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改进策略探究

2024-11-04 00:00:00林长茂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10期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科技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效果的提升都是不利的。所以,在新课标下探索改进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改善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作者从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提出了改进该学科教学方法的策略,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新课标;核心素养;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30-0046-03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现代化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鉴于此,如何提高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成为该学科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应重视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兼具理论性、操作性,且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利。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索改进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信息科技课程一直被视为“副科”,处于边缘地位,存在课时少、被占

用、被挪用等情况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教师自身的认知观念产生影响,降低教师对该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缺乏深入研究、创新改革的意识[1]。虽然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促使学生考上理想的高中一直是学校、教师、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还有教师认为该学科并不重要,因而他们在教学时仍然习惯于照本宣科,以固有方式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未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信息素养与技能的发展。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但为了保证课堂进度、维持课堂秩序,多是通过自己演示的方式将相关操作流程展示给学生,

或由教师以管理员的身份将相应的操作方法展示给学生,最后再让他们进行操作。上述方式虽然相对于理论灌输模式有了一定改进,但本质上学生仍处于从属地位。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

(一)转变学科教学理念,增强学科重视程度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师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主动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方面。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同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在课前认真备课,充分研读教材内容和学情,科学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案,确保所选取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发展。此外,信息科技教师还应积极了解计算机发展新趋势,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为课堂教学注入新元素,提升课堂活力,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的乐趣及学科本身的魅力,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2]。

第二,学校方面。学校应增强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在保证该学科课时安排的同时,给予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如更新或完善学校计算机设备、打造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定期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培训考核等,从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课时安排等

方面为该学科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保障。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1.注重课堂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还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信息科技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增加对课堂导入的重视,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导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深入分析具体教学内容,在考量初中生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制订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案,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电子表格的建立”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数据资料,如“某公司全体职工的考勤情况”“本年级全体学生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本班全体学生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等。在展示数据时,教师可以将数据随机、无序地分布到Word文档中,然后以图片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并结合数据设置思考问题:(1)文档中涉及的数据非常多,要想统计公司职工的考勤情况,老板应该怎么做?

(2)要想知道本班总共有多少学生数学考试成绩超过了85分,老师应该怎么做?这样通过合理设问的方式,为学生布置思考任务,能够以问题任务为驱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于是,经过思考后,有学生回答:“可以按照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顺序将这些数据排列起来,这样就比较容易统计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先予以肯定,之后进一步设置思考问题:“一个班

级、一个公司的人员相对较少,排列数据的难度相对较低。如果要统计整个年级中有多少学生的成绩超过了85分,又该怎么做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电子表格展示给学生,将原本杂乱无序的数据文档和经电子表格处理后的数据文档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电子表格的应用价值,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中。

这样借助问题进行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出教学内容,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内驱力

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认识知识学习价值、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元素、生活现象融入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以降低学生对该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还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及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学科素养的发展。所以,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使其认识到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例如,闽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处理平面设计素材”的教学重难点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加深学生对“图层概念”的了解;二是引导学生熟练应用Photoshop的选区工具及各项操作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Photoshop进行作品设计。对于初中生而言,该章节的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将图层的概念、各选区工具的作用等灌输给学生,不仅会让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拍照时,很多同学都习惯用美颜相机,那么美颜相机和图像处理能否画等号呢?”

对于美颜相机,学生都不陌生。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将抽象的图像处理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拍照软件关联起来,这种方式更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教师可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图片合成的过程及效果,即利用Photoshop软件将3~4张图片合在一起,形成一张图片。对于这一操作,很多学生表示与美颜相机上的拼图操作差不多。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图片合成时,能不能将图片的关键内容提取出来,然后再进行更自然、更真实的融合呢?”借助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有效推进教学进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这样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关联起来,这对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减轻学生对抽象知识学习的抵触情绪有非常大的作用[4]。此外,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创设问题,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探索中,这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成效

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需要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践应用知识的能力[5]。《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科技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技能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应用知识的机会和平台,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实践应用知识的能力。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信息科技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通常无法完成所有的实践训练,若课后不及时加以巩固,则很容易出现“学过即忘”的现象。为了突破这一教学困境,教师在完成教学后还要适当地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将教学活动从课上延伸至课下,为学生创造实践应用知识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课后实践练习更好地巩固和应用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6]。

例如,在完成“电子表格的建立”这部分知识教学后,教师可从教学重难点内容出发,制作微课,对本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并将微课发送到班级群中,为学生课后巩固学习、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提供支

持。此外,教师还可围绕本课重难点内容,为学生设计课后实践练习任务:(1)针对教师提供的期末考试成绩,利用电子表格,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呈现全体学生的成绩及排名情况;(2)了解自己家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包括开支项目、每项开支的金额等,然后建立电子表格,对各项目情况进行统计展示。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将自己的统计结果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教师。

教师借助微课,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便于学生课后巩固和学习,这对解决学生课堂遗留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积极帮助。同时,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还可以改变既往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仅局限于课堂的现象,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这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均有重要价值[7]。此外,实践练习任务的布置,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该学科的价值,使其逐步转变认知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对推动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积极意义。

三、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提高自身能力素养、创新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活动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文章所述的教学方法尚有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以持续提升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王小江.关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311.

汪琛.新课标理念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3(4):57-58.

邓崇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8(1):105.

张勤坚.机遇与挑战:新课标观照下的信息科技学科发展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7):20-22.

陈莉婷.STEAM教育视角基于新课标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2(35):10-12.

朱小波.主题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

(14):38-41.

陈庆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会声会影的应用教学设计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252.

作者简介:林长茂(1988.2-),男,福建寿宁人,

任教于寿宁一中初中部,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