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业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参与作业会激发其生物学习兴趣、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通过高效作业提质增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满足个性要求,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探究了提质增效视域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四部曲,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让知识在作业中强化,技能在作业中掌握,思维在作业中拓展.
关键词:提质增效;作业;设计;四部曲;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9-0140-03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简介:梁艳(1988—),女,江苏省南京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十一期教育科研规划“个人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创新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编号:GRKT2023002).
提质增效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如果说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为了实现提质增效,教师在作业布置和设计中就要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在作业中理解知识,深化认识,活跃思维.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四部曲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准备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创造性作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究中,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形成积极的学科态度和情感,在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领悟科学知识.学生参与到作业中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科精神,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1 准备性作业,枕戈待旦
1.1 兴趣导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生物探究中充满兴趣、主动参与,教师就要以兴趣为导向,为学生设计一些准备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并参与到知识探究中[1].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时,教师可以提供视频,为学生布置观看视频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展示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通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拉屎,有的小狗充满了灵气,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还可以完成主人下达的一些命令,如“起立”“欢迎”“趴下”等.看到视频中可爱的小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瞬间产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渴望深入探究和挖掘.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了解动物的行为有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本性,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后天性行为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有了探究兴趣和欲望,学生会深入探究,在课堂上更细致地总结知识,把握知识本质和规律.
1.2 形式新颖,设计丰富多样作业
在提质增效的生物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关注生物学科素养的渗透,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促进学生领悟科学观念,在主动加工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理解生物知识[2].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和期待,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准确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作业的设计要新颖,结合学生的实际创新形式,鼓励学生获得丰富的生物经验.如实验报告、观察记录、文章写作、绘图任务、知识应用、小组讨论、口头报告和课堂展示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在作业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加工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2 基础性作业,步步为营
2.1 夯实基础,提升学习能力
为了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达到作业巩固和检查知识功能,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推进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深化和理解知识,促进学生主动体验和发展,在练习中主动摄入知识,通过积极吸收的方式深化认知和理解[3].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填空练习或读图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体验知识摄入过程,逐步内化知识,完成知识的输入.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心脏的外形和心脏结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血液循环图,如图1所示,并设计出“填空”练习,组织学生在图中表示所指的每一个部位的名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作业练习,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明确每一个部位的名称,为接下来探究心脏的功能和血液运输的过程奠定基础.
2.2 注重积累,重视过程性激励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围绕着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促进学生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建构概念,梳理关系,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线条、文字等方式将知识串联起来,会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使条理简单易懂.例如,在学习《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时,教师可以布置绘制思维导图作业,鼓励学生总结不同的动物,促进学生在系统总结中更好地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进一步区分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系统总结中,学生会利用图形和线条的方式来梳理知识,设计出思维导图,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清楚地了解不同动物的主要特征;在加工中明确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在主动总结中学会观察、处理信息和概括表达.
3 拓展性作业,与时俱进
3.1 突出实践,引导学生体验过程
在生物知识探究中,拓展性作业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拓展学生视野[4].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体验知识,会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和具体性,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应用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验操作型作业,引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促进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和体验,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本质的把握.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作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首先会进行“暗处理”,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同时设计对照,选择叶片进行部分遮光.通过光下照射和酒精脱色,学生会看到叶子由绿色变黄白色,酒精由无色变为绿色.在实践中学生也会认识到要进行隔水加热,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经过清水漂洗、滴加碘液后,学生会看到见光的叶片变蓝而不见光的叶片不变蓝,从而得出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动手操作性作业有利于学生主动加工,在实践中拓展知识,提高能力.
3.2 贴近生活,强调开放联系实际
在生物知识的拓展应用中,教师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主动迁移和应用,促进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主动探究和加工.在贴近生活的作业中,学生会认真观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的方式全面、深入、正确地加工知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生物》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通过摄影的方式观察我们周围的生物,了解不同的生物种类和特点.有了作业任务,学生会认真观察,了解身边不同的生物,通过摄影的方式感知生物物种多样性.摄影中有的学生系统地拍摄了不同的植物,如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南瓜、玉米等;有的学生拍摄了鲤鱼、鲫鱼、河蚌、田螺等水中的生物;有的学生拍摄了苹果、桃、香蕉、葡萄等水果;还有的学生拍摄了小狗、小猫、鸡、小鸟等动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着他们的观察,在展示中了解到了生物种类的繁多.学生在主动拓展中尽情挥毫,感受到了生命之美,体会到了生物的多样性.
4 创造性作业,独出心裁
4.1 动手操作,优化学生探究能力
动手操作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生物能力的有效策略.它通过动起来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将脑中知识与动手体验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完善的方式深化理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会强化对生物知识和功能的认知,通过自主体验的方式主动加工,理解知识规律,把握知识本质.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为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就可以布置作业:结合所学知识用超轻泥制作一个细胞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操作学生会不断钻研,追求知识本质,探究知识规律,在自主体验中思考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通过主动分析的方式理解知识规律.
4.2 发挥想象,推进知识迁移应用
传统的生物作业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背诵和练习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实现提质增效,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在主动想象中探究知识,增加学习成就感.通过想象创造,学生会对生物想象形成自己的领悟,促进学生体验快乐,感受生命的神奇,形成探究精神.例如在学习《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时,教师可以设计作业:利用所学发酵知识,制作一道美食,可以是馒头、包子、馅饼或者是酿制酸奶、酿制米酒,并录制成视频与大家分享.作业需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发挥和想象,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同时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层次进行创造性发挥和想象,展示学生的个性能力和潜能.在想象中,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发酵知识,同时结合能力动手完成不同的作业.教师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定制个性化作业,不再“一刀切”,脱离“大锅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5 结束语
总之,为了实现提质增效,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生物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过程中.学生主动体验和参与会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把握知识点,提高能力,活跃思维,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1] 施乌查.“双减”下初中生物校本作业设计分析[J].读写算,2024(4):14-16.
[2] 李凤.浅谈基于STEAM理论的初中生物项目化作业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4(2):87-89.
[3] 吴加强.“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智力,2024(1):9-12.
[4] 邱华金.“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家长,2023(27):119-121.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