范围,实时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与行为,使其准确使用温度计,以免损坏设备,正确测量出同一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温度.这样在生活化活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会变得更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2].

1.3 安排生活实践活动,增进学生物理认知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安排生活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社会生活之中亲身研究物理的神奇,有效增进他们的物理认知.

在教学“汽化和液化”过程中,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一种,是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当学习完这部分内容时,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液体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教师可安排课后生活实践活动,要求他们回到家中操作“纸杯烧水”的活动.在具体活动中,学生需准备好一次性纸杯、蜡烛、水、打火机等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先将蜡烛点燃,再在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纸杯下面进行加热,他们可以看到即使把水加热至沸腾,纸杯仍然纹丝不动,并不会被烧破.学生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展开分析,并通过互联网查询资料解析实验现象.

2 应用互动活动化教学

2.1 设置主题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应用互动化教学,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主题,以及设置主题下的学习任务、话题或问题等.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思维导向,增强他们参与物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找到具体学习与思考的方向,使其通过完成任务、讨论话题、解决问题等收获相应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以“运动的快慢”教学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传小球”的游戏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将小球传递得最快.据此揭示新课主题,出示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领他们在互动中一起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不知不觉进入到新课学习中.接着,教师介绍两种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一种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另外一种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长短.顺势设置问题:假如物体运动时间与通过路程长度均不一样,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一名短跑运动员10秒跑100米,一辆汽车在1小时行驶60千米,谁运动得快?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方法,他们想到在时间与路程均不一样的情况下,无法简单比较,但可让时间或路程一样后再进行比较,使其意识到时间相等时,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相等时,比较通过的时间.以此让学生通过统一标准比较运动的快慢,体会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初步认识速度的概念.

2.2 依托意外组织活动,驱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初中物理常规课堂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结合具体教学目标科学设计与安排教学过程,但是在实际讲课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预想以外的情形.这时,教师就要学会发挥教育机智作用,依托这些“意外”组织活动化教学,驱使学生主动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透镜”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与研究透镜时可以来到室外,用一个放大镜来照射一张白纸,要求他们将太阳光聚集到白纸上面,形成一个小亮斑,将亮斑多聚焦一会儿,看一看有什么变化.接着,在实践操作环节,有的学生会想法用黑色墨水将白纸染黑,然后调整好放大镜的角度与位置,让太阳光在黑色纸上面聚集成一个小亮斑,他们发现很快就会将亮斑处烧出一个小洞.这时,教师要把握好“意外”,对这些学生表示赞扬与鼓励,邀请他们来到讲台上,为班内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操作情况与过程,借机设置疑问:白纸上面为什么会被小亮斑烧出一个小洞?为什么用墨水将白纸染黑以后,亮斑烧出小洞的速度会更快?里面蕴含着哪些物理知识?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与讨论,他们发现凸透镜能够将光聚焦到一起,将白纸点燃,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以吸收更多的热.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发现表示肯定,以此满足他们的求知渴望.

3 应用实验活动化教学

3.1 设计自主实验方式,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他们动手能力的常用方式,使其通过实验探究物理原理、规律、定理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教学需要应用实验活动化教学,以演示实验为发起点,精心设计自主实验,为学生提供大量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使其深度探究物理知识,借此不断训练与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弹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跳水、跳高、蹦极和蹦床等视频,结合问题:在跳水、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如何做才可以取得好成绩?蹦极与蹦床中的选手为何下落至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意识到同弹性有关.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用手拉橡皮筋、压海绵、压橡皮泥、压钢尺与压铁丝等,观察现象,然后撤去外力观察这些物品是否能够恢复原状,自由讨论后将这些现象进行分类,让他们得到弹性与塑性两个概念.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操作实验:用橡皮筋把粉笔头弹出去,用手按压弹簧与橡皮筋.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将粉笔头弹出去吗?使橡皮筋、弹簧、气球等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什么?使其结合亲身体会发现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其实,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受到的支持力、拉力均属于弹力,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深度认识弹力.

3.2 引入合作实验模式,有效扫除学习障碍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一节课的疑难点引入合作实验模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内容一起制定实验方案,使其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的操作,认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与分析结果等,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

在实施“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使其在合作中不断发现、分析与处理问题,让他们结合实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可将班内同学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都准备好光具座、光屏、蜡烛和凸透镜等器材,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摆放光屏、凸透镜与蜡烛,且在这三个物品下面放好光具座.在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变换凸透镜或者蜡烛的位置,观察光屏上面成像的清晰程度,认真记录蜡烛或者凸透镜在不同位置下清晰图像的具体位置,并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鼓励他们提出各自的见解与看法,最终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如此,在合作实验模式下吸引学生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其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帮助他们学会从自然现象中总结科学规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活动化教学是有必要的,不仅符合初中物理这一自然学科的基本特征与教学需求,而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等合理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在多元化的活动中深入探索物理科学的奥秘.

参考文献:[1] 夏金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5(26):223.

[2] 赖开花.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3):64.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