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大单元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如此才能够保证大单元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的顺利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小组合作;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9-0071-03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简介:朱浩(1987—),男,安徽省淮北市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实践研究”(立项编号:BJG2318).
基于大单元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的建构与开展是落实核心素养、提升课堂价值的关键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教”与“学”的概念,让“教”真正服务于“学”,让“学”真正落地生根,让学生的思维真“生成”,以此开启“以生为本、以思维生长为主线”的初中数学课堂[1].笔者以“二次根式的乘法”为例,就如何构建基于大单元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供读者参考.
1 目标定位
二次根式的乘法是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二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化简.通过本节学习
,学生应掌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和化简二次根式的常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后续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运算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的核心素养之一.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要更全面地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其运算能力,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根据数式通性,只要将二次根式中的实数一般化,把实数看成字母,就可以类比整式的运算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根据等式的对称性,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就可以化简二次根式.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二次根式化简的基本要求有所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形成系统的大单元学习架构,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学难点是在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 过程设计
2.1 复习巩固导入,热身练习运用
知识回顾:①回顾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②回顾二次根式的定义;③当a≥0 时,(a)2等于多少?④a2等于多少?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是决定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感兴趣程度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是引入部分的重要任务.故而采用复习导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缓冲性适应.
热身练习:①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②(2)2=_______,(5)2=_______;③22=_______,52=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有所用,从而进一步掌握已学知识点,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落实自主构建,凸显生成过程
想一想:①4×25=_______;4×25=_______ ;
②0.25×100=_______;0.25×100=_______;
③19×116=_______;19×116= _______.
思考1:观察运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三组数的算式规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后独立作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运算过程,对每一组式子的运算顺序进行梳理,为下一步的教学埋下伏笔,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思考.然后让学生观察每一组式子的运算结果,并探究结果存在的规律,从而利用等式的传递性得出三组等式,继而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
思考2:请观察这三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发现左边有两个二次根式,右边有一个二次根式.
生2:发现左边是两个根式的乘积,右边是两个数积的算术平方根.
生3:发现左边是先求两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再求积,右边是先求这两个数的积,再取算术平方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等式,学生可以发现它们内在的共同特征.在探究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困惑,所以采取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讨论,并让学生相互说一说,体会三组算式之间的共性,使学生有一个更加完整的思考过程.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学生能够充分体会每一组等式两边运算顺序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也锻炼了学生用文字语言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进而猜想出这一类等式的一般结论,即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学生可以用不同字母表示,只要符合规律即可,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猜想:如果a≥0,b≥0,那么a·b=ab.
设计意图:说明猜想的正确性,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在突破难点时,教师需坚持“以生为本”,切勿盲目搭太多的台阶,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某种固定的反应倾向,跳不出框框、打不开思路,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考.
生4:可以先将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去掉根号,具体如下:两边平方,得(a·b)2=(ab)2,所以(a)2·(b)2=(ab)2,所以ab=ab.因为a·b≥0,ab≥0,所以a·b=ab.
生5:当a≥0,b≥0时,a·b=(a·b)2=(a)2(b)2=ab.
生6:当a≥0,b≥0时,(a·b)2=(a)2(b)2=ab.又(ab)2=ab,ab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所以ab=a·b.
性质3: a·b=ab(a≥0,b≥0).
语言表述:两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这两个数之积的算术平方根.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积累探究问题的经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3 立足基础知识,巩固拓展能力
例1 计算:(1)3×5;(2)12×8;
(3)6×27.
设计意图: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一些经典的题型只能以例题或课后习题的方式呈现.但其中所蕴含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却不是一道题就可以完全掌握的,学生需要反复训练,在变式练习中找到解题策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例题,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上拓展教材资源.
生7:原式=6×27=162.
生8:6×27=2×3×3×9=2×32×32
=2×32×32=3×32=92.
生9:原式=6×27=2×3×3×9=2×92=92.
分析 引导学生比较上述解题方法,进而优化方法,也优化求解结果.然后让学生再回归课本第7页,根据上述性质3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把被开方数中的“完全平方因式(因数)”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由根号内移到根号外.此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化简二次根式,便于下节课学习“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练习:计算(1)6×2,(2)627×(-23).
2.4 重视前后联系,总结课堂收获
在小结环节,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充分感知课堂,收获知识和方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所学知识与积的乘方运算在原理上有相通的地方,可以让学生类比学习,体会不同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课堂小结充分发挥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教学启示
3.1 搭建单元教学架构,加强深度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基于大单元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最关键的是构建大单元教学框架,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确定情境化主题、真实性学习任务、基本问题、小问题以及单元设计思路.深度学习还需要教师自身的转化和提升,包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等.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深度学习的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
3.2 重视课堂小组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问题的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生活化,激发触动学生真实的学习、讨论、探究、思辨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这样才能够保证基于大单元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均衡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更好地实现互帮互助;其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融入小组中,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讨论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现实世界”,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3.3 注重例题讲解,强化变式思维
教师应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识结构,适当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探索例题、习题背后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提升其逻辑运算能力.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要用好例题、习题.在注重通性通法讲解的同时,还要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例题、习题产生不同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适时开展基于大单元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以此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 马洪飞. 生成教学,让“教”与“学”真正发生:例谈初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的构建及实施[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20-22.
[2] 朱亚萍.转变教师角色 打造“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感悟[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40.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