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可以增强乡村创新能力,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西安的实践,发现新质生产力下乡村振兴存在科技创新与应用不足、绿色与可持续产业发展缓慢、农民素质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应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动绿色与可持续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以实现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全面应用和发展,促进西安乡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并在2024年1月和3月的多次讲话中强调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这一概念突显了科技创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仅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而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能和路径。探讨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实现路径,基于西安的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促进农业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乡村振兴中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在现代农业中,科技的作用不可或缺,例如智能农机设备、精准农业技术和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确度。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提升。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主要依靠初级农产品的销售获取收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而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例如,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可以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有机食品、健康食品等,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如农机租赁、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金融服务等,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和收益来源。
(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乡村地区的传统产业,如农业、手工业等,往往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能够大幅提升这些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农业中引入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新质生产力能够优化乡村生产要素的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在传统的乡村经济中,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不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新质生产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够精准分析和预测乡村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
(三)增强乡村创新能力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能够显著增强乡村创新能力。首先,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能够激发乡村的创新潜力。例如,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应用,使得乡村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农业科技的进步,如基因编辑技术、新型农药和肥料的研发等,也为乡村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新质生产力推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乡村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现代经济中,创新不仅仅是单一技术或产品的创新,更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政策、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为乡村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全面支持。
新质生产力下西安乡村振兴的现状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西安聚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等重要品种,突破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农业生产领域种业创新,加大种业研发方面的投入,培育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先后选育了“陕道198”“大地532”“秦鑫368”等一批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加快了西安市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与此同时,将良种繁育与优势品种示范有效衔接,以示范为引领,有效促进了小麦良种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有利于种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供应、规模化种植,为我市良种繁育开拓新思路,为提升粮食大面积单产提供良种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西安积极加强农产品加工与新质生产力结合,延长产业链,促使农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例如周至县建有猕猴桃贮藏库2680余座,拥有深加工企业22家,产品有果干、果膏、果酒、果饮料、冻果等,年加工能力10万吨。此外,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电商与数字技术积极融合,不断发挥农村产业融合作用,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将本地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也被应用于电商运营中,帮助农户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供应。
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之下,数字化乡村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位于关中“白菜心”的高陵区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者和排头兵,自主研发“数字鹿苑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平台依托街道及村(社区)两级综网中心搭建运行,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为群众幸福生活增添“平安注脚”。村民可以通过收集APP或网络平台办理相关政务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管理人员通过实时数据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乡村环境、治安等方面的问题。
新质生产力下西安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与应用有待加强
在西安乡村振兴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应用有待加强。首先,科技投入不足。乡村地区科研经费有限,难以支持大规模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很多乡村地区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科研设备陈旧,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果。其次,科技推广和应用的渠道不畅通。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有限,科技培训和推广工作滞后,导致先进的科技成果难以在乡村得到广泛应用和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二)绿色与可持续产业发展有待提效
在西安的乡村振兴过程中,绿色与可持续产业的发展有待提效。首先,传统产业的环境影响大,转型升级缓慢。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难度大,绿色生产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足,导致产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其次,绿色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有限。虽然一些乡村地区开始尝试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但整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绿色产业的发展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往往是单点突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条。绿色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不够,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显著。最后,绿色技术和管理水平滞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偏远山区农民素质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西安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偏远山区农民素质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偏远山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不足。例如,在农业物联网、精准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技术的应用上存在困难。偏远山区相对缺乏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农民接触和学习新技术的动力和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再次,偏远山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落后,对科技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最后,偏远山区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共享不畅通,社保覆盖不够全面,宣传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偏远山区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质生产力在西安乡村振兴中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
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是关键。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创新项目。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科技领域,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同时,要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科研实验室和技术推广中心,提升乡村科技创新的硬件水平。其次,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应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搭建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易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最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应加强科技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成功案例,提升农民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重视。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和奖励活动,激发农民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科技创新。
(二)发展绿色与可持续产业
首先,必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和引导绿色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民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绿色项目的实施。其次,要推进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绿色技术的研发,特别是针对乡村特色的绿色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通过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促进绿色技术在乡村的广泛应用。再者,发展绿色产业链和价值链。要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和价值链。例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等,将绿色农业与旅游、健康等产业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绿色产业集群。最后,要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和生态保护设施等,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推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提升农民素质与技术水平
首先,需要加强农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确保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与此同时,发展乡村职业教育,设立农业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培养农民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开展系统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和现场示范活动,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农民讲授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例如,推广智能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和绿色农业技术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建立在线培训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获取技术知识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再次,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掌握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的技巧。例如,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训,帮助农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最后,改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环境。政府应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的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障,减轻农民的后顾之忧。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道路、水电、通讯和卫生设施等,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农民留在乡村发展。
结 语
通过探讨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西安的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看出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西安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乡村的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未来,应继续深化科技应用,加强政策支持,确保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刘成、常纪锋、尤婷婷:《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载《对外经贸》,2024(04):61-64+97页。
[2]罗必良:《论农业新质生产力》,载《改革》,2024(04):19-30页。
[3]杨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与基本思路》,载《农业经济问题》,2024(04):27-35页。
[4]龚政:《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载《当代农村财经》,2024(04):17-21页。
[5]王静华、刘人境:《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驱动逻辑及路径》,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1(02):16-24页。
作者简介
周 予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西安市行政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