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

2024-11-06 00:00张选朝聂晓静
新西部 2024年10期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永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宗旨、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中的渗透、推动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政治性原则,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育人导向,培养时代新人;坚持发展性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新发展阶段,应通过构建高校党建引领保障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主渠道作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等途径,多方合力、协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专门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改进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明显增强,大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塑造学生品德、树立人生理想的基石,更是为国家未来发展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深化对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

(一)有助于永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宗旨

2024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他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1]这不feR5V1EeG/zkfTqqvWCLaSwevy3BybRZD639QtnmsPk=仅凸显出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到市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影响,高等教育领域曾出现过一些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片面追求就业率等偏离教育宗旨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2]因此,高校必须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抓牢抓实,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拓宽教育载体,扩展教育内容,增强和提升育人实效性。

(二)有助于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中的渗透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对象已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多元文化价值并存,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愈加激烈,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他们下功夫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3]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的崛起视为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与威胁,境外意识形态渗透暗流潜行,尤其是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逐渐加大。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已然成为一些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分化渗透的战场。从国内形势看,当前,我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深水区各种矛盾问题叠加,全面开放激发公众思想活力的同时思想差异性显著增强。尤其是青年学生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及社会难点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判断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在思想、价值、观念、行为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加上网络空间新的舆论场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影响渗透,已然吹响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的冲锋号。我们唯有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切实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中的渗透,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有助于更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操作性的政策,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质效不断提升。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健全;三是对思政课的重要认识还不到位,尤其是在育人过程中,思政课教育的显性价值还未凸显;四是大思政课建设推进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高校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着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

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政治性原则、坚持育人导向,坚持发展性原则,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坚持政治性原则,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时刻离不开政治引领。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在推动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党性原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方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加强理论武装,增强理论自信。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尤其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使大学生在思想上达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理论意义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对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理解,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持之以恒将爱国主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成长发展主动融入国家的发展建设中,争做新时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坚持育人导向,培养时代新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德智体美劳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德育是根基,在中华文明中,“德”是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德为本”加强修身立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提升品德修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底筑牢精神之基,做明大德、守公德的时代新人。智育是关键,新时代强国战略需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高科技人才作保障。当今时代,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大学生需要有国际视野,有真才实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勇于求真知,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性思维,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

体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性保障,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精神还能健全大学生的人格,锤炼大学生的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

美育和劳育是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面对享乐主义、泛娱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需要加强审美教育,发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升大学生审美素质,以良好审美抵制不良生活追求。在劳育层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发扬劳动光荣传统、培养创造性劳动观念。抵制贬低劳动、好逸恶劳倾向。德智体美劳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只有“五育并举”,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持发展性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发展性原则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以联系的、运动的眼光,与时俱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矛盾是推动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科技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运用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等平台,可以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对新的时代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关注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现实需求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发现时代新问题,不断守正创新,践行时代使命,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应该构建高校党建引领保障体系、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一)构建高校党建引领保障体系,强化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4]“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4]高校党委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在办学治校的各个层面,毫不放松地把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工作体制机制,切实承担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庄严使命。

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方向引领和组织保障两个方面。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校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领导力和战斗力,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的系统化组织保障。一是学校党委切实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做好顶层制度安排,抓牢抓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组织、宣传和教育等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专项通报、专项检查、专项督办制度,确保党的领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落到实处。三是把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培养成既懂高等教育又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能手。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升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担负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

(二)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职能,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育主阵地作用,要在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满足学生期待为目标推进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克服思政理论课教学与育人相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结合新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推进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形式,深化运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管理高效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要积极探索将AI技术和知识图谱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创建AI知识问答、虚拟场景搭建、视频制作等,形成具象化、生动化、可视化的教学资源,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和效果。

(三)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青年大学生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5]这为高校开展“大思政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通过“大思政课”建设,有效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变革,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间、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多方协同的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中,增强正确的党史观,深入理解和把握共产党人的革命奋斗精神,让红色历史根植大学生心中,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国家公祭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进行纪念活动。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演讲等活动集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是推进学校精神传承和发展。发挥校训、校歌、校史等大学精神载体的育人功能,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等主题教育平台,开展颂校训、唱校歌、校情校史报告会、参观校史馆、参观校园等活动,深入开展校情校史教育与校风教育,激发学生的知校爱校荣校热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一院(系)一品”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举办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社区文艺展演等主题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三是组建“八支队伍”讲思政课专家团队,协同推进大“思政课”教育格局。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组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6]上思政课讲台,形成稳定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并做好统筹管理,使八支队伍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参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7]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艰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认真落实政策文件、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当代大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实施课堂革命,推进课程思政化进程,善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和空间,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功能充分实现,努力培养和塑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409/t20240910_1150246.html,2024-09-10。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载《党建》,2018(10):5页。

[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页。

[4]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12-09。

[5]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载《人民日报》,2021-03-07(01)。

[6]中共教育部党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9/t20190916_399352.html,2019-09-16。

[7]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载《求是》,2024(17)。

作者简介

张选朝 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聂晓静 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

◎宝鸡文理学院第十六批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中共党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1JGZ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