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考试题是命题专家依据课程标准命制的精品课程资源,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基于此,笔者对一道中考数学填空压轴题进行了教材溯源,并探讨了它的多种解法,最后将试题进行了迁移和推广.通过研究发现,教材是中考命题的鲜活源泉,在日常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例题和习题,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考试题;溯源;解法;推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9-0038-03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简介:鲁德健(1979.9—),男,江苏省南京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教材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也是命题的源泉. 一道优秀的中考试题往往有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特点,改编自教材的试题可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脱离盲目刷题的题海战术. 笔者以一道中考填空压轴题为例,分析试题的教材之源,探讨试题的多种解法,研究试题的变式推广.
1 试题呈现
问题1 (2022年泰州市中考数学第16题)如图 1,△ABC中,∠C=90°,AC=8,BC=6,点O为△ABC的内心,过点O作直线交AC,AB边于点D,E, 若DE=CD+BE, 则CD的长为_______.
本题考查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涵盖了初中平面几何中的重要知识点.试题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灵活的数学思维,体现了中考试题的选拔性功能.
2 试题溯源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3页有如下问题:
问题2 如图2,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求证:MN=BM+CN.
分析 因为MN∥BC,所以∠MOB=∠OBC,∠NOC=∠OCB.因为OB是∠ABC的角平分线,OC是∠ACB的角平分线,所以∠MBO=∠OBC,∠NCO=∠OCB,所以∠MOB=∠MBO,∠NOC=∠NCO,所以ΔMBO和ΔNCO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M=MO,CN=ON,所以BM+CN=MO+ON=MN.
显然,问题1与问题2都与三角形内心的性质有关,区别在于问题1将问题2的结论作为条件,问题的难度增加.为了降低难度,问题1将问题2中的三角形变为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8和6的特殊直角三角形,但改编后的试题难度仍然大于原题的难度,凸显了中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特色.
3 试题解法
解法1 情形(1):如图3, 过点O作直线DE∥BC,分别与AC,AB交于点D,E.连接OB,OC.
因为DE∥BC,所以∠OBC=∠BOE.因为O为△ABC的内心,所以∠OBC=∠OBE,所以∠BOE=∠OBE,所以BE=OE.同理CD=OD.从而DE=OD+OE=CD+BE.故当DE∥BC时,点D,E满足条件DE=CD+BE.下面计算此时CD的长度.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BC2+AC2=62+82=10. 因为DE∥BC,所以△ADE∽△ACB,所以ADAC=DEBC=AEAB.设CD=OD=x,BE=OE=y,则AD=8-x,DE=x+y,AE=10-y,从而可得8-x8=x+y6,10-y10=x+y6,解得x=2,y=52,所以CD=2.
情形(2):如图 4,连接AO,作DE关于直线AO的对称线段D′E′,点D′在AC上,点E′在AB上.
因为O为ΔABC的内心,所以∠OAD=∠OAD′.又因为DE⊥AC,且D′E′与DE关于AO对称,所以D′E′⊥AB,所以∠ODA=∠OE′A=90°,从而可知Rt△ODA≌Rt△OE′A,故OD=OE′.同理Rt△ODD′≌Rt△OEE′,所以OE=OD′,DD′=EE′,所以D′E′=OD′+OE′=OE+OD=DE=CD+BE=CD′+DD′+BE′-EE′=CD′+BE′,此时的点D′,E′也满足题目要求.从而,△AE′D′∽△ACB,所以AD′AB=D′E′BC=AE′AC.设CD′=x,BE′=y,则AD′=8-x,D′E′=x+y,AE′=10-y,所以8-x10=x+y6,10-y8=x+y6,解得x=12,y=4,所以CD′=12.
综上所述,CD的长为2或12.
这种解法的关键是作出与BC平行的线段DE及其关于AO的对称线段D′E′,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几何直观与逻辑推理能力,一般的学生难以想到.另一方面,这种解法给出了两个解,但无法回答是否还存在其他解.下面给出一种基于代数运算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避开几何推理的难点,同时可以回答是否还存在其他解的问题[1].
解法2 如图5,过点O作MN⊥AC,交AC于点M,交AB于点N,过点O作OF⊥BC于点F,过点E作EG⊥AC于点G,作EH⊥BC于点H.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10. 因为点O是△ABC的内心,根据S△ABC=S△AOB+S△BOC+S△AOC可得OF=AC·BCAC+BC+AB=8×68+6+10=2. 易证四边形CMOF是正方形,所以OM=CM=OF=2. 设BH=3x,EH=4x,BE=5x,CD=y. 则DE=CD+BE=y+5x,DM=CM-CD=2-y,DG=CG-CD=4x-y,EG=CH=BC-BH=6-3x. 在Rt△EDG中,由勾股定理得DG2+EG2=DE2,即(4x-y)2+(6-3x)2=(y+5x)2,从而xy=2-2x. 易知△DOM∽△DEG,所以DMDG=OMEG,即2-y4x-y=26-3x,整理得3xy=14x+4y-12,将xy=2-2x代入,并整理得10x+2y=9,再将此式代入方程xy=2-2x得2y2-5y+2=0,解得y1=12,y2=2. 从而CD的长为2或12.
这种解法根据几何关系建立两个方程,再将两个方程联立,从而解出线段CD的长度. 由以上解法可知,满足条件的线段CD的长度只有两种可能,不存在其他解,这回答了前面的疑惑.因此,严格地说,解法1不完备,而解法2是一种完备的解法.
4 变式推广
问题3 如图 1,△ABC中,∠C=90°,AB=4,BC=2,点O为△ABC的内心,过点O作直线交AC,AB边于点D,E,若DE=CD+BE,则线段CD的长为_______.
简解 情形(1):如图6, 过点O作直线DE∥BC,且分别与直线AC,AB交于点D,E.连接OB,OC.类似问题1的解答可知此时的DE满足条件DE=CD+BE.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23. 易知△ADE∽△ACB,所以ADAC=DEBC=AEAB.设CD=OD=x,BE=OE=y,则AD=23-x,DE=x+y,AE=4-y,所以23-x23=x+y2,4-y4=x+y2,解得x=3-1,y=23-33,所以CD=3-1.
情形(2):如图6,连接AO,作线段DE关于直线AO的对称线段D′E′,其中点D′在AC上,点E′在AB上. 类似问题1的解答可知此时的D′E′满足条件D′E′=CD′+BE′.易知△AE′D′∽△ACB,所以AD′AB=D′E′BC=AE′AC.设CD′=x,BE′=y,则AD′=23-x,DE=x+y,AE′=4-y,所以23-x4=x+y2,4-y23=x+y2,解得x=43-63,y=3-3,所以CD′=43-63.
综上所述,CD的长为3-1或43-63.
问题4 在△ABC中,∠C=90°,AC=b,BC=a,点O为△ABC的内心,过点O作直线交AC,AB边于点D,E, 若DE=CD+BE, 求CD的长.
与前文类似,易得CD的长为12(a+b-c)或(b-a)(a+b-c)2b(若b<a,则舍去)[2].限于篇幅,求解过程从略,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探究.
5 结束语
通过研究发现,2022年泰州市中考数学第16题是一道由教材习题改编而来的压轴题.受教材习题的启发,笔者给出了试题的几何解法,但解法不够严谨,无法回答是否还存在其他解.为此,笔者利用代数方法给出了完备的解答过程.通过解法分析,给出了试题的类比迁移和推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试题的变式和推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 陈宇.源流共舞 动静相宜:2021年安徽中考第23题印象[J].中学数学教学,2021(4):63-66.
[2] 谢向华. 源于课本,高于教材:例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J].中学数学,2020(8):40-42.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