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研究

2024-11-06 00:00胡莉莉
新西部 2024年10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全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其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传授红色文化知识,将红色文化知识系统化、规范化,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促进红色文化全民化,增强文化自信并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受众较广的一门课程,既是语言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窗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不能思辨地看问题,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迷失方向。大学英语课堂作为学生“品格”塑造的渠道之一,有必要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凝练红色育人精神,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同和传承,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运用语言优势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高校英语教师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时代内涵,将红色要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隐性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红色文化思想启迪、铸魂育人功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价值意蕴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影响深远,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激励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坚定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我们应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对青年学子的重要性。何为红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的概念最早是2002年由谭冬发等[3]提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信息形态和制度形态四个层面的内容”。[4]通过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建设经验,理解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将使英语课堂充满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教育,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坚守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并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增强青年学子对党和国家发展的认同感、责任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二)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习西方文化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并不矛盾。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在无形中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红色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拓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5]将红色文化资源以英语形式融入大学英语课堂,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讲透和弄懂红色文化资源的背后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认同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三)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红色文化资源天然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是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把握规律的重要知识来源。英语教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主义文化内涵,将艰苦奋斗、勇敢拼搏的道德品质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在大学英语课程里融入“思政味道”,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育铸魂育人的目的。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现实困境

(一) 红色文化功能认知参差不齐

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大多来自阅读书籍、观看红色影视剧或参观博物馆、革命烈士故居、伟人故居等形式。由于大部分红色文化教材、书籍等材料重事实陈述,仅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表面介绍,缺乏凝练升华,未能充分阐释解读其深刻内涵,导致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一知半解,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认识存在偏差。另外,由于社会环境原因,部分大学生眼中只盯着考试成绩、学分,“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红色文化教育丝毫不感兴趣或简单应付,因而需进一步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资源。

(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红色文化的话语方式和传播路径应紧跟时代潮流。当前高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的生活和趣味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说教式、宣讲式的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参观活动、报刊书籍、网络信息等方式进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很难产生共鸣,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有限,更难以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部分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宣、教、研等活动形式单一,象征性多于教育意义,导致主题不突出,仪式感不强,活动质量差。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尚不充分。部分自编教材和讲义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精神滋养,难以实现高效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挖掘不同文化内涵、不同主题的红色文化资源,放大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可持续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之路。

(四)红色师资队伍培养存在差距

英语教师应当利用教授西方语言文化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语言知识优先的授课理念以及专业背景的制约,大学英语红色师资队伍仍偏小偏弱、力量不强,教师在政治理论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教学技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西方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深挖“红色资源”,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然而这些内容大多取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事物,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等却鲜有深入的探讨和展现,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有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深挖“红色资源”。

一是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库。按照中国道路、中国外交、中国文化等内容设置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若干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注明课程思政应用指南以及相关的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The Story of China ”“China: Time of Xi”等等,将一些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的变化以及为世界带来的变化,通过了解中国的话语体系,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同时,了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豪地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地位。

二是编写中英文版校本教材。按照突出课程思政属性原则,组织教师收集、编写中英文版本红色文化资源校本教材、专题讲义或课外读物,弥补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的不足,并建立数字资源库。

三是建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指南。优化顶层设计,将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纳入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编写等多维度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作用。校本英语教材的编写可结合时事、时代、国策与校园文化,将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优秀师生事迹等元素加入教材,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打造“红色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创新话语表达,活用数字技术,引导实践体验,激励学生主动去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体验,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一是创新红色文化话语表达方式。运用学生喜爱并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与平台载体传播分享,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案、文字等方式多模态呈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红色文化,也可使用网络流行语、段子等来解读红色文化,或者以大学生喜欢的文化形式(如音乐、电影、动漫等)为载体,让学生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二是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采用演讲辩论、情景剧、案例研讨等形式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教学。通过社会实践,优化延伸“红色课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是创新师生教学评价方式。可在考量中参考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对于课程思政效果好的应给予鼓励。对于学生评价,采取多维评价方式,可侧重过程评价,并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团队协作、志愿服务、学业情况,帮助学生提升思政学习的意识,从而确保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

(三)培育“红色师资”,提升教师思政能力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关键在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融通中外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一是养成卓越的师德师风。教师必须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高尚师德、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是强化红色师资培训。邀请名师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就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开展研讨,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定期组织开展教师红色文化优秀教案、课程设计、示范课等品牌创建活动,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水平。

三是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学术研究。出台激励考核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使师生在学术交流中,认知、认同和践行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

(四)创建“红色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载体,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校园环境设计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校园环境设计方面,在建筑雕塑、文化长廊等人文景观中融入红色元素,在教室、楼道、走廊悬挂中英文红色标语、海报等,在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加大红色文化分量。

二是开展校园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成立红色文化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如举办英文红歌会、红色诗朗诵、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等。

三是创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阵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网络,有意识地推送,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情操、理想信念等以文章、视频等形式推送给学生观看,在校园广播台中广播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使大学生在网上的自由空间里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例如,通过VR技术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和英勇牺牲;利用大数据分析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红色文化学习体验。

网络第二课堂的时空、内容和形式灵活,教师不再拘泥于既定教学时间、空间、教材,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兴趣爱好和心理认知规律,借助时事新闻、流行时尚、热播影视,在网络第二课堂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问题探讨、现象分析。英语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或需求,建立QQ群、微信群,把第二课堂延伸到网络,对学生群体进行学习管理、思想交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践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以人文育人”,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载《求是》,2021(1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378页。

[3]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载《老区建设》,2002(7):44-45页。

[4]胡杨、汪勇:《略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77页。

[5]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载《 社会科学家》,2020(5):10页。

作者简介

胡莉莉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翻译视角下湖湘红色文化资源外宣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WLH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