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陕西公民语言能力提升研究

2024-11-06 00:00申霄
新西部 2024年10期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在学习型社会视阈下提升陕西公民的语言能力,对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陕西公民语言能力提升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推普工作不充分、方言传承保护意识淡化、公民多语能力亟需提升等方面,建议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持续提高陕西公民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关注方言保护传承,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优化外语教育结构,提升陕西公民多语种外语能力。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到历次党代会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强调,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充分表明了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一以贯之的战略方针。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国家意志和个人愿望的结合体,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学习”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个人素质提升与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动因。从国家发展层面来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人才支撑。从个人素质结构上讲,语言文字素质是构成个人素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素质。由于语言的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通过语言知识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公民的语言能力,还能够使公民在具有较强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民对其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理解,既4pyqdVSmbDs1eNd6Ry0sog==有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学习语言、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语言的社会地位上讲,随着世界发展的不断变化,“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2]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已把大力发展语言文字事业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十四五”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可见,党和国家把新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均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行动。因此,在我国学习型社会视阈下研究公民语言能力提升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学习型社会视阈下

陕西省提升公民语言能力的意义

陕西省是我国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在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陕西的发展对西北其他省份有着辐射和带动作用。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蓬勃开展,陕西省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新时代“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陕西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建设人才高地,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新时代背景下,陕西省立足本省实际,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视阈下开展语言学习,提升公民语言能力,促进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陕西公民整体素质提高

党的二十大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从人的综合素质来说,“语言能力是劳动者最初所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是劳动者其他各项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3]陕西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激发全省公民的创新活力,需要建设学习型大省。陕西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是构建陕西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陕西省学习社会建设的目标、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一致的。强化陕西公民的语言文字学习,既可以提高公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能够通过语言赋能更好地促进其他各类知识的学习,促进公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发展阶段陕西省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把公民语言能力的提升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对陕西公民整体素质提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公民学习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是一项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投资活动,对于个人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将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使人们在从事各项经济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人才是生产要素中的第一资源。因此,通过提高陕西公民的语言能力,进而促进公民各项能力提升,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在陕西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事实上,陕西省最近几年通过在全省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省范围内公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学习推广普通话,语言扶贫初见成效,语言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陕西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由此也带来了新的语言需求,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外语多语种能力迫在眉睫。应对新发展阶段,陕西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陕西公民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为主的多语言能力,将有利于陕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有助于陕西文化事业的繁荣

语言强则国强已成为学界共识。对陕西而言,以强语助力陕西各项事业的进步是新时代陕西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从国家提出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来看,陕西提升公民多语种语言能力,能够为陕西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创造条件,方便陕西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使陕西由相对封闭的内陆地区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推进陕西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国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要求来看,陕西省在原有推普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实际,按照“十四五”规划和教育部对推普工作的新要求,实施“三大行动”[4]解决陕西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量”的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陕西各项事业的发展。再者,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精神,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做好陕西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传承,对弘扬陕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构建和谐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语言繁荣促进陕西文化的繁荣,以语言文明助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西省提升公民语言能力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下,陕西公民的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从国家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来看,提升公民语言能力已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目前,国家对持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传承与巩固母语(方言)能力,优化多语种外语能力均作出了新的部署。目前,陕西省提升公民语言能力存在的问题有三点:

(一)推普工作城乡发展不平衡

陕西省推普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城镇普通话普及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部分边远农村和偏远山区,群众的普通话水平仍然偏低,普通话能力不足依然存在。据相关部门统计,陕西省“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达到80.32%,在西部九省中位居前列”。[5]进入“十四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出“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的新目标。目前,陕西省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尽管在西部地区位置靠前,但略低于全国普通话普及率80.72%的整体水平,推普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

(二)方言传承保护意识淡化

陕西省公民重视普通话的学习,但对方言的传承保护意识在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淡化现象,有意无意地放弃了方言的使用或抵触方言母语,忽略了方言在情感沟通、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可见,在全国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新时代,同样需要重视我国语言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国民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不意味着放弃方言母语,国民具有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方言能力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陕西方言多姿多彩,包括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的地方方言。陕西方言代表和承载着底蕴深厚的三秦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承和保护价值。近几年来,陕西省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重视本省语言资源的保护,省教育厅、省语委办启动实施了陕西汉语方言保护调查项目,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先后多次进行陕西汉语方言调查,部分调查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语保中心专家组正式验收。陕西方言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方言传承与保护不能仅停留在政府和专家层面,而应在全省公民中形成共识,避免因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有意或无意地放弃方言母语的使用,造成推普理解的偏差。当前,一些年轻父母只允许孩子说普通话,不让孩子跟自己学说方言,无意中阻断了方言的代际传承,这种错误的认知需要进行沟通与引导。

(三)公民多语能力亟待提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发展和陕西oHF0fPfZF0ZX1c5UtYQfNQ==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单一的外语学习模式已无法满足多语种沟通交流的需求,陕西公民多语能力亟需提升。一个时期以来,陕西省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从幼儿园到普通中小学校外语教学开设语种主要是英语,只有少数外国语学校开设小语种。学生进入大学阶段,除外国语大学开设一些小语种,如法语、俄语、日语、德语、韩语等,其他高校公共外语课程基本开设的都是英语。陕西省处在新时代国家向西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前沿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要实现与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五通”,语言相通是“五通”的先导工程与基础保障。丝路沿线国家语种繁多,仅使用英语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国际语言(英语)通事,而官方母语才能通心。如果能够学好、用好丝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以促使民心相通为基础,进而将有利于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有利于陕西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有利于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

陕西公民语言能力提升实施路径

针对陕西公民语言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陕西公民的语言能力:

(一)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持续提高陕西公民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和《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精神,先后制定并印发了《陕西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陕西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推普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主抓此项工作,并将推普工作纳入政府相关工作绩效管理目标和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因此,要实现陕西省提出的“十四五”末全省普通话普及率大于85%的目标,就必须“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统筹推进,促使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其一,继续加强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对推普工作的领导。前期推普工作的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开展推普工作的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各地推普的成效客观反映出该地区领导推普工作的绩效。陕西省新时期新阶段的推普工作,需在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6]的管理体制,把对推普工作的认识提高到与其他各项重点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充分认识推普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克服自满思想和厌战情绪,增强推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常抓不懈,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其二,聚焦普及率低的农村地区,关注重点人群。从“十三五”推普情况看,陕西省普通话普及率低的农村大多分布在陕北黄土高原、陕南一些山区和部分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人际交往相对封闭,推普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补齐这些地区普及率偏低的短板,是解决全省推普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因而需要持续实施推普攻坚。应进一步贯彻落实《陕西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精神,“把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与继续实施推普攻坚相结合,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以县为主,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推普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类实施,精准发力”。[7]把青壮年劳动力和学前儿童作为重点推普对象,统筹推进各类群体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一要增加培训力量,创新培训方式,加大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培训力度。除依托县级职教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外,动员县乡当地的中小学校或当地其他有条件的学校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采取学校定点包村、教师与学习对象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同时把推普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方式,让培训的农民真切感受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用、能用、好用,以此调动农民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村干部要做好青壮年劳动力培训的组织工作,落实好培训人员,协调好培训经费,避免培训“走过场”的现象,保证培训任务落到实处。上级教育部门、语委要在做好相关推普工作的同时,依据《陕西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定期组织语言文字工作专家组到各地农村进行巡回指导和督导评估。这样既是督导,又可起到贴近服务的作用,促进偏远农村推普攻坚的有效开展。

二要推进学前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为学前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基础。各地农村应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在确保适龄儿童都能够顺利入园、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保育人员等国家通用语言专项培训,要求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游戏中大胆讲普通话,营造普通话日常交流的环境。以共建家长学校的方式,组织引导师生、家长参与“小手拉大手,学讲普通话”活动,将学讲普通话延伸到家庭,在全社会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三要加大农村其他人员的推普工作。比如老年人和生活不便的人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老年人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要积极发挥学校对社会和家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学生帮助家长学习提高普通话水平,做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全覆盖,让学讲普通话惠及到农村地区的所有群体、所有人员。

其三,因地制宜、全面普及,把巩固推普成果与质量提升相结合。

首先,就陕西农村整体情况而言,除对普通话普及率偏低的农村继续实施推普攻坚外,对于其他地区的农村,今后推普的任务是全面普及、巩固和提升,着力解决一些农村普及不充分、质量不高的问题。对这些地区的农村的推普,应先进行调查研究,在摸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普及与提升。比如对于关中平原农村地区,尽管这些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平均水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村、每个村民小组的成员都达到了相应水平。因此,不能只关注当地普及率的平均数,应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查缺补漏的方式,开展定村、定组、定人的帮扶,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该地区农村的普及率。同时对于普及率相对较高的村庄,应把巩固已有的推普成果与提升普及质量相结合。巩固普通话的学习成果重在使用,乡村干部要在学习和推普过程中处处起表率作用,在召集会议、办理公务和公开场合带头讲普通话,与村民交往中使用普通话,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村民说普通话,营造人人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普通话水平和意识,包括提升村民对普通话的领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使村民能够精准地解读和利用各种信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顺畅交流,赢得和谐的人际环境,并借助各种文字载体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更多地掌握文化知识和当代科学技术。还要做好推普与乡村振兴的各项活动的有效衔接,把推普纳入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中,纳入乡村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通过上述措施使村民普通话水平得到巩固与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对于陕西省的城市地区来说,目前陕西省城市普通话普及率相对较高,今后推普的主要任务是质量的提升,应继续按照省教育厅、省语委办制定的有关文件要求,以国家机关人员、学校师生、新闻媒体工作者和公共服务行业人员等为普通话提升重点对象,在提升普通话应用水平上下功夫,切实把普通话作为上述各类人员的职业语言、工作语言,甚至日常生活语言,带动和影响整个城市市民都说普通话。学者李宇明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就是具有熟练使用口语、一般书面语和典雅书面语的‘三语体’能力”。[8]提升城市各类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除了提升口语能力外,还应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及表达能力,应加强城市职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的培训,增强各行各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每个职工具有自觉辨别和抵制网络中不规范、不文明用语的能力,不断提升语言文化素养。

最后,在数字化时代,语言文字数字化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要以数字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效率变革,加强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方式,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效率,以数字化赋能推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的新赛道,努力实现全省2025年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高于85%的目标。

(二)关注方言保护传承,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在全国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今天,方言保护传承同样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共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保护开发语言资源,大力推进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科学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武汉大学教授赫琳指出,当前我国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取得了显著成效,新的发展阶段,应当逐步将其转变为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多语能力提升,以拓展脱贫群体的个人发展空间。这里的多语能力“主要包括母语/母方言能力、国家通用语(普通话)能力、必要的地方通用语和邻近语言能力等”。[9]郭龙生曾经提出:“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让大家在各自方言之外,再掌握一种用途更为广泛的通用语言,以利于学习和工作。”[10]因此,大力推普的同时应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群众树立全面科学的语言发展观,公民能够认识到推普与说方言并不矛盾,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不是放弃方言母语的使用和传承。

方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历史赋予人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一些民间场所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有些民歌、戏剧中使用方言往往还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方言能力本是母语能力,主要是在幼儿时期从母亲、家庭和社会群体中自然习得,除专家或方言爱好者专门学习研究外,对于大多数人群,不需要开展专门的学校教育,而是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就可以自然表达和传承。前不久,有学者调查西安当地人的语言态度对普通话与陕西方言语码转换的影响发现,人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变体的态度中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认为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可忽视陕西人对其地域方言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普通话与方言是构成和谐语言生活、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11]近日,有媒体面向全国近千名高校大学生就方言话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11%被调查者会说方言,76.20%受访大学生愿意主动传播家乡方言”。[12]这些调查事实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方言传承后继无人”的认知。因此,陕西省除了继续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陕西方言的调查保护外,应在青年学生充分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方言传承的活动,引导广大民众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正确理解方言存在的价值,使陕西方言文化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得以进一步的延续和传承。

(三)优化外语教育结构,提升陕西公民多语种外语能力

外语能力是构成新时代国民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中国正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国民不仅需要具有以英语为代表的国际通用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多语种外语能力。李宇明指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有20多种,我国要获取世界先进知识、参与世界治理,至少需要具备使用20多种语言的能力。”[13]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外语教学结构,把外语教育和学习由单语种向多语种外语教育和学习方向发展。西安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带头增设多门丝路沿线国家语言课程,陕西一些中小学校开始进行多语种外语教学尝试,为陕西青少年学生多语种外语学习提供了条件。

陕西省除通过全日制正规学校实现多语种外语教学改革外,要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利用开放大学、社区学校、行业职工培训学校、民间培训机构等,做好各类群体的多语种外语学习培训,满足多语种外语学习者的需求。随着陕西改革步伐的加大,与陕西交往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既有经贸往来人员,也有来陕进行走访探亲、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的国外友人。因此,在多语种外语学习中,特别是要做好涉外人员的多语种外语培训服务,包括做好旅游行业的多语种外语学习服务,使他们既能够更好地投身“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又能够通过顺畅的语言沟通帮助外国人在陕西度过美好时光,树立起陕西人在外国人眼中的美好形象,使开放、发展、美丽、富强的陕西更好地走向世界。

结 语

新时代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行为,全民性学习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因,成为公民提升自身素质、增进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自觉行动。陕西省在学习型社会视阈下有针对性地做好全省公民的语言学习工作,提升以国家通biw6DfoXv3wMBl6jRxXw3L/INiFWlsYzkXZgYz5Zco0=用语言能力为主的多语能力,促进陕西公民综合素质提升,对陕西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促进陕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陕西省在推普方面还存在偏远农村普及率偏低,存在“一带一路”建设多语种语言需求以及方言母语的保护意识还需要提高等问题。因此,陕西省应在学习型社会视阈下,立足陕西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升推普质量,加强多语种外语学习服务,做好方言母语的保护传承,以此提升陕西公民多种语言能力,以语言赋能更好地促进陕西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来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845294347170289&wfr=spider&for=pc,2022-10-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1/30/content_5654985.htm,2021-11-30。

[3]张先亮、赵思思:《试论国民语言能力与人力资源强国》,载《语言文字应用》,2013(02):2-9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关于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教语用〔2021〕4号)〉的通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09/content_5667268.htm,2021-12-23。

[5]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2204/22/20420.html,2022-04-2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怀进鹏同志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表彰大会暨2023年国家语委全体委员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2306/t20230620_1065082.html,2023-05-31。

[7]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扶贫办陕西省语委关于印发〈陕西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806/27/14179.html,2018-06-27。

[8]李宇明:《试论个人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载《语言文字应用》,2021(03):2-16页。

[9]赫琳、李蔚:《脱贫人口语言能力提升的新维度与新途径》,载《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06):69-76页。

[10]郭龙生:《当代中国普通话推广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载《修辞学习》,2004(03):1-7页。

[11]任海棠、杨娜:《语言态度对普通话与陕西话语码转换的影响研究》,载《唐都学刊》,2011,27(04):96-99页。

[12]付彪:《期待新一代成为传承方言文化生力军》,载《珠海特区报》,2021-02-09(005)。

[13]李宇明:《提升语言能力助力国家发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111196154038143,2020-02-21。

作者简介

申 霄 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语言教育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专项计划项目“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陕西公民语言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1JK0157)

◎西安财经大学科学研究扶持计划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语言教育服务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新疆预科生为例”(项目编号:20FCJH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