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考数学试题是命题专家依据新课程标准精心命制的优质课程资源,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基于此,笔者分析一道中考试题解法的不严谨之处,并给出严谨解答,对其进行变式拓展.通过研究得出启示,在日常教学中要始终保持质疑精神.
关键词:中考试题;解法分析;严谨性;变式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9-0056-03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简介:徐正友(1979.11—),男,江苏省沛县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解题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解题能力. 中考试题是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是锻炼解题能力的精品课程资源,研究历年中考试题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研究发现,有时候参考资料或网络资源给出的试题参考答案存在错漏之处.例如,解答过程不严谨、讨论不充分等.基于此,笔者对2022年泰州市中考数学第16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参考资料和网络上流行解法的不严谨之处[1],供读者参考.
1 试题呈现
例1 (2022年泰州市中考数学第16题)如图 1,△ABC中,∠C=90°,AC=8,BC=6,点O为△ABC的内心,过点O作直线交AC,AB边于点D,E, 若DE=CD+BE, 则CD的长为_______.
本题综合性较强,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是一道填空压轴题.
2 解法分析
首先呈现参考资料和网络上流行的解法,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妥之处.
解法1 (第1种情况)如图2所示, 过点O作直线DE⊥AC,分别与直线AC,AB交于点D,E.连接OB,OC.
因为BC⊥AC,所 以DE∥BC,所以∠CBO=∠BOE,∠BCO=∠DOC.因为O为△ABC的内心,所以OB平分∠ABC,OC平分∠ACB,所以∠CBO=∠EBO,∠BCO=∠DCO,所以∠BOE=∠EBO,∠DOC=∠DCO,所以BE=OE,CD=OD,从而可得DE=OD+OE=CD+BE.
在Rt△ABC中,易知AB=BC2+AC2=62+82=10. 因为DE∥BC,所以△AED∽△ABC,所以AEAB=ADAC=DEBC.设CD=OD=x,BE=OE=y,则AD=AC-CD=8-x,DE=OD+OE=x+y,AE=AB-BE=10-y.从而可知10-y10=8-x8=x+y6,解得x=2,y=52,所以CD=2.
(第2种情况)如图 3, 过点O作直线D′E′⊥AB,分别与直线AC,AB交于点D′,E′.连接AO.
因为O为△ABC的内心,所以OA平分∠CAB,又因为OD⊥AC,OE′⊥AB,所以AD=AE′.又因为∠DOD′=∠E′OE,所以Rt△DOD′≌Rt△E′OE,所以OD′=OE,DD′=EE,所以D′E′=OD′+OE′=OE+OD=DE,CD′+BE′=CD-DD′+BE+EE′=CD+BE.又因为DE=CD+BE,所以D′E′=CD′+BE′.易知△AE′D′∽△ACB,所以AE′AC=AD′AB=D′E′BC.设CD′=x,BE′=y,则AD′=AC-CD′=8-x,D′E′=D′O+OE′=x+y,AE′=AB-BE′=10-y,所以10-y8=8-x10=x+y6,解得x=12,y=4,所以CD′=12.
综上所述,CD的长为2或12.
解法1属于几何解法,其中有两处值得商榷:一是通过作DE⊥AC和D′E′⊥AB可以得到两条满足题目条件的线段,但这种作法是如何想到的呢?二是以上方法可以得到两个满足要求的解,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解呢?以上方法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因此,严格来说,解法1是不严谨的,这一解法可以求出两个解,但无法说明是否还存在其他解,有可能造成漏解的情况. 即使确实只有以上两个解,也需要给出严谨的证明[2].
解法2 如图4,过点O作MN⊥AC, 分别交AC于点M, 交AB于点N, 过点O作OF⊥BC,垂足为点F, 过点E作EG⊥AC,垂足为点G,过点E作EH⊥BC,垂足为点H.
在Rt△ABC中,易知AB=10. 因为点O是△ABC的内心, 设△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则OF=OM=r,易知S△AOB+S△BOC+S△AOC=12AB·r+12BC·r+12AC·r=12AB+BC+AC·r=12r,S△ABC=12AC·BC=24. 又因为S△ABC=S△AOB+S△BOC+S△AOC,所以r=2,所以OF=OM=CF=CM=2. 易知△EBH∽△ABC,所以设BH=3x,那么EH=4x,BE=5x. 再设CD=y. 那么, DE=CD+BE=y+5x,DM=CM-CD=2-y,DG=CG-CD=4x-y,EG=CH=BC-BH=6-3x. 在Rt△EDG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DG2+EG2=DE2, 即(4x-y)2+(6-3x)2=(y+5x)2,化简得xy=2-2x. 另一方面,易知△DOM∽△DEG,所以DMDG=OMEG, 即2-y4x-y=26-3x, 整理得3xy=14x+4y-12,联立两个方程,得2y2-5y+2=0, 解得y1=12,y2=2. 所以,CD的长为2或12.
这种解法说明例1确实只有2和12两个解,不存在其他解. 因此,通过代数运算,给出了例1完整且严谨的解答,这是对几何解法的补充.
3 试题变式
在例1中,点D在Rt△ABC的直角边AC上,若将这一条件修改为点D在Rt△ABC的直角边BC上,同时将条件DE=CD+BE修改为DE=CD+AE,那么CD的长有几种可能呢?
变式1 如图 1,△ABC中,∠C=90°,AC=8,BC=6,点O为△ABC的内心,过点O作直线交BC,AB边于点D,E,若DE=CD+AE,则CD的长为_______.
解法1 如图5, 过点O作直线DE⊥BC,分别与直线BC,AB交于点D,E.连接OA,OC.
类似例1,可证CD=DO,AE=OE,所以DE=DO+OE=CD+AE.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易知AB=BC2+AC2=62+82=10. 因为DE∥AC,所以△EBD∽△ABC,所以BEAB=BDBC=DEAC.设CD=OD=x,AE=OE=y,则BD=BC-CD=6-x,DE=OD+OE=x+y,BE=AB-AE=10-y,所以10-y10=6-x6=x+y8,解得x=2,y=103,所以CD=2.
如图 6,过点O作直线D′E′⊥AB,与直线AB交于点E′,可以发现此时直线D′E′与BC的交点在BC的延长线上,故此时不存在满足要求的线段.
ShGmBYSnqiHZ+4drqJSK/g==综上所述,CD的长为2.
类似例1,以上解法也是不严谨的,还需要通过代数方法说明不存在其他解.
解法2 如图7,过点O作MN⊥AC,分别交AC于点M,交AB于点N.过点O作OF⊥BC,垂足为点F.过点E作EG⊥AC,垂足为点G.过点E作EH⊥BC,垂足为点H.
易知OF=OM=CF=CM=2. 易知△AEG∽△ABC,设EG=3x,CD=y,那么AG=4x,AE=5x,易知DE=CD+AE=y+5x,DF=CF-CD=2-y,DH=CH-CD=EG-CD=3x-y,EH=CG=AC-AG=8-4x. 在Rt△EDH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DH2+EH2=DE2, 即(3x-y)2+(8-4x)2=(y+5x)2,化简得xy=4-4x. 另一方面,易知△DOF∽△DEH,所以DFDH=OFEH, 即2-y3x-y=28-4x, 整理得2xy=7x+3y-8,联立两个方程,得3y2-4y-4=0, 解得y1=2,y2=-23(舍去). 所以CD的长为2.
4 结束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质疑态度,对教学资料或网络上的试题和参考答案一定要从专业角度深入思考,切不可不加选择地直接照搬.
参考文献:[1] 张松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的五种基本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旬),2021(8):64-66.
[2] 崔道美.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5):13-14.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