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富贵锑提金渣湿法提取银的工艺对比研究”为载体,命制了一道湖北省高三11月联考的工艺流程题,并对命题和解题思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艺流程;原创题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8-0129-03
工艺流程题是一类情境素材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以化工生产过程为背景,通过描述化工原料的加工、处理和转化,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条件和过程等,来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分析方法、绿色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此类试题已成为新课标高考化学试卷的高频题型,其取材新颖,问题表征多样,考查能力多向,不少专家学者对此题型给予了高度肯定[1].如王后雄认为,此类试题呈现化学工艺流程真实情景,是考查化学核心素养高阶水平的亮点题型[2].
1高考对标
近3年高考化学试卷中考查工艺流程主要涉及的元素如下(见表1).
从近三年的工艺流程来看,过渡元素是高考中的热门考点,以学生较为熟悉的Li、Co、Mn、Ti、Cr等为基础,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命题思路
在2019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中提到了银氨溶液的配制实验,学生对Ag+的配位、Ag+的除杂等都比较熟悉,然而在近几年的各省份的高考题中较少涉及Ag.随着金矿资源的不断开采,提金过程中产生的提金渣也日益增多.这些提金渣中仍含有大量的银,如何有效提取其中的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次想出一道与银有关的工艺流程题.在《富贵锑提金渣湿法提取银的工艺对比研究》中提到了富贵锑提金渣的氨水浸出-水合肼还原工艺[3],故命制了该化工流程题.该题目以较为简单的流程,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工业生产有机结合,考查学生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根据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本题通过对学科能力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缜密性和系统性思维品质的养成[4].考虑到学生一轮
复习才进行过半,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够,为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删掉了关于“富贵锑”“提金渣”等学生不易理解的专有词汇.《富贵锑提金渣湿法提取银的工艺对比研究》文中提到提金渣经第一步还原脱氯后,SiO2仍大量存在于脱氯渣中,与高中阶段所学SiO2易与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Na2SiO3溶液不符,为避免引起学生误解,故在命题时,第(2)问直接给出脱氯渣中有SiO2,并且为降低难度,将脱氯渣中有Ag也直接给出.因本套试卷第16题已涉及Ksp的计算问题,为避免重复,本题将Ksp改为溶解度.经过与命题组老师、教研员充分研究探讨,在保证内容科学性及不影响学生理解的情况下,精简语言结构.知识点涵盖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平衡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学习如何解决实际工业生产中的除杂提纯问题.
3题目命制
(14分)锑(Sb)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AgCl、PbCl2、Sb2O5和SiO2等,因含银量很高,是重要的银提取原料.从该副产物中提取银的工艺流程如下(见图1)
已知:
①水合肼为N2H4·H2O,有很强的还原性;
②PbCl2在碱性条件下易变成PbO;
③常温下,PbSO4的溶解度为4.82×10-3g,Ag2SO4的溶解度为0.79g.
回答下列问题:
(1)N2H4的电子式为.
(2)脱氯渣的主要成分有Sb6O13、SiO2、Ag和.
(3)“还原脱氯”过程中会产生无色无味无毒气体,则Ag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氧化分银”中,不直接用硝酸的原因是.
(5)“氧化分银”中,银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6)“沉铅过滤”中主要析出PbSO4的原因是.
(7)“沉铅过滤”中硫酸的用量系数对铅和银的沉淀率影响如图2所示.硫酸的用量系数最佳选择是,理由是.
4参考答案和解析
4.1参考答案
(1)HHH∶N····∶N····∶H
(2)PbO
(3)4AgCl+N2H4+4NaOH4Ag+N2↑+4NaCl+4H2O
或 4AgCl+N2H4·H2O+4NaOH
4Ag+N2↑+4NaCl+5H2O
(4)硝酸直接氧化会生成氮氧化物,造成环境污染
(5)2Ag+2H++H2O22Ag++2H2O
(6)常温下Ag2SO4的溶解度远大于PbSO4,所以,加入稀硫酸时,PbSO4优先析出
(7)1.0;硫酸的用量系数太低时,Pb的沉淀率太低,硫酸的用量系数太高时,Ag+也会沉淀
4.2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以生产锑的副产物中提取银,需要弄清楚杂质分别是在什么步骤除去的,银的存在形式变化.
解析(1)每个N分别与N、H之间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注意每个N还有一对孤电子对.故答案为HHH∶N····∶N····∶H.
(2)题目给的已知中表示PbCl2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变成PbO.故答案为PbO.
(3)由题目已知N2H4有很强的还原性,将AgCl还原成Ag单质,提示产生无味无毒的气体,故氧化产物应该是N2,由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4AgCl+N2H4+4NaOH4Ag+N2↑+4NaCl+4H2O.
(4)双氧水是一种“绿色”的氧化剂,用双氧水+硝酸代替硝酸,就是防止硝酸直接氧化的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用双氧水做氧化剂,硝酸起酸性作用.故答案为硝酸直接氧化会生成氮氧化物,造成环境污染.
(5)Ag被氧化,由题目可分析出H2O2做氧化剂,硝酸起酸性作用,由此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故答案为2Ag+2H++H2O22Ag++2H2O
(6)分银液中主要含有Ag+和Pb2+,由题目已知信息可得Ag2SO4的溶解度远大于PbSO4,故加入稀硫酸沉铅,主要析出PbSO4
5试题评析
本题考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类别、水平及具体表现要求见表2.
6结束语
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化工流程整体出发,总结化工流程的模型,如何从原料到最终的产品,帮助学生分析产物,抓住核心元素的价态变化和形态变化,并进行陌生方程式书写专项训练.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和课本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正确解答化工流程题积累素材,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吴俊杰,姜建文.素养测评导向的化工流程题命制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学,2020(8):84~92.
[2]王后雄.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1):27~38.
[3]单旭峰.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46~47.
[4]焦奥博.富贵锑提金渣湿法提取银的工艺对比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22.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