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将深度学习理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近年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为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在阅读教学实施前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搭建支架推动学生主动阅读、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组织迁移应用类活动提升阅读教学影响等途径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深度学习;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30-0031-03
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应在初步了解所学材料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高阶思维主动展开深度探究,从而批判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等,并将其内化到自身认知结构中,最终能将其迁移运用到其他情景中,解决具体问题。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在梳理语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语篇的写作方法、所持观点或相关的社会现象等展开分析、推理与评价活动,从而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价值理念,获取精神层面的养分,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为有效推动学生深度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深度学习理论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特点展开教学实践与研究
工作,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为学生提供阅读引导。
一、读前准备:引发思考,奠定深度阅读基础
深度学习理论倡导学生要“学思结合”。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需在阅读教学开始前引导学生对语篇主题和内容进行初步了解[1]。教师可基于语篇主题或内容为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驱动下做好开展深度阅读的准备。学生在前置性作业的指引下展开思考、活跃思维,能在读前准备环节为深度阅读奠定基础。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CELEB-RATIONS中的LESSON 1 SPRING FESTIVAL的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材料中介绍了三个人(16岁的外国交换生Tom Jenkins、28岁的在上海工作的山西人Xu Gang和70岁的来自黑龙江的老年人Li Yan)过新年的经历,展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春节的印象和看法。为让学生在课上深度参与本次阅读活动,教师可在读前环节设计前置性阅读作业,布置如下任务。
任务1:思考自己对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的认知与理解,对比中外节日的不同习俗,回忆自己在参加外国节日活动时的见闻与感受。
任务2:思考春节期间身边亲人的状态,如在其他城市工作的亲人是如何回家的?当你看到不常见的亲人时,你会产生哪些情感?当祖父母、外祖父母看到在外学习、工作的亲人回家时,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现?
以上任务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前初步理解阅读材料中各主人公的心理与情感。在任务1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比中外节日文化的异同,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语篇时结合自己参加外国节日活动时的见闻与想法理解Tom Jenkins的心理。在任务2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的经历,使其可以更好地了解同辈、长辈的心理。这样,教师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展开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思考和讨论,能够确保学生在阅读时能理解阅读材料各主人公的心理,在情感共鸣的驱使下产生进行深度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取得相对理想的阅读成果。
二、读中探究:搭建支架,推动学生主动阅读
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期间有效展开思考与探究[2]。鉴于高中英语阅语篇解读难度较高,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可适当为学生提供支架,让学生在支架的辅助下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同时推动学生主动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不同的阅读难点选择不同的搭建支架的媒介,如针对语篇结构和内容上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呈现树状图、气泡图等思维导图框架为学生搭建支架;针对语篇中的长难句,教师可通过提出思考问题、给出详细注释、示范句子结构划分方法等方式为学生搭建支架。此外,若学生对语篇主题的了解较少,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搭建背景知识支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中蕴含的人文知识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搭建支架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情,若学生本身能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则无须搭建支架;若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潜能,则只需要搭建少量支架;若学生缺乏完成阅读任务的能力,则需要增加支架的数量。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3 INTERNET AND FRIENDSHIPS的阅读教学为例。在本次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需引导学生阅读两个观点相反的语篇,即Robert撰写的文章The Internet Harms Friendships和Cathy撰写的文章The Internet Helps Friendships。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期间,考虑到学生对“Internet”和“Friendship”两个关键词的了解较多,教师没有从这两个角度搭建支架,以避免学生出现过度依赖外界帮助进行阅读的问题。语篇内容梳理和句子分析是本次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基于此,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如下支架。
(一)指向内容梳理的思维导图支架
教材中的Activity 3呈现了有助于学生整合阅读材料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框架,要求学生基于框架归纳Robert和Cathy的主要论点和论据。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思维导图框架进行改编(如图1)。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快速完成对文章The Internet Harms Friendships的主要内容的梳理,并在整合文章内容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此后,学生可以在阅读文章The Internet Helps Friendships时,基于对第一篇文章内容的梳理经验,先挖掘Cathy的论点,找出文中主干部分的主题句及论据,再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师通过呈现思维导图支架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完成对文章整体的分析,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觉梳理文章内容并对他人观点进行分析的意识,在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的同时促使其实现深度阅读与深度学习。
(二)指向句子分析的问题支架
部分学生在阅读期间存在了解了语篇基本内容后便停止阅读的浅层阅读行为,导致其难以真正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3]。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继续深度分析语篇中的句子,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掌握能力,还可以提升其长难句分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针对“The Internet Harms Friendships”中第一个论点的主题句“talking online is no replacement for face-to-face contact—images really cannot replace a real-life smile or hug.”,教师可以通过搭建问题支架启发学生解读这一句子。首先,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思考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什么,引导学生标记出“talking online is no replacement for face-to-face contact”这一小句。其次,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句中的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以此让学生认识到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可以简单解释破折号前面的论点。由此,在两个问题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顺利掌握这个句子传递的信息。再次,教师可以着眼于句子细节提问:“句子中有几个动词?哪些动词是谓语动词?”这样的问题可以强化学生对“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认识,
提升其对动词相关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replacement”的同根词,在增加学生词汇知识储备的同时,让学生真正内化构词法相关知识,使其在今后的阅读中,能结合词根和词缀分析语篇中生词的含义。这样,教师通过提出思考问题为学生分析句子搭建了支架,使学生可以深挖句子信息,掌握句子分析方法,从而顺利展开深度阅读。
教师在教学期间为学生搭建支架,可以让学生在支架的辅助下主动、顺利、深入地参与阅读活动,使其能充分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三、读后应用:巧妙迁移,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意识,让学生在“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语篇中语言知识和主题意义的理解,并逐步形成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接收或传递信息、结合积极的价值理念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为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完成语篇阅读活动后参与迁移应用类活动,以此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常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社会调研、模拟表演等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效迁移阅读成果。但考虑到此类活动相对复杂、耗时较长,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结束后再组织开展此类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印象深刻的阅读材料参与活动,并设计活动成果展示环节,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参加活动、欣赏他人活动成果的过程中发展迁移应用单元阅读成果的能力[5]。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7 ART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阅读材料中涉及了美术、音乐、电影等领域的中外优秀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基于本单元内容特点,教师可设计如下综合性实践活动。
(1)活动背景:为使师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我校将举办一场“世界艺术探究文化节”。
(2)活动主题:①世界名画分享;②中外优秀电影分享;③音乐文化分享。
(3)活动要求:请任选一个活动主题,结合在阅读本单元语篇期间积累的知识展开深度探究,并将探究成果整理成文(例如,参加主题①活动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阅读LESSON 1 MASTERPIECES中的语篇时积累的知识,介绍The Starry Night、The Scream和The Empire of Light三幅西方画作,并将介绍词整理成短文);可以个人参加活动,也可以与有相同艺术喜好的学生合作参加活动。
(4)活动流程:活动发起后的第一个星期为准备期,学生需完成信息搜集与整理任务,并将整合好的探究成果发到教师的邮箱中;然后教师以班为单位从收到的成果作品中初步挑选出优质作品,由班内全体同学共同担任评委,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选出3个班级优秀作品参加校园评比活动,再由全校师生投票,选出校级优秀作品。
这样,教师鼓励学生结合阅读所获参与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深度探究,同时全面复习单元阅读材料,灵活运用其结构方
式、语言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词汇、短语等完成活动任务,从而强化深度阅读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认真检查每名学生的活动成果,指出其闪光点,并提出完善其活动成果的建议,同时推荐更多有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活动成果的个性化阅读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保护其参加活动的信心,提升活动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深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让学生有效参与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使学生围绕语篇话题或内容展开思考,从而为后续进行深度阅读奠基;在阅读教学实施期间,教师可从语篇结构、语篇长难句等角度为学生搭建支架,推动学生参与深度阅读活动;在阅读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组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复习单元语篇内容、整合阅读成果的基础上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在应用中提升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使其阅读学习走向更深处,进而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陈思彤.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海外英语,2022(23):161-163.
王先超.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E-learning”教学设计为例[J].校园英语,
2022(48):118-120.
李经晶.高中英语阅读练习中思维品质提升路径[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2(33):31-33.
王彦鹏.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22(8):49-55.
陈必云.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校园英语,2023(20):61-63.
作者简介:叶丽萍(1984.12-),女,福建南安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安市五星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