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4-11-04 00:00:00刘玉芬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10期

摘 要:作业设计一直是备受教师关注的重要教学环节。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巩固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其学科综合水平的提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对作业设计内容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创新作业设计方式,增强作业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基于此,文章从设计趣味性、梯度性作业等方面出发,概述了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30-0028-03

审视以往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往往将作业设计内容局限于填空、翻译及背诵等传统形式。这种单一的作业设计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难以有效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综合考虑教材与实际学情,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教师应积极探寻丰富多样的作业设计路径,使学生在完成英语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对英语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并获得无限的发展可能。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要点

(一)知识与运用并重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因迎合应试教育导向,使得英语作业的设计多围绕抄写单词、完成练习展开。此种目的单一且类型单一的作业形式极易阻碍学生学习发展的步伐[1]。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增强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把握知识与运用并重的要点,使作业更加贴合实际学情,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语言学习技巧,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二)整体与个体结合

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应给予个性化的关注。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初中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普遍存在“一刀切”的问题。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吃不饱”(作业量不足,作业难度较低),部分学生又觉得“吃不下”

(作业量过大,作业难度较大)。因此,在新时期的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把握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要点,既要围绕学生整体需求布置作业,又要注重作业的分层设计。

(三)成绩与素养同行

成绩是应试教育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然而这种只聚焦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模式不仅与新时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相悖,还难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的成长与进步[2]。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把握成绩与素养同行的要点,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设计丰富的作业形式。通过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得到发展,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升。

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驱动力[3]。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类作业通常涉及新形式,如实践活动和角色扮演等,不仅有利于优化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的发展,进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为例。本单元介绍了三名学生分享的他们参观过的最引人入胜的三个博物馆,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现在完成时态,以及“某人曾经去过某地”的英语表达方式,如“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还要能利用英语叙述他们的过往经历及曾参观的地方。为高效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引入创新和趣味元素。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表演型作业,让学生自选学习伙伴,共同完成一个围绕“询问某人是否曾到访某地”的对话表演。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语句“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Yes, I have. / No, I haven't.”及新词汇“amusement park、space museum、water park”。在课后练习中,有的小组学生提问“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另一名学生说“Yes, I have been to the museum in Beijing.”。还有的小组学生提问“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water park?”,另一名学生则说“No, I haven't.”。这种富有创意的表演型作业成功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既可使学生深入运用教材中的新词汇,加强其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又可使其在与同伴的合作表演中,进一步提升情感体验。

(二)设计梯度性作业,满足学习所需

每名学生的英语基础与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采用

“一刀切”的方式,则很难贴近每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难以使他们真正地学有所获[4]。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实践中,教师必须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在了解实际学情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梯度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

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为例。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用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学会用一般疑问句询问他人如何去学校,从而提升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可综合学情,设计梯度性作业:对于基础水平的学生,教师设计作业的重点应放在巩固基础知识及激发学习兴趣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两两组队进行对话练习,描述彼此上学的方式;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设计作业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上,如可让学生迁移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速度、环保等层面出发,写一篇对比不同交通工具优缺点的短文;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设计应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及语言技巧为主,教师可让这部分学生采访其他学生上学的方式,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采访结果。此种梯度性作业,能让处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接受适当的学习挑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和英语学习自信心,确保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

(三)设计思考性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思考性作业即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为学生选取的有深度思考内容的作业形式[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此类作业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间的协作与沟通,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应注重设计思考性作业,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积极主动、独立思辨的思考者和语言的表达者,以此在强化他们英语学习水平的同时,为其终身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以人教8a2c9a9c5d68d8504b0b6465095ebdc4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这一单元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词汇paper、future和句型“Will people have robots?”

等,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思考性作业,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关于未来世界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迁移自身的经验,

发挥想象,大胆阐述关于未来社会是否会有机器人的看法,创造性地描绘未来世界的面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以“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主题写一篇英语小短文。之后,教师还可让学生思考在机器人普及的未来世界中,他们希望自己从事的职业,以及该职业应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的素质。通过为学生设计此种思考性作业,可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及批判性思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从以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情况来看,教师并未把握知识与运用并重的要点,所呈现的作业内容也以书面作业为主,实践性不强,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和实践运用,也阻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改变这种固有、单一的作业设计方式,本着“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类的作业,使其通过具体实践强化学习认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掌握shake、blender、watermelon等词汇和句型“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First, peel the bananas ...”等。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会采用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形式,如让学生描述不同食物的制作流程等。尽管这样的作业形式能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作用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引入更具实践性的作业形式,如鼓励学生在家中亲手制作一种食物,同时用英语解说制作步骤,并利用移动设备记录下整个过程,随后将视频分享到线上班级群,供同学们共同观看和学习。从这些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用英语讲解如何制作咖啡奶昔,也可以看到用英语讲解如何制作火锅料理,这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教材中的单词和句型,还能使其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许多与食物相关的课外词汇。这种富有创造性与实践性的作业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作业,从而有效提升其完成作业时的成就感。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核心素养

在多元化的教育视域下,英语作业的设计还应体现开放性[6]。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突显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切实领略英语学科的独特魅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立足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英语作业,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2 I'll help to cleanup the city parks.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词汇与句型外,还要激发其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培养其主动、积极助人的高尚情操。对此,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作业。第一,教师可设计口头表达类的作业。具体来说,教师可先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利用所学的词汇与句型,对“What are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faced by urban

parks?”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第二,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创意写作作业,让其从城市公园管理员的视角描述怎样组织一次有效的公园清洁活动,并据此写一篇短文;或引导学生另选角度编写一份简单的倡议书,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园清洁活动中来。第三,教师可布置跨学科作业,让学生结合美术学科中所学的知识,绘制一份宣传海报,主题为“保护我们的城市公园”。在海报中,学生可以呈现中英文描述,唤起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并倡议每个人都能成为地球家园的守护者。此种开放性作业进一步丰富了作业形式,既具有挑战性又适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印象,还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进而使学生成长为更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新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优化作业设计是当前教育中的重点课题。初中英语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上下足功夫,了解新的教育理念,认真研读教材,调查学情,设计高质量的英语作业,以此最大化地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应将作业设计作为突破口,为高品质课堂构建蓄力,通过为学生设计趣味性、分层性、思考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的作业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多元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敏.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英语课时作业设计实践[J].教育视界,2024(22):67-69.

崔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4(11):97-99.

王秋熠.初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个性化作业设计实践:以《辛巴达历险记》阅读作业为例[J].学园,2024,17(17):39-42.

侯永秋.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研究[J].教师,2024(14):48-50.

吴艳梅.“五育融合”理念下初中英语实践类作业设计[J].校园英语,2024(20):112-114.

高玉姣.“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24(19):76-78.

作者简介:刘玉芬(1979.12-),女,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