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与含参二次函数有关的线段比值问题的解法探究

2024-11-06 00:00:00张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0期

摘 要: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极为重要的一类函数.近年来,与含参二次函数有关的线段比值问题深受中考命题专家的青睐.基于此,笔者以一道含参二次函数的线段比值问题为例,探究含参二次函数中的不变量,形成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参数;二次函数;线段比值;转化;化斜为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9-0059-03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简介:张欐(1996.12—),女,江苏省武进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综合性问题,通常涉及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几何图形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数形结合、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中考试题的选拔功能.笔者以2024年苏州市九年级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卷第27题为例,探究与含参二次函数有关的线段比值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分析解决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 试题呈现

如图1,二次函数y=ax2-2ax-3a(a为常数,且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过点D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E,与直线BC交于点F,连接AD,交直线BC于点G.

(1)填空:点A的坐标为_______,点B的坐标为_______;

(2)试探究DGAG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若点P为二次函数y=ax2-2ax-3a(a为常数,且a<0)位于第一象限图像上一点,连接AP,交直线BC于点Q,试求PQAQ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横坐标.

2 试题分析

此题共有三个问题,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1)问涉及求二次函数的零点,主要考查方程思想.学生通过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可得函数图象经过两个定点,从而明确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确定的,为后续的问题作铺垫.第(2)问与第(3)都是线段比值的问题,此类问题方法较多,最直接的方法是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含参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求交点的横坐标,最后利用两点间距公式求线段长.另外一种常用的思路是添加辅助线,先设出含参的点坐标,再利用平行构造“A型”或“X型”相似三角形,结合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的性质.或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把点的坐标转化到线段,把斜线段的比值转化为铅垂线段或水平线段的比值,从而顺利得到定值[2].

3 解法探究

第(1)问解法:令y=0,易得a(x+1)(x-3)=0,解得x1=-1,x2=3,则A-1,0,B(3,0).

第(2)问解法:

方法1:构造“A型”和“X型”相似三角形

如图2,过点A作AM⊥x轴,交BC于点M.易知抛物线y=ax2-2ax-3a的顶点D(1,-4a),所以DE=-4a.因为EF∥OC,所以△BEF∽△BOC,所以EFCO=BEBO,即EF-3a=23,所以EF=-2a,所以DF=DE-EF=-2a.因为AM⊥x轴,DE⊥x轴,所以AM∥DE,所以△BEF∽△BAM,所以BEBA=EFAM,即24=-2aAM,所以AM=-4a.因为AM∥DE,所以△DGF∽△AGM,所以DGAG=DFAM=-2a-4a=12(定值).

方法2:构造“X型”相似三角形

过点D作DM∥x轴,交BC于点M.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y=kx+b(k≠0),把B3,0,C(0,-3a)代入得3k+b=0,b=-3a,解得k=a,b=-3a,所以直线BC的表达式为y=ax-3a.因为D(1,-4a),令y=-4a,则-4a=ax-3a,所以x=-1,从而可知M(-1,-4a),则DM=2.因为DM∥AB,所以△DGM∽△AGB,所以DGAG=DMAB=24=12(定值).

方法3:构造“A型”相似三角形

过点G作GM∥DE,交DE于点M. 设直线AD的表达式为y=kx+b(k≠0),把A-1,0,D(1,-4a)代入得-k+b=0,k+b=-4a,所以k=-2a,b=-2a,故直线AD的表达式为y=-2ax-2a.结合方法2得y=ax-3a,y=-2ax-2a,解得x=13,y=-83a,故G(13,-83a),所以GM=-83a.因为GM∥DE,所以△AGM∽△ADE,所以AGAD=GMDE=23,所以DGAG=12(定值).

方法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过点G作GM∥x轴,交DE于点M.由解法3得G(13,-83a),所以DM=DE-ME=-4a--83a=-43a.因为GM∥x轴,所以DGAG=DMME=-4a3·-38a=12(定值).

方法5: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由方法3得G(13,-83a),由此易得DG=231+4a2,AG=431+4a2,故DGAG=12(定值).

第(3)问解法:

方法1:构造“A型”和“X型”相似三角形

过点P作PH⊥x轴,垂足为H,PH交BC于点K.设P(m,am2-2am-3a),则OH=m,BH=3-m.因为KH∥OC,所以△BHK∽△BOC,所以BHBO=HKOC,即3-m3=HK-3a,所以HK=-a(3-m),所以PK=PH-KH=am2-3am.因为PH∥AM,所以△BOC∽△AQM,所以PQAQ=PKAM,即am2-3am-4a=m2-3m-4,当m=32时,PQAQ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16,此时xP=32.

方法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过点P作PF⊥x轴,垂足为点F.过点Q作QE⊥x轴,垂足为点E.设直线AP的表达式为y=kx+1,(k≠0),易知P(m,am2-2am-3a).将点P代入km+1=am2-2am-3a,整理得km+1=a(m+1)(m-3).因为m>0,所以k=a(m-3),所以直线AP的表达式为y=a(m-3)·x+1,结合解法2易得y=ax-3a,y=a(m-3)(x+1),解得xQ=m4-m.因为QE∥PF,所以PQAQ=EFAE=-14m-322+916.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m=32时,PQAQ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16,此时xP=32.

方法3:构造同高三角形

如图3,连接AC、CP、BP,过点P作PK⊥x轴,交BC于点K.因为△ACP与△PCQ同高,所以PQAQ=S△PCQS△ACQ.易知PQAQ=S△PBQS△ABQ,PQAQ=S△PCQ+S△PBQS△ACQ+S△ABQ=S△BCPS△ABC.设P(m,am2-2am-3a),由上题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ax-3a,则K(m,am-3a),得PK=am2-3am,所以S△BCP=12PK·OB=32(am2-3am).因此PQAQ=-14m-322+916.当m=32时,PQAQ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16,此时xP=32.

4 解题反思

4.1 精准审题,提升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因没看清题目或没读懂题意就贸然作答易造成解题失误.有不少学生将题目中的参数a取特殊值代入运算,其实这是不良的审题习惯,把填空或选择题的“套路”用在解答题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此外,在解答本题的过程中,学生在读题之后,能否得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固定的、函数图象经过某些定点,这些信息的解读,往往是后续解题的突破口.

4.2 精细演绎,提升学生把握问题核心的能力

不少含参二次函数问题都有多种解法,一类是以“形”助“数”,另一类是以“数”驭“形”. 以“形”助“数”是从几何的角度,添加辅助线,分析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关系后代入计算求解,体现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的数学素养;以“数”驭“形”蕴含解析几何思想,基于题目给出的条件而设出点的坐标,按照题意列出代数式或等式求解,体现学生代数推理、数学运算的能力,思维分析过程较浅显.

4.3 精心反思,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解后反思是数学解题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再认识,达到解题反思的目的.解题反思有助于学生对此类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串联知识、独立提炼模型、运用模型的能力.反思包括对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策略、比较多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适度拓展,从而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5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含参二次函数问题,让学生熟悉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 张志锋.例谈含参二次函数教学的一点体会[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18):3.

[2] 陈纪韦华,周美兰.驻足含参二次函数指向核心素养评价:一道二次函数压轴题的命制与拓展[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1(7):7-9.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