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其融合了线下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以“圆的对称性”为例,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线上时,学生可以访问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互动练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圆的对称性概念;线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运用“圆的对称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圆的对称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9-0020-03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简介:季叶红(1983.1—),女,江苏省常熟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笔者以“圆的对称性”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深度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1.1 线上预习环节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提供教材和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生能够按需学习.其次,设计互动性强的在线学习任务,如在线测验、讨论板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线上互动交流功能解答疑问、讲解难点、实际演示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他们在课前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最后,为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验、作业和小组项目等方式进行定期评估,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调整线下教学策略,具体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理解圆的对称性.
内容设计:①学习导入:借助移动设备为学生展示摩天轮围绕轴心旋转的动画,提出问题:“摩天轮绕轴心旋转180°后是否与初始位置重合?”以此导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对“圆的对称性”有关知识的学习兴趣.②概念理解:理解中心对称和圆的对称性,并给出与其有关的图形,演示中心对称的概念.③互动合作: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可以在论坛上互相回复,分享观点和想法.④自我评估:学生完成在线自测,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测试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查看成绩和正确答案,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2 课中教学环节设计
在混合式教学中,线下课堂应侧重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在学习“圆的对称性”时,设计以下教学内容,以此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
1.2.1 利用问题探索圆的对称性
问题1 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设计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2 在圆心角、弧、弦这三个量中,圆心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刻画,弦的大小可以用长度刻画,那么弧的大小如何刻画?
设计意图:在认识圆的对称性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度数”刻画圆心角的大小,用“长度”刻画弦的长短,如何刻画弧的大小?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引入“弧度”的必要性.为此,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同圆中圆心角与其对应的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中理解“弧度”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将整个圆等分成360份,1度的圆心角对应1度的弧.由此让学生认识到,一条弧的大小可以利用“度数”刻画.需要强调的是,圆心角与其对应弧的“度数”虽然相等,但它们属于不同的图形,不能直接视为相等.另外,度数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通过此问题,学生不但能够认识刻画弧的大小的方法,而且能够理解圆心角和弧之间的关系.
1.2.2 利用易错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问题3 如图1,⊙O的直径为10,AB=8,P是弦AB上的一点,若OP的长度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 )个.
A.2 B.3 C.4 D.5
学生思考:如图1,过点O作OM⊥AB,垂足为M,连接OA,OB.根据垂径定理可得AM=BM=4.在Rt△AOM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M=OA2-AM2=52-42=3.从而3≤OP≤5,由此可知长度为整数的线段OP有3个,即OP=3或4或5,故选B.
教师点评:解题过程正确,但答案错误,因为遗漏了圆的轴对称性,正确答案应为5个,故选D.
问题4 如图3所示,点P是半径为5的⊙O内一点,且OP=3,过点P的弦中长度为整数的有( )条.
A.2 B.3 C.4 D.5
学生思考:设过点P的弦长为x.如图2,过点P的最长弦为AB,最短弦为MN,且垂直于OP.连接OM,在Rt△MOP中,因为OP=3,MP=4,所以OM=OP2+PM2=32+42=5,所以AB=10.由垂径定理可得MN=8.因此8≤x≤10,所以x=8或9或10,从而得出答案为3条,故选B.
教师点评:由圆的轴对称性可知,过点P且长度为9的弦有两条,故正确答案为4条,选C.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帮助其巩固解题圆的对称性.通过漏解不但能够强调圆的对称性在几何计算中的重要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圆的对称性的理解.错题反思可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解题的错误率,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1].
问题5 如图3所示,AM为⊙O直径,过点B作BN⊥AM,垂足为N,延长线交⊙O于C,弦CD交AM于点E.如果弦CD交AB于点F,且CD=AB.求证:CE2=EF·ED.
解析 如图3,连接AC,BD,BE.因为AM为⊙O直径,BN⊥AM,所以点B与点C点关于AM对称,从而BE=CE.只需证明△BEF∽△DEB,即可得出CE2=EF·ED.因为∠EBF与∠ECA关于AM对称,所以∠EBF=∠ECA.又∠ECA=∠DBF,所以∠DBF=∠EBF.由CD=AB易知AD=BC,所以∠BDE=∠DBF,所以∠EBF=∠BDE.又因为∠BEF=∠DEB,所以△BEF∽△DEB,从而可得EFBE=BEED,所以BE2=EF·ED,所以CE2=EF·ED.
变式 如果弦CD、AB的延长线交于点F,且CD=AB,那么问题5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解析 如图4所示,连接AC,BD, BE.因为点B与点C关于AM对称,所以BE=CE.令∠ACB=α,∠BCF=β,则∠ABC=α,∠CBE=β.由CD=AB易知AB=CD,所以∠CBD=∠ACB=α,所以∠DBE=α-β.又因为∠ABC=∠F+∠BCF,所以∠F=∠ABC-∠BCF=α-β,所以∠DBE=∠F,又因为∠BEF=∠DEB,所以△BEF∽△DEB,从而可知问题5中的结论仍成立.
设计意图: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相关问题的求解思路,并通过问题变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线上复习教学设计
相比传统线下复习教学,线上课后复习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依托线上教学平台,构建智慧化复习体系,让不同学生都能获取自身需要的复习内容,从而提高复习效果[2].以“圆的对称性”为例,教师可将课堂知识进行模块化分解,设计为层次化习题,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挑选复习内容.
问题6 在两张透明纸上,分别作两个半径相等的圆⊙O和⊙O′,沿着圆周,将两个圆剪下来,在圆⊙O和⊙O′上分别作圆心角∠AOB和∠A′O′B′,使∠AOB=∠A′O′B′,并固定圆心不动.
(1)在作∠AOB和∠A′O′B′时,为什么要确保OA与O′A′的方向一致,OB与O′B′的方向一致?
(2)验证圆心角定理时,为什么需要旋转其中一个圆,使OA与O′A′重合?
(3)当OA与O′A′重合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反思
2.1 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实现教学目标.首先,问题串应从相对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圆的对称性”教学中,教师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设计问题.例如,寻找圆上的对称点,然后,教师可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其次,问题串应涵盖多个知识点.在学习“圆的对称性”时,问题串可以包括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的特征、对称点的特征等,使学生全面理解有关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2.2 强化教学设计,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联动
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需强化教学设计整体布局,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联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是教学内容衔接方面,教师要确保线上和线下教学环节紧密衔接;二是学习目标设计方面,教师确保线上和线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这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3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进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持续探索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灵活、更有深度的数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1] 张闽.以圆的对称性贯穿平面三角运算教学[J].数学教学,2022(5):7-11,6.
[2] 孙凯.递进式问题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以苏科版“圆的对称性(1)”为例[J].数学通讯,2022(5):10-12.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